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在谈到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假如皇帝与大臣发生矛盾,“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依据这一论述得出的结论是(   )

A . 废丞相降低了行政效率 B . 皇帝加强了对百官的掌控 C . 内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D . 废丞相直接导致皇权削弱
明太祖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小人,专权乱政。”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除丞相制度 B . 确立三省六部制 C . 将相权一分为三 D . 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代的君巨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做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才主为是。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巨冲突》

材料二

l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纽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明朝初年为防止宦官干政,严格禁止太监识字,但明宣宗时设太监学堂,鼓励太监识字,凡皇帝口述命令,先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明宣宗的目的是(    )

A . 设三省六部 B . 设三公九卿 C . 设军机处 D . 以司礼监牵制内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 (2) 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 (3) 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 (4) 材料四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
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  )
A . 消除了吏治的腐败 B . 客观上有利社会公平公正 C .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 . 推进了国家监察制度发展
古代有位帝王写过这样的诗句:“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下列叙述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 秦始皇规定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大权都要总揽 B . 唐太宗健全三省制,实行群相制 C . 宋太祖用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集权 D .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明朝皇帝下令(    )
A . 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 . 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 .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 . 设军机处为辅政机构
中国古代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中枢机构,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其演变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A . 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 . 说明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C . 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D . 这种演变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

记述

出处

(成祖时)夏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展前密约谈函…诸六部大政,成共平章,秩五品。

《明政统宗》

(宣宗时,内阁)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

《殿阁词林记》

(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

《明宪宗实录》

(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住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议。

《西园闻见录》

A . 掌握最高行政权力 B . 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 C . 阁臣政治地位低下 D . 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披被。”朱元璋如此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B . 废行省,设三司,各自直属中央 C . 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 D . 设五军都督府,直接受命于皇帝
时光逝去,每个朝代都会留下那个时代独特印记。下表所列信息,按时代排列正确的史(   )

A . ②④③① B . ②④①③ C . ②③①④ D . ④②①③
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    )
A . 已成法定机构 B . 直接统领六部 C . 握有军政大权 D . 严重威胁皇权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曾五次北征蒙古,与此同时,他还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先后派亦失哈5次巡视奴儿干,招抚女真各部。结合下面表格,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朱棣五次北征蒙古时间

亦失哈五次北巡奴儿干时间

永乐8年2月出发

永乐9年春出发

永乐12年3月出发

永乐10年冬

永乐20年3月出发

永乐13—18年冬

永乐21年7月出发

永乐18年前后

永乐22年4月出发

永乐21年春出发,22年秋返回

A .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引发了明蒙战争 B . 奴儿干都司支持了明朝边疆战略的实施 C . 奴儿干都司的官员要定期朝觐述职 D . 奴儿干都司奠定了我国北部疆域的版图
行移勘合是明代传输公文的一种主要方式。中央官署发到各地方部门的文移(文移指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用预先编制好的“空纸之半”填写,然后与所到各司的簿册两相对合,“相同则行之”。明代推行的行移勘合制度(    )
A . 造成了地方官员权力的交叉 B .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监察制度 C . 利于保证中央公文传递的权威性 D . 旨在分散中央机构的行政权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
A . 宦官专权 B . 内阁的作用 C . 六部掌握实权 D . 废行省,设三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

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凡吏蠹民莫,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使……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卷一六七《辞官志》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服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2. (2) 据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4. (4) 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制作层级结构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层级结构存在于(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1日皇宫收到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A . 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 . 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 .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 . 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