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下列历代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有

A . 秦朝全面实行郡县制 B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 宋朝用分权办法加强地方控制 D .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期间,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 B . 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 C . 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 . 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
明成祖认为:“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皇明世法录卷九》)明成祖对御史的要求(     )

A . 有利于御史约束皇权 B . 突出了御史的重要性 C . 加强了对御史的培养 D . 有利于对官吏的监察
非选择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材料五: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上”指谁?他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 (3) 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4. (4) 你同意材料五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说明理由。(只答观点,没有阐述理由,不得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 (1) 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演变特点。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

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     )

A . 鞍前马后 B . 为虎作伥 C . 狐假虎威 D . 爱屋及乌
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在政治上给诸王以极大的权力,但在经济上却主张节俭;永乐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的同时,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    )
A . 是明朝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 B . 顺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C . 反映了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 D . 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
明朝时的皇帝废除了丞相制度,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为了造福人民 B . 为了进行对外扩张 C . 为了压迫人民与剥削人民 D . 为了加强与巩固统治
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
A .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B .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 .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D . 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下图中君臣礼节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

A . 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B . 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C . 皇帝与大臣的地位不断变化 D .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辩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带有“獬豸”功能的有(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枢密使    ④按察使司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材料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嘉庆帝诛杀权臣和珅,开始撤换大部分省一级高官,使得汉族文人重新得势。嘉庆帝为了减少出行费用,发布谕旨要求皇帝出宫祭天及谒陵,随行仪仗减半,皇后和嫔妃不必随行。同时诏求直言,广开言路,又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情民风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嘉庆十年(1805年)九月,嘉庆帝确定了“守成”和“法祖”的行政方针。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

﹣﹣摘编自《和珅被除后,清嘉庆皇帝的改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嘉庆帝的改革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嘉庆帝时期清朝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这反映出(    )
A . 明初中央政府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 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峰 C . 朱元璋勤政务实,行政效率高 D . 明初社会百废待兴,事物繁多
中国古代史上有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一制度是(    )
A . 商代相、卿制度 B . 汉代的中外朝制度 C . 明代的内阁制度 D .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朱元璋说:“朕每燕居,思天下之事,未尝一日自安,盖治天下犹治丝,一丝不理,则众绪券乱。”这种不安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为消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需要在皇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

——摘编自李俊《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皇权与相权的平衡》

材料二:“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伊训》)的统治原则在夏商周时期得以确立。周平王东迁,天子“共主”地位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政治和战国时期的群雄政治。战国七雄进行变革,由君主直接掌管官吏的任免权,消除贵族在地方的世袭统治权。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官僚政治体制初步形成。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三级,后又逐渐形成省级行政机构向更低级的府、县机构派出巡查性质的官员,被称为分司,这样就实际形成了省、司、府(州)、县四级地方管理体制。这一变化(    )
A . 适应了中央集权发展需要 B . 制约了地方官员活力 C . 推动了三司分权体制发展 D .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某人根据古代君臣关系的发展趋势画了如下三幅图。这个趋势是(    )

A . 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君臣关系的不断疏远 D . 宫廷礼仪的繁冗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宰相名耳!”由此可知,明代内阁(   )
A . 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B . 具有最高决策权 C . 与唐代宰辅具有相同权力 D . 属于六部的下属机构
如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治国思想的史料,据此得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是(    )

史料记载

出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书•元帝纪》

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

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出礼入刑。

《顾钧集》第5卷

A . 统治者奉行法律至上 B . 明朝统治刑罚严酷 C . 统治者重视礼法并用 D . 汉代十分推崇法家思想
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左下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 B . 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 . 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D . 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