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

政治方面:⑴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元朝实现对全国的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和元朝) ;
⑵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实现了封建化。

经济方面: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⑵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⑶海外贸易大规模发展。

民族关系方面:⑴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共同发展;
⑵民族间战争虽一度繁荣,但和平交往是主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⑶元朝的大一统,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回族形成。

对外关系方面:海外贸易大大发展;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文化方面:⑴科学技术继续领先世界,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大大推动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
⑵哲学、史学发展繁荣;
⑶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题库

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    )

①商品流通渠道通畅 ②印刷业有了发展

③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 ④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元《吴文正公集》载:“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其民往往机巧趋利,能喻于义者鲜矣。而近年为尤甚,盖非自初而然也。”由此可见,当时的泉州(   )

①是福建行省的政治中心②海外贸易发达③商业氛围浓厚④儒家义利观受冲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武经总要》    ② 泥活字版

转轮排字盘    ④ 架火战车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
习.平主席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宽容心态,甚至所谓的“华夷之辨”也仅仅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而不是本质性的区别。在与来自“中华文化圈”之外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中华文明先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萨满教、基督教等宗教及教派,吸收了外来宗教的许多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材料二:清代,来华的耶稣会士先后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翻译成西欧文学。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启蒙运动澎湃展开的时代,催促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诞生。18世紀,大批中国瓷器运往欧洲,成为普通家庭的日用品。清政府还曾聘请耶稣会士白晋、张诚等入宫讲授西学,并用西法实行全国性的测量。在建造圆明园时,在建筑、绘画、雕刻等方面,也有不少模拟西方风格的地方。

——摘编自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

材料三: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并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是什么?结合宋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加以说明。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但他们的医疗和解剖知识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

材料二:1026年,宋仁宗下令在开封的太医院和相国寺铸造两座真人大小的表面刻有全身穴位(354个穴位)和经络图的人体模型。1044年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10年间医学生的总人数达到了200人;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宋初开封的东部和西部有两家医院,称为福田院。他们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以及病饿者。两院都由和尚打理,后来才成为政府机构。1063年,开封南北又各增设了一家。每家福田院有病人300名,这意味着开封的医院系统总共可以容纳1 200人。北宋末期,政府在京城和其他6个地区城镇设立了“居养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前后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情况。
  2. (2) 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宋代在医疗慈善领域的成果并概述其意义。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
A . 血缘政治、社会变革、政治民主、新思潮萌发 B . 官僚政治、儒学创新、封建盛世、“经世致用”思想 C . 血缘政治、社会变革、封建盛世、理学盛行 D . 官僚政治、儒学创新、审美观念、理学盛行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二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卷45《百官志一》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表明契丹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契丹族创立的辽帝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王朝。它雄踞中国北方200余年,传袭九位帝王。然而,辽代帝陵中位于中华“北镇名山”医巫闾山(辽宁省锦州市北镇西,义县东)的显、乾二陵却一直扑朔迷离,踪迹难辨。2014—201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医巫闾山辽帝陵进行了考古勘察,将这一湮没于战乱烽烟和岁月长河中的重大遗珍寻觅出来。

下图为发掘的建筑基址和文物。

①建筑基址

图片_x0020_100006

整个建筑遗址朝向东南,由正殿、殿门和四周廊庑构成,围合成个封闭的院落建筑群,院落内为空旷的广场,院落外环绕一周排水道,是唐宋廊院建筑风格。

②玉册(古代皇帝祭祀用的册书)

图片_x0020_100007

玉册残块集中出土于正殿之上,有契丹小字和汉字两套。

③建筑构件;有棕红色琉璃质、绿琉璃质、三彩质、灰陶质等,种类多样。精美的石栏板、石螭首展示着千年前的皇家气度。

图片_x0020_100008

图片_x0020_100009

螭首,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在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

④手工艺品

图片_x0020_100010

——(锦州)北镇市人民政府网2019年5月9日《文博中国:北镇医巫闾山遗址群考古确定辽代显陵、乾陵两座帝陵,并发现韩德让、耶律隆裕家族墓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北镇医巫闾山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对研究辽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  )
A .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 . 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 C . 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D . 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悠久,形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货币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典型货币

基本描述

夏商周

在考古发掘中,夏商遗址出土了大量天然贝,贝作为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

青铜货币大量出现,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布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

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武帝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定名的钱币体系,此后货币以通宝、元宝相称。

北宋

宋仁宗下令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以上时期货币形制演变特点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供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 B .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 . 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 D . 程朱理学的影响减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棉花产业传播活动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印度向东传遍亚洲,特别是传入中国,使得亚洲在19世纪以前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元朝时,棉花在中国农村广为普及,事实上取代了苎麻成为中国人制衣的纤维原料。到明朝时,棉花生产大力发展,中国的农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原棉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到17世纪,中国的男女老幼几乎都穿着棉布衣服。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到4亿时,棉花产业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

材料二:16世纪末,荷兰和英国开始挑战葡萄牙在亚洲贸易的垄断地位。他们特许设立一些合股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把它们带回欧洲消费,或者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往新世界刚刚开始扎根的种植园中工作。在一系列英荷战争后,印度纺织品贸易主要落入英国人手中。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到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一个松散、多中心的旧棉花世界转变为一个整合、集中、等级森严的棉花帝国,全球数百万家庭棉织工人失去了纺纱和织布的能力。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棉花传播与交流的世界影响。
唐宋时期书院从藏书机构发展为读书、讲学的教育场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从图中提取有关唐宋时期书院变迁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十一月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等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州县论详。”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 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 .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 . 土地兼并之风盛行
下图是元朝纸币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 由民间商户自主设计发行 C .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 . 纸币上用的文字是隶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  ①  , 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②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机构的具体名称,并对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进行简要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

——摘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

材料二: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內容,到 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提出“以学校为今日先务”,在徽宗支持下,兴学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史称“崇宁兴学”。朝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扩大太学规模,外舍生定员三千人,内舍生定员六百人,上舍生定员二百人,均比元丰(宋神宗年号之一)时扩充一倍。二是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崇宁三年(1104年),诏诸路州军未置学处并置学,各州县除了高等程度的儒学外,还要办初等程度的小学。三是创立多种专门学校,除原有太学外增添培养皇室宗亲的宗学、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天文学、培养医生的医学、培养将士的武学、学习数学的算学、学习法律的律学、学习书法的书学、学习绘画的画学等,其种类之多,历代绝无仅有。四是全面实施“三合法”,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崇宁兴学”在文化教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深深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

——摘编自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崇宁兴学”措施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崇宁兴学”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代统治者认识到,为解除平民百姓的疾病之苦,必须从根本上抓起,培养一支医德高尚、艺术高明的医疗队伍。“世祖中统二年夏五月,太医院使王献言:医学久废,后进无所师授。窃恐朝廷一时取人,学非所传,为害甚大。”乃遣副使王安仁授以金牌,往诸路设立医学。生员拟免本身检医差占等役,俟其学有所成,每月试以疑,视其所对优劣,量加劝惩。后又定医学之制,设诸路医学提举纲维之。”元代的地方医学也叫三皇庙学。“三皇庙者,祠伏羲神农皇帝之神。自国都至于郡县,皆立医者之学,我国家之制也”。在医药管理方面,设置了“广惠司”“回回药物院”“御药院”“御药局”等机构,“广惠司”和“回回药物院”都是阿拉伯式的医疗机构。

——摘编自王风雷《元代的医学教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医药改革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医药改革的意义。
北宋时期,庄园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达等一系列结构性的社会变革,使得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地位,贫者可致富,富者也可能一夜之间沦为贫民。如“常州无锡县村民陈承信,本以贩豕为业,后极富”。这反映了宋代(    )
A . 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 . 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C .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 . 理学思想主导地位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