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 . 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B . 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C . 抗战胜利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D .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
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下列对此解读不合理的是(    )

A . 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B . 当时美国社会已经出现冷战思维 C . 作者所说“中国战争”是指抗日战争 D . 中国当时正处于战乱和动荡时期
下而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情况表。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    )

今天在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

中国战后参与了世界格局的重建,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一次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取得如此巨大胜利,延续了中华文明的血脉

A .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 C .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D . 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的军队,占其损失总数的65%。这说明抗日战争(    )

A . 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B . 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 . 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 . 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 . 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 . 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1945年8月15日,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在这一年的9月18日,因西安事变尚幽禁在贵州桐梓的张学良在日记上写道:“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下列不是他十四年前的记忆是(    )
A . 日本局部侵华 B . 东北三省沦陷 C . 国共相互对峙 D . 中国全面抗战
2014年重庆学者在荷兰发现签订于民国34年5月的《中荷关于放弃荷兰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原件。该条约签订时,中国正处于(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城市化是通过人口、工厂及各种机构向城市流动,而不是通过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工业经济的自我发展来实现的。在强烈地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必然向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的空间(城市)聚集。工厂企业聚集城市促使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城市居民接近工厂和劳务市场,可最大限度地选择报酬较高的工作,并可以节约工作往返所需要的交通费用,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为已服务。城市街区光怪陆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众多的公共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使人们享受了现代文明。城市繁荣和物质富裕,使其居民的收入远较乡村优厚。据1890年的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家庭财富超过9000美元,而农村家庭则为3250美元,收入差距甚为悬殊。工业化时期,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去开拓新的领域,追求新的成功。这种精神使美国的城市化得以迅速完成。

——摘编自李庆宇《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我国工业布局不得不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国民政府在抗战紧急状态下,为保存抗战力量,支撑危局,动员沿海及沿江的工厂大批内迁。将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重心,以长江为中轴,由东部向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有超过1000万人先后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区域。在这些地区,拥有全部内迁工厂的1/3,共200余家工矿企业,包括兵工、冶金、机械、纺织、炼油、烟草等行业,它们集中了我国战时内迁工业的精华,成为战时生产军需和民用物资的主要基地。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参军、主计等处人员在重庆开始办公。国民政府定都重庆,不仅带动了军政、文教、工矿企业大量迁渝,也使得重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重庆成为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摘编自张忠伟《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部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城市化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个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1935年清明节前夕,国民政府规定每年由国府中央派员前往祭扫黄帝陵等圣贤陵墓,其中1937年、1938年、1939年为国共两党合祭黄帝陵。国民政府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 . 凝聚民族精神抗击外来侵略 B . 继承历史传统标榜政权合法 C . 借助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 D . 倡导个人崇拜树立统治权威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 (2) 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 (3)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 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B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C . 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D . 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
“这个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鸦片战争后)近百年来中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个战争(    )
A . 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 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C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 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原因有(    )

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

②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③抗战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抗战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边疆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辛亥革命以后,贯彻“五族共和”原则,但还未能真正反映中国近代民族问题的根本实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还提出了“少数民族”的概念。1937年,共.产.党倡议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1938年以后,又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以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华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我是这样一遍遍问自己下决心的: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我是不是为自己利益?我是不是问心无愧?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1936年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

——摘自《张学良口述》

材料三: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1. (1) 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相关因素。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 B .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 . 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 D . 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化
材料:陈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对国民政府“抱有厚望”。1938年,来自南洋各埠的164名代表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在大会上历数了日本侵华种种罪行,并呼吁大家支援祖国抗战。国民政府还成立了“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为尽国民天职,陈嘉庚主动承担劝募公债2000万元,并首先认购10万元。国民参政会召开期间,他致电“在敌寇未退出我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提案,之后还大胆地指责国民党对汪精卫投降活动的纵容态度。毛.泽东题词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6年11月,陈嘉庚在新加坡集资创办的《南侨日报》,及时向广大侨众报道了国内战局和国际形势,民主运动的曲折发展,解放区的光明和国统区的黑暗,并预见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1949年陈嘉庚决定接受毛.泽东的邀请,回归北平,共商建国大计。

——摘编自《陈嘉庚对创立新中国的重要贡献》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胜利后陈嘉庚的历史贡献和陈嘉庚精神的实质。
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
A .  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 B . 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 . 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D . 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说,中共之所以能承受百年来种种战争、社会动荡与危机的冲击,由20年代一个微型组织,发展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掌舵者,原因在于它不像有的共产主义政党那样固守教条,而是善于因时而变,以变求胜。从毛.泽东时代摆脱苏联与共产国际控制,到邓.小平主动修正僵化政策,中共一直表现出强大的顺应形势的能力。

根据材料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与理论创新”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做的政治报告,其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甚至要鼓励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一决定(   )
A . 主要是基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 B . 有利于联合资产阶级早日结束内战 C . 适应了当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要求 D . 是对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