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知识点题库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A . 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B . 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C . 压制了进步思想的出现 D .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 . 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 .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 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 . 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 . 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 .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 .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清朝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 . 察举制的创立 B . 九品中正制的设立 C . 南书房的创立 D . 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 . 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 . 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 . 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 .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再如高士奇等能书者,亦著选择一二人,同伊等入直。尔衙门满汉大臣会议具奏。(《清圣祖实录》)该谕旨的目的是(   )

A . 选侍从陪皇帝读书写字 B . 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C . 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D . 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

A .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B .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C .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以下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 . 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B .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 军机处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权力 D . 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    )
A . 强化了皇权 B . 限制了皇权 C . 被历代沿用 D . 提高了行政效率
下列概念中,可以概括秦朝至清朝2000多年历史特征的有(    )
A . 理性时代 B . 专制社会 C . 农耕时代 D . 科举社会
清代皇帝的诏敕文书,除了沿用前代的文种外,还独创了“寄信谕旨”这一机密文种。“寄信谕旨”简称“寄信”,指皇帝的谕旨不经内阁宣示而直接由军机大臣等寄发全国各省。这一创新(    )
A . 有助于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 B . 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加深 D . 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 .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 有利于建立民主政府 D . 是清统治延长的根源
清代学者管同说:“明之时,大臣专权,而清代则阁部督抚,率不过奉行诏命。”由此可知(   )
A . 明代废丞相导致大臣专权 B . 清代的军机处加强了皇权专制 C . 明清时期的政治体制完全不同 D . 清代地方官员无视中央的政令
据清史料记载:“军机处为枢密重地,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宜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如敢私人,或私自会见军机官员,随时纠勃论处。”据此可知,军机处(   )
A . 办事效率高 B . 秉旨办事 C . 官衙管理严 D . 保密性强
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
A . 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 . 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 . 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 . 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近代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总结,他试图建构“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哲学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状,但是因为它客观的存在(消灭个人意志的权力)和主观运动(个人意志的自由)之间仍然缺少一种对峙,所以无从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中国和印度可以说还在世界历史的局外,而只是预期着、等待着若干因素的结合,然后才能够得到活泼生动的进步。客观性和主观自由的那种统一已经全然消弭了两者间的对峙,因此,物质便无从取得自己反省,无从取得主观性。

——黑格尔《历史哲学》(1822 年)

评析上述材料中黑格尔关于中国的观点。(说明:运用具体史实,用批判的眼光对材料中黑格尔关于中国的某一观点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清朝康熙命钦天监焦秉贞重绘《耕织图》,在南宋《耕织图》的基础上加了《初秧》和《祭神》两幅,使之更加完整,且祭祀的“后稷神”则是历代封建王朝都认同的农业始祖。康熙的这一做法(    )
A . 描绘了安定祥和的农耕生活 B . 是为了展示江南经济发展成果 C . 建构了满汉一家的文化心理 D . 主要目的是通过祭祀强化王权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 承续华夏传统 B . 倡导疑古辨伪 C . 弘扬程朱理学 D . 保存历史文献
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

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④①②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③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