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型私营手工业都是由官僚、地主、商人等富豪人家经办的,其生产规模比较大,拥有的资金也多,所以在经营方式上一般都采取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形式,不仅生产过程有了一定的分工,而且生产者大多数都是雇佣来的,产品绝大部分也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具有着明显的商品经济的性质。但是大型私营手工业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历史中,从来也没有占居主导地位,而且始终处于变换不定的受控制状态中。

——摘自郑世明《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停滞性及其原因》

材料二: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四十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是非常可怜的,基础也是非常薄弱的。首先,民族工业有所发展的只是轻工业,重工业不但没有丝毫进步,而且比较重要的煤矿几乎全部被外人夺去。其次,这四十年当中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绝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很低。再次,从每一个厂矿的历史来看,都各有自身所遭遇的艰苦经历,不但在它的创立过程中有千折百磨,就是在成立之后,依然是困难重重,经营无利,即使勉强支持数年之后,仍不免于改组易主;能屹立不摇,始终如一的比较少,能继续发展并不断由企业本身中积累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的就更少。

——摘自《论障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傅筑夫教授的谈话追记》

材料三:今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民营经济的声音,这引起高层关注。11月1日,习.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为此,习.平还提出六大政策举措,包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摘自《回首2018﹣习.平的这一年》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大型私营手工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未能占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是因为(   )
A . 工业结构不合理 B . 地区分布不均衡 C . 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D . 军阀割据混战
1906年,詹天佑在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夫人的信中写到:“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造铁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铁路工程。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是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这说明(   )
A . 清政府尚未认识到铁路对国家的重要性 B . 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修建铁路的经济条件 C . 帝国主义国家彻底放弃对中国路权的争夺 D . 詹天佑将工程成败与中国荣辱系于一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时间

修筑国家或区域

铁路线

1825年

英国

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9世纪

美国

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55年

美国

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85年

加拿大

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

欧洲

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

俄国

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910年

南美洲

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

184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8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900年

世界

铁路总长度46.6万英里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个区段,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后开平矿务局把唐胥铁路从胥各庄展至阎庄、天津,并拟再展至通州,以京中官员反对未果。1890年转从唐山一端向山海关外延展,由于中日战争停工。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准修建铁路,修成基隆至新竹段,限于经费,停止展筑。1895年台湾割让与日本,这条99公里的铁路也落入日本手中。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贷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铁路大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近代以来,民族企业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洋运输困难。当时在中国垄断纯碱市场的是英国卜内门公司,于是在中国的英商乘机将纯碱价钱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卖,使许多民族布业工厂陷于停顿。当时中国久大精盐公司的创始人范旭东决意雪耻制碱,聚拢了一群跟他意气相投的青年科学家研究制碱工艺,其中就包括后来因独创的“侯氏制碱法”而闻名世界的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侯德榜。1918年,永利制碱公司成立,1926年,永利生产出纯净洁白的合格碱,并于当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质奖章,1928年,永利在英国卜内门公司发动的商战中取得胜利,其后永利碱厂事业蒸蒸日上。后来,范旭东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整编自吴晓波著《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

材料二  1997年,高尚全在参加中共十五大报告起草时,有人给中央写信“举报”华为科技公司,说它姓“资”不姓“社”。理由是:华为国家没有投资,是非公有制企业,又搞了职工持股,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高尚全敏锐地感觉到,这关系到改革中必须弄清的重大原则和方向。他主动提:出去深圳实地调研。

调研的结果令他很兴奋。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以2.1万元起步,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企业却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税收和财富,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职工也分享到了发展的成果。这样的企业,应该是改革的典型啊!怎么不姓“社”呢?高尚全认为,它恰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摘自李舫主编《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范旭东制碱取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高尚全认为华为科技公司“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的理由。中共十五大又是如何给以华为科技公司为代表的非公有制企业吃下“定心丸”的?
20世纪30年代,广东台山县涌现了一批经营冷饮、西餐的餐馆,其中冷饮最受欢迎,如刨冰、汽水、冰淇淋、冰咖啡等。这些冷饮很快就在本地流行起来。这反映了当时台山地区(   )
A . 社会风气趋于奢靡腐化 B . 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C . 进步文明观念逐渐传播 D . 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天津开埠后火灾频发,1906年鞋商文成斋等致函津商会及巡警局,请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辅助巡警局救火队。得到批准后,众商会分担经费,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引进最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天津火灾损失骤减。这说明当时天津(   )
A . 由民间来主导救灾活动 B . 城市治理有了一些突破 C . 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困局 D . 政府的权威被不断削弱
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   )
A . 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 B . 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 C . 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 . 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历史畅想。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9

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通车。当时的《申报》报道说,火车启动后,包括妇孺在内的“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但由于淞沪铁路是英商在未经中国当局同意下私自修筑的,结果清政府与英方议定,在淞沪铁路运行一年后,由中国政府购回。次年10月,清政府以白银28. 5万两购回淞沪铁路,随即拆毁,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此夭折。

1953年7月15日,长春“一汽”开工建厂。1956年7月13日,“一汽”暨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卡车,披红挂彩地开下了生产线。这第一辆卡车,从建厂到下线,不到3年时间。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一汽”投产非常重视,毛.泽东主席亲自命名为“解放”牌。这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代表着民族的骄傲,代表着民族的希望。

图片_x0020_100020

图片_x0020_100021

  1. (1)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淞沪铁路通车及夭折的认识。
  2. (2) 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指出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对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3. (3) 分析表一、表二,两表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革清政府之学制。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废止等14条。

1912年9月2日,教育部颁布《教育宗旨令》,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同月,颁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等普通教育各级学校的专门法令。

19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专门学校法令》和《大学法令》。规定大学科类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等;大学体制包括:一是大学设评议会,对大学重大事项有评审权,二是大学各科设教授会,对学科重要事项有审议权等。全国各学堂因此纷纷改名学校,如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陕西大学堂改名为西北大学等。

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以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来的小学、中学“七四制”。直到现在,依然实行“六三三”制。它还提出了七条教育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这些措施都深刻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

——摘编自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雷颐《壬戌学制与新文化运动》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年民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积极作用。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经济形态④对中国近代经济起到了双重作用 B . 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C . 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 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清稗类钞·婚姻类》记述了人们称之为“文明结婚”的新风尚: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 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 得其父母允准, 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新风尚”体现在(   )
A . 婚俗已不讲究父母之命 B . 多数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 C . 媒妁之言左右婚约缔定 D . 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
商办启新洋灰(水泥)公司依靠官方势力在建厂的第三年(1909年)就取得了“嗣后直隶境内如再查有此项相同之土质,应仍归职公司推广添设,以杜外人觊觎,而免另立公司,致启争端,坐亏血本。”经过了农工商部批准。这反映出(   )
A . 国家力量扶持民族企业发展 B .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 .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D . 洋务派企业出现了发展困境
民国初期的上海,一般摩登的青年和有钱的富翁,不但对于衣、食、住、行都崇尚欧化,即如起居一切、语言动作,也都仿效西式。如衣非西装不着,食非大菜不快,住非洋房不乐,行非汽车不走,还有屋里的装饰、身上的穿戴,都统统西式是求。材料表明了(   )
A . 崇尚西洋风尚成为社会共识 B . 社会风尚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C . 主动破除陋俗追求理性生活 D . 物质生活时尚从传统走向现代
  1902年成立的《大公报》对当时的学堂体育教学给予极高的关注。如,广泛报道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也针对性地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这反映了当时有识之士(    )
A . 积极倡导“尚武救国”的精神 B . 主张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C . 为推动维新变法进行舆论宣传 D . 批判传统的 “轻武重文”旧观念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

A . 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经济外资企业 B .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C . 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经济民族企业 D . 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
A .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B . 物质文化的多元性 C . 社会生活的包容性 D . 学习西方的渐进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国初年,在“实业救国”“科学建国”思潮的推动下,留学美欧的青年学子大多选择学习机械工程、采矿冶炼等专业,走上“科学救国”之路。留美学界先后创立中国科学社(1915)、中国工程学会(1922)等科学学会,创办《科学》期刊,大力倡导科学救国。1915年《科学》杂志在发刊词中,全面论述了科学的强大威力,旗帜鲜明地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这一看法,正切合了文化革命与文化建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以《新青年》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先导。与此同时,随着欧战的爆发,特别是大战显示的巨大破坏力,也使得部分国人对西方文明、对科学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国内知识界逐渐形成一个质疑科学功用与价值的“反科学”思潮。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明,是战争的“罪魁祸首”,所谓“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严复,1918)。对此,中国科学社创办人任鸿隽指出,在充分享受科学益处的西方,“科学在性质上、组织上,皆有扩充之势,无畏缩之兆”。1924年《科学》杂志发表社论指出,“科学之为科学,自有其本身之价值,不因物质文明之有无而增减。……人自无良,何预科学,因噎废食,窃为国人所不取也”。

——摘编自张剑《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救国”的争论进行评述。(要求:提出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图4为1911年《妇女时报》上题为“破天荒中国女子之凌空”的图像,图5为1913年《小说时报》上的“上海鲍金莲乘飞艇图”,两幅图像都是虚构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由此可见民国初年(    )

A . 女性职业有了新选择 B . 平权平等观念的传播 C . 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D . 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
下表是近代上海、天津两座城市的发展缩影。

城市

人口

市政建设与管理

城市功能

上海

1880年仅城区已达百万

19世纪中后期,公共场所、设施(如公园、图书馆、路灯、排水工程、电报电话局等)和道路管理日益完备。

由传统商业市镇发展为大规模工业制造和金融贸易综合型城市。

天津

1925年,城市人口突破100万

街道宽平,电线连成蛛网,路灯列若繁星。此外,现代邮政、电车和电灯公司以及近代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立。

由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发展为华北地区经济中心,连接华北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

由此可见,近代这两座城市的发展(    )

A . 标志我国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B . 表明近代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很高 C . 促进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 . 深受近代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