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点题库

如图,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它既是文学历史,又是绘画美术,图文并茂,在文化教育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四本反映民主革命重大斗争题材的连环画中,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辛丑条约》的签订

②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③武昌起义

④推翻清朝统治

⑤成立中华民国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新的力量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而在欧风美雨飘打下的近代中国,各种思潮一起涌来,形成为政治实力,更是如此。1894至1895年间,北洋舰队被日本打得全军覆没,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也被打得粉碎,酝酿已久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便形成了一股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出而领航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开始活动起来,1895年10月孙中山首次发动的广州起义虽遭扼杀,中国之有“革命党”却自此腾播于世。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派与革命派两面鲜明的旗帜,他们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值得大书特书。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背景与出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以下论述能够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
A .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 “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C .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又赞扬太平天国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
A . 二者革命纲领上的一致性 B . 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C . 二者革命前途上的一致性 D . 二者革命立场上的一致性
史料:10月31日,镇江关税务司戴乐尔给安格联写信:城内简直无人居住,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逃走了,只有几家小食品店还开张营业。道台衙门里除了道台和大约四个职员外,再没有别人,所有书办和文案几乎都跑光了。该史料最可能出自于(    )
A . 《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B . 《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 C .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 D . 《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总统、国务院、法院、附则等七章,基本权利条款规定在第二章“人民”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基本权利的条款单列一章,冠以“人民”的名称,置于“统治机构”的前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这种结构安排(   )
A . 有效防止了袁世凯专制 B .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C . 确保了责任内阁制实行 D . 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 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五: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
  4. (4) 指出材料四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以辛亥革命影响为例来说明上述观点。
  5. (5) 材料二论证大国崛起运用了什么史观?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废除19世纪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为日本国明治政府上台后的头等大事。在与西方交涉中,西方要求日本以西方的法律制度为楷模,制定各种法典,日本民法典随即诞生。作为亚洲第一部民法典,一方面,在制定之初就贯彻了资本主义民法传统的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等近代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制度在日本的根深蒂固,所以颁布之初日本民法典的身份法部分就只得向现实社会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该法典亲属编基本上沿用了德川幕府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家”的制度。担保物权的规定则是将法国担保制度与当时日本社会通用担保形态相结合。日本民法典为整个民法乃至整个私法规定了一些根本性的总的原则,以应对没有具体规范的尴尬,又通过判例法和特别法对法典漏洞进行必要的补充,使法典具有生命力。

——摘编自焦富民《论日本民法典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20世纪初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一方面要借修律之机废除领事裁判权,另一方面也需要变革法制,以求“皇位永固”。由此,清末修律掀起了中国近代立法的第一次高潮。民国成立后,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二次立法高潮。1928到1930年,国民政府完成了民法制定。该民法既继承了《德国民法典》所确立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法制度和原则,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如民法限制了主婚权人的亲权,而将婚姻大事的决定权交由当事人自己来行使;关于继承权采取了男女机会均等主义,遗嘱自由原则的同时,又规定法定比例,要求被继承人应以其财产的一半,留给其直系卑亲属及配偶,被继承人所遗留于其直系卑亲属及配偶的财产,只要每一个人平均达到万元,就可自由处分其所剩余的财产,而不受此二分之一的限制,目的在引导拥有巨额资产的被继承人,将其财产的大部分都用于社会。可以说,民国民法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一部过渡性法典。

——摘编自李显东《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法典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精神,并概括中日近代民法产生的相似背景。
武汉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名城,尤其是近代发生过很多影响全国的重大事件。因为地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所以分为武汉三镇。其中发生于图中丙镇的历史事件有 (    )

图片_x0020_100003

①张之洞创办的民用铁厂  ②辛亥年成立湖北军政府

③北伐期间收回的英租界  ④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

A . ①② B . ③④ C . D .
1921年梁启超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弹劾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    )
A .   梁启超不赞成手段激进的民主革命 B . 赞赏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 辛亥革命的成果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 . 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 B . 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识形态 C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大清新刑律》(1911年颁布)规定:“为庇护亲属而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不罚,放纵或便利亲属脱逃减轻处罚、为亲属利益伪证及诬告免刑”。这反映了《大清新刑律》(    )
A . 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的变革 B . 利用宗法制维护君主专制政治 C . 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D . 明显具有近代法律的外部特征
张玉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中说: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为……士绅阶层……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的人数,大约为士绅的十倍……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材料反映出(    )
A .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 . 阶层变动源于经济力量发展 C . 政治制度变革左右社会演进 D . 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从鸦片战争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邓.小平文选》)。
此后,孙中山所做的努力是(     )
A . 提出“平均地权”的思想 B . 团结新的革命力量 C . 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 . 亲自领导北伐战争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该材料体现出孙中山的思想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社会主义
某网站在2020年曾就“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进行了问卷调查。排名前四的城市依次为武汉、广州、南京、北京。观察下图,下列有关各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临时约法颁布之城 B . ②是同盟会的创立之城 C . ③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城 D . ④是民国建立定都之城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宣称临时政府乃“革命时代之政府”,其根本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该宣言(   )
A . 宣告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B . 坚持了民权主义的原则 C . 铲除了专制的社会根源 D . 扩大了革命的阶级基础
如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 . 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 . 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C . 废除了封建制度 D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20世纪初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要抵御列强的侵略,就要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朝统治,于是,"大倡革命排满。而在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则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五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这一变化说明( )
A .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B . 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且曲折 C . 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开始觉醒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