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 (1) 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 (2) 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人,每人推荐10部书。下面是这次征求中有3人以上(含3人)开列的相同书目及得票数统计表。

书名

得票数

书名

得票数

史记

19

资治通鉴、孟子

15

胡适文选

14

中国哲学大纲

13

论语

12

左转

11

庄子、科学大纲

10

老子、汉书

9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百年史

8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共近百年史、历史大纲、科学方法论、古文词类纂、思维术

7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种源论、建国方略、独秀文选、红楼梦

6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

5

社会主义讨论集、政治学大纲、(日用)百科全书、蔡元培言行录、自己的园地、伦理学、许氏说文解字、经史败家杂谈

4

楚辞、日知录、明夷义访谈录、进化论、西游记、宋元戏曲史、西洋哲学史、孙中山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申报50纪念册、新闻胡词典

3


  1. (1) 这次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书目得票统计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的期待;根据材料提炼其中某一方面的文化素养,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这一方面的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北洋政府于1914年、1923年、1925年先后制订了三部宪法。但是,各省军政长官动辄以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至以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这说明当时(    )

A . 民主共和力量日渐消亡 B . 宪政的实行缺乏有利环境 C . 北洋政府缺乏法治观念 D . 君主立宪仍得到广泛支持
实行专制统治的北洋军阀,却常常利用和强调共和这个招牌。议会、内阁这些共和国所拥有的形式,北洋政府只能利用,却不敢轻易废除。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北洋军阀没有现代政治意识 B . 军阀统治缺少意识形态支撑 C . 共和国形式是军阀统治的基础 D . 民主共和理想因军阀统治而泯灭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
A .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 . 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C .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D . 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北洋政府在官员选拔方面主要利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种制度存在性别歧视 B . 所有在文官职位上的人都必须经过考试入职 C . 这种文官制度优点不是太多,不值得称道 D . 这种制度确保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蔡元培在1916年上任就职时,北大校内官僚主义特别严重,校政腐败,学校制度十分混乱,学术研究及交流气氛很淡薄,封建主义气氛却特别浓厚,北大当时以文科为主,但腐朽的封建文化传统在北大文科占有统治地位。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允许各种学术派别自由发展,允许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在大学任教,在教师的聘任制度上,罗致各类学术人才,既聘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来校任教,也延请了持复辟政见的辜鸿铭等旧派人物执教。蔡元培在学科和教学体制上的改革,进行了文理扩充,改变“轾学而重术”的思想。为了避免文理科学生相互隔绝,互不沟通,他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为的科际障碍,废科设系。学分制是蔡元培效仿的美国大学中通行的学籍管理方法。

——摘编自《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主张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影响。
一般的说,北洋军阀统治是黑暗的。也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各派都奉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信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朝失势,树倒猢狲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北洋军阀集团派系势力消长的真实写照。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   )
A . 政局统一,国家发展 B . 国家统一,社会发展 C . 民主法制得到健全 D . 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
 1909年10月,朝鲜人安重根于哈尔滨刺杀曾任日本总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当时中国舆论界多称其为“刺客”,称伊藤博文为“伊藤公”。1915年左右,舆论界更关注朝鲜亡国过程,谴责亲日的朝鲜总理大臣李完用。这一变化说明(   )
A . 国人思想启蒙基本完成 B . 近代中国外交陷入僵局 C . 民族救亡形势日益迫切 D . 群众反日情绪有所缓和
下表摘录自孙中山某年5月的言论,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行动

观点

发表讨袁宣言

提出“袁氏破坏民国,自破坏约法始;义军维持民国,固当自维持约法始”

致电云南、贵州、浙江和广东都督及各军司

赞他们“维护约法,尊重革命”

总结军事斗争

认为“云、贵两省是为此次讨袁战争揭幕之地,然数月来经四川苦战,兵力损伤甚大……山东本为吾党同志长期经营之地……如能在山东建立二个师团以上之主力……向北可攻取北京,向南可促进长江流域各省之豹变”

①孙中山积极参加护国运动

②国民革命运动得到地方实力派的支持

③孙中山主张深入开展护法运动

④孙中山认为要开辟反袁斗争的新区域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④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国际社会的入场券,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材料意在表达中国(   )
A . 收回了山东的全部权益 B . 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C . 探索自强救国道路的努力 D . 重新回到世界支配大国的地位
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   )
A . 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 B . 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 . 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D . 交通运输的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下图名为《专制椅》的漫画刊登于1912年8月出版的《真相画报》。该漫画表明(   )

A . 袁世凯复辟缺少相应社会基础 B . 浪漫主义推动了民国文艺创作 C . 北洋军阀专制混战引起了不满 D . 当权者若再行专制将面临危险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并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得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棋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立即接受了日本的条件。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膨胀,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态度,并向中国政府施压,强调在与美国协商之前“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1917年3月,段棋瑞将对德绝交案及《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递交给受英美支持的总统黎元洪签字,遭拒。同月,一向反对参战的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认为参战“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得到不少国会议员的赞同。几经周折,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参战案。不久,孙中山策动海军总长程壁光率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摘编自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黎元洪反对参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一道奇观。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 . 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 . 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 . 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 . 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从袁世凯到张作霖一方面最大限地攫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利,从而使“主权在民”说形存实亡,“三权分立”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又打着“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招牌,作出一些民主的改革的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
A . 新旧并存的时代特色 B . 国家意识已逐渐觉醒 C . 启蒙思想正开始传入 D . 军阀混战致社会改革
詹天佑在担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辖下的技术部委员期间,为争取实现中国对中东铁路的全权管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仅争回了极微小的权利。主要原因在于(    )
A . 西方人太歧视中国 B . 中国筑路技术太差 C . 中国铁路里程太短 D . 北洋政府软弱无能
如表为民国初年北方重要军阀派系表。这些派系形成根源于这一时期(    )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晋系

直系

新直系

国民军系

领导者

冯国璋吴佩孚

孙传芳

冯玉祥

段祺瑞

张作霖

阎锡山

出身

北洋将领

北洋将领

北洋将领

北洋将领

东北地方势力

山西都督

A . 列强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C . 北洋军阀内部矛盾的加剧 D . 自然经济的分散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