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 (1) 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 (3) 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 (4) 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徒雷登,原名JohnLeightonStuart,直译是约翰·雷登·斯图尔特。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1918年,他受美国教会指派,筹建燕京大学(后并入北大),并任该校校长达20年,在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其年谱重要节选:

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1940年,司徒雷登不幸坠马受伤,毛.泽东亲自发电慰问。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同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当面称赞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1949年4月,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南京试图与中共接触。8月,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司徒雷登受到毛.泽东的猛烈批判与嘲讽,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不久在美去世。20世纪八十年代,应其遗愿及其后人的多次申请,中央政府批准司徒雷登骨灰归葬燕园,但北大教师联名反对,作罢。2008年,司徒雷登骨灰归葬杭州,几乎没有遇到阻力。

  1. (1) 结合材料,归纳1940年到1949年,中共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 (2) 结合材料,分析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2008年司徒雷登归葬中国两次不同结果的原因。
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的头像与美因总统吉米·卡特同时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与右图关系最密切的事件是(   )

A . 中美签订《联合公报》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 . 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有人说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其中出现在第三个周期战略性调整的是(   )
A .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C . 实行“一边倒”的政策 D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目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罗斯福(1945年1月)

材料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1960年11月4日)

材料三:

图片_x0020_680961972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并指出当时中美两国的关系。
  2. (2) 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的对华态度。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事件出现的时间并简述促使这一人物“去北京”的因素。指出中美双方在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后,两国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8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A . 中美关系的改善 B . 中国的改革开放 C . 两极格局的缓和 D . 意识形态的淡化
1958 月 1 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至 1970 年,两国陆续进行了 136 次大使级会谈,双方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和成果,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地区紧张局势这个问题上未取   得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   )
A . 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立场有所改变 B . 意识形态是阻碍中美交往的根源 C . 中美两国存在保持接触的沟通途径 D .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自1923年创刊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大洋彼岸的中国的关注,很多中国人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一张张面孔串起一段段历史,《时代周刊》封面与国际大时代一起流转变幻,直接折射出美国立场与视角下的百年中国变迁。

时间

封面人物

主题特征

 

1924年~1949年

蒋介石(9次)、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溥仪、宋美龄、宋子文、陈立夫、陈诚、毛.泽东。

既多但专,重笔描绘蒋中正

1949年~1977年

毛.泽东(8次)、周恩来(5次)、刘少奇、林彪、蒋介石、李富春、罗瑞卿、陈毅、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尼克松中国之旅、邓.小平。

悲观审视,遥望红色的中国

1978年~1998年

邓.小平(6次),邓.小平与卡特,邓.小平与毛.泽东,普通中国人,中国老妇女,中国驻香港警察,江Z民。

喜忧参半,几度垂青邓.小平

1999年~2019年

毛.泽东,温家宝,习.平,成龙,周润发,周杰伦,周星驰,韩寒,李彦宏,姚明,刘翔,郭晶晶。

情绪复杂,多维视角绘东方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时期,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并对该态度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概述和评价准确,逻辑清晰。)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 12 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周恩来总理在谈及某一外交活动时评价道:“这一突破,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往来了。”这一外交活动是(   )
A .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 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D .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标志性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下表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建交国家数量统计(单位: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时间

亚洲

欧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20世纪50年代

14

15

5

0

0

20世纪60年代

1

1

14

1

0

20世纪70年代

13

14

30

13

5

20世纪80年代后

9

12

17

12

7

A . 20世纪5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主要是西欧国家 B . 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 C . 20世纪70年代建交高潮受中美关系改善影响 D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陷入低速增长期
周恩来曾指出: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
A .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 . 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 . 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表明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珠算源自于中国古代,开始于何时,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清明上河图》药铺柜台上的算盘图2元代《乾坤一担图》中货郎扁担里的算盘

材料二  关于算盘的部分诗文

作者

作品

内容

刘因

(河北徐水县人)

《算盘诗》

(1279年)

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民歌。

执筹仍蔽麓,辛苦欲如何?

陶宗仪

(浙江天台人)

《井珠》

(1366年)

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

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材料三  日本最早的算盘是从中国传入的明式算盘。明代虽经几次“海禁”,漳州月港一带仍与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保持密切的联系。明自倭乱后与日本断交,中国和日本的商品贸易往来主要是通过吕宋转运。算盘传入日本亦可能有其他途径,如通过侵略朝鲜,从朝鲜获得了大量中国古代数学典籍,有学者认为《算法统宗》就是在丰臣秀吉对朝鲜作战期间传入日本的。此外,珠算甚至还远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摘编自陈玲《中国古代与东亚世界的珠算文化研究》

  1. (1) 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及其反映的历史史实,分析该材料在研究珠算起源问题的历史价值。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算盘传入日本的路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珠算传播的意义。
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得到了改变。这反映了(   )
A .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 美国外交政策彻底改变 C . 中美关系受国际形势影响 D .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1950年2月以后,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接管了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房产。美国国内以歇斯底里反共为特征的麦卡锡主义开始肆虐。后来艾森豪威尔政府结束了朝鲜战争,但在敌视新中国方面比杜鲁门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段时间内采取,放蒋出笼的政策,鼓励、纵容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进行军事骚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两次台海危机中,中美双方虽在言辞上一再严厉警告对方并表达了绝不在原则问题上与对方妥协的决心,但双方开始显示出了不使事态发展演变为战争的某种意愿。在1958年台海危机期间,毛.泽东一再下令,要求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时美国正专注于欧洲事务。因而美国方面对危机的反应令人寻味,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第七舰队为向金门岛运送物质的国民党舰只护航,但同时他又命令美军护航船只不得进入沿海3海里以内,以免擦枪走火。 

 —摘编自刘风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从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出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继之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佳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美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呈现此特点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则猜测,美、日、中三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集团。这说明(   )
A . 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B . 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世界旧格局 C . 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 D . 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步伐
50年前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创造性地先将中美两国间的分歧开诚布公地摆出来,然后再阐述双方的共识。并在美方声明中除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外,还写有“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据此可知《上海公报》(   )
A . 展示了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 B . 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 C . 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树立了大国间互利共赢的外交典范
中美地缘对抗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衰退,但系统性的对抗反而在加剧,直到1969年中期,中美领导人同时做出打破两国关系僵局的决定,这才使中美和解在那个历史时期成为可能。这一时期,中美走向和解主要是基于(   )
A .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 . 两国国家安全战略 C .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D . 冷战格局濒临瓦解
下图是中美两国某次外交联合声明的摘选内容。该文件表明(   )

A . 中美两国结束多年敌对状态 B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中国对外开放获得更大空间 D . 美国已放弃既定的冷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