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知识点题库

霍布斯认为,现有的国家体制解散时,人类将恢复到初民状态。初民状态中,公众的权力尚未展开,既无政府亦无法律;既无法治,也谈不上公平与不公平。在作战的条件之下,只有强权与欺诈算数。下列时期,与这一特征最为相似的是(   )

A .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B . 洋务运动时期 C .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D . 维新变法时期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款项数目

总额

清政府

210项

18亿银元: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北洋政府

633项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国民政府

108项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13年,在围绕民国正式宪法起草的大讨论中,出现了“主权在民”与“主权在国”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国民党力主“主权在民”,试图建立一个以议会为中心的政体;而以康梁为代表的“主权在国论”的主张者认识到不成熟的政党﹣议会政治无法克服中国面临的深重的国家整合危机,试图以普鲁士﹣德国为楷模,赋予总统及其行政体系以更大的权力,通过后者来实现政治整合。德国的“主权在国论”通过将“主权”赋予作为有机体的“国家”,为君主立宪国家中的君主提供了一个强势而又不同于专制君主的地位。康梁对于当时不成熟的议会﹣政党政治有着相当犀利的批评,但他们自身的理论却缺乏恰当的历史行动者载体──与普鲁士王室不同的是,北洋集团既缺乏足够理性化的军政组织,也缺乏对中国新旧政治精英进行全面整合的能力。

──摘编自章永乐《旧邦新造》

  1. (1) 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正式宪法起草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主权在民论”与“主权在国论”的实质及其影响。

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B . 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 C . 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 D . 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共和其表,专制其里”可以用来概括下列哪一政权的特点?(   )
A . 俄国沙皇政府 B . 美国联邦政府 C . 中国北洋政府 D . 日本明治政府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下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_x0020_6

材料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

材料二: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材料三: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 (1) 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2. (2) 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民国十年,孙中山发表演讲指出:传统西方宪法在政府机关采取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制度仍有流弊,应该再加入考试权与监察权。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 南京临时政府力图实行“五权宪法” B . 考试权与监察权是五权的重心 C . 孙中山为实现民主政治继续探索 D . 传统文化与宪政思想并行不悖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湖南军阀何键(湖南醴陵人)选人是“非醴勿听,非醴勿用”,阎锡山(山西五台人)则是“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这体现了(   )
A . 文官选任制度的随意性 B . 军阀用人无视选任制度 C . 宗法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D . 国民政府没有统一全国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派系林立,情况如下表:

派系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扶植军阀的帝国主文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曹锟

英国美国

皖系

段祺璃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西南军阀

滇系

唐继尧

英国美国

桂系

陆荣廷

英国

晋系

阎锡山

美国

对上述现象理解合理的是(  )

A .   列强直接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B . 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C . 列强扶持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 . 日本削弱了英美在华的势力
“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所有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这支队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   )
A . 东征军 B . 西征军 C . 北伐军 D . 石达开部
下图为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个人》,该漫画表明(    )

A . 革命形势任重道远 B . 袁世凯的复辟违背民意 C . 列强干涉中国革命 D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北洋政府废除了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差别,将除议员与军官以外的所有官员统称文官,废除了古代九品官等制,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北洋政府还颁布了保障文官权力和地位的法律。这些措施(  )
A . 有利于调动文官工作积极性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标志近代文官制度开始建立 D . 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1919 年秋天,郁达夫从日本回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和文官考试。意想不到的是,北洋政府只是做做样子,选取名单已经内定,致使学富五车的郁达夫两次都名落孙山。这反映了(   )
A . 北洋政府没有文官选拔制度 B . 北洋政府文官选拔存在弊端 C . 郁达夫志大才疏无真才实学 D . 文官考试无法选拔真正人才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窃取革命果实。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当选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这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正式形成。下列史事,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有(    )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孙中山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传统的思想权威被打倒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
A . 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 B . 有利于近代平等观念形成 C . 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 D . 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袁世凯政府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稳固政权,维护统治,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改革经济的法规。1912年,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取消了建厂专办之权。1914年,农商部颁布《矿业条例》等降低矿产税,还颁布了《国有荒地承垦条例》实行地价优惠;国务院公布条例规定国币种类,旧有各种官局铸币由政府兑换改铸;交通部制定《交通银行则例》,规定交通银行掌管特别之国库金,发行兑换券,具有中央银行的性质;农商部会同财政部拟定《劝业银行条例》,鼓励银行投资实业、扶植实业。在人民群众爱国热情的推动下,政府提倡国货,减免捐税,宣布凡出口足抵外货者优给奖励。此后,北洋内阁虽更迭频繁,但基本上延续了袁世凯时期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袁世凯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政府的经济改革。
北洋政府是清朝灭亡后,第一个得到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最符合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8年)的中国发展状况的一组关键词是(    )
A . 政治安定    工业发展    思想解放    门户开放 B . 政治动荡    工业萧条    思想禁锢    闭关自守 C . 政治动荡    工业发展    思想解放    门户开放 D . 政治动荡    工业萧条    思想解放    闭关自守
北洋政府在其统治的 16 年间,经过了袁系、皖系、直系、奉系四个阶段,军事分权、制造政潮的现象一直贯穿于北洋政府统治的始终。可见,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   )
A . 内部斗争不断升级 B . 列强操纵北洋政局 C .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 D . 政权更迭十分频繁
下图为上海《申报》在1920年12月发表的一幅漫画《共去厌物,道路平坦》,画中的四位农民正合力把一株枯树连根拔起。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成效明显 B . 中国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改造 C .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运动的结合 D . 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发展
民国初年,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国会组织法》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与清末咨议局的选举已有不同:“居住选区二年以上”比清末的十年要求大大缩减:500元的不动产资格比之清末的5000元亦削减十分之九:选民年龄为20岁而清末的为25岁,临时参议院还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可知民国初年(   )
A . 民主政治有鲜明中国特色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 D . 宪政机制对权力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