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题库

有观点认为:中美关系发展史跌宕起伏,以曲折和波动为主其特征始终难以“正常”二字来形容。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论述按时序排列是(    )

①“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防御战争则在拖住日本人”

②“美国作为一个主权政府……不会将承认,赠予一个引起革命并对美国憎恨的政府”

③“欢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负责任的作用,美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反恐是美中可以加强合作的领域。”

④“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于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④②
1978年春,邓.小平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进行会谈,双方以直率的态度讨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布热津斯基的北京之行(    )
A .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 . 打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大门 C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一声明最早出自(   )
A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B . 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C .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D .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
A .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为推动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方向不断发展,毛.泽东于1973年在会见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不会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线,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是(   )
A . 联美抗苏 B . 和平共处 C . “一边倒” D . 不结盟
1970年1月8日,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同日,美国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这些现象表明(    )
A .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 . 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 . 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D .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中美关系仍然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又是不均衡,不等边的。

——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外”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2. (2) 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波诡云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针对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的具体方针是什么?
  2. (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接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此外,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3. (3)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除此之外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

    2019年高一年级阶段性学情调研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说:我在北京逗留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这里的“改变”是指(   )
A . 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B . 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C . 加剧了中日之间的对抗 D . 导致西方国家敌视中国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由于地理位置和所控制的自然资源会使国家处于优势或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将对外方略置于地缘政治角度来着重考虑,通常被称为地缘战略。

材料一

图13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战略军事包围示意图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战后美苏安排的东方格局。为此,美国强调不允许“丢失”中国周边的朝鲜、越南。越南加入中苏同盟后,其在美国地缘政治战略中的地位迅速蹿升。美国积极支持并援助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为此越南共.产.党请求中国提供有力援助。美国又组织“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并打过三八线。在危急时刻,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求援。中国认为美国支持法军在越南的行动,已经威胁到华南和西南。而占领台湾已经威胁到华北、上海。如果再压到鸭绿江边,对中国更不利。中国反复权衡,最终决定援越抗法和抗关援朝。在中国的努力下,1953年、1954年有关各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印度支那停战协定》。

——摘编自陈宾,吕彩云《援越抗法与抗美援朝战略抉择的共同性》

  1. (1)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缘战略视角简要分析美国军事干涉印度支那和朝鲜的主要原因。
  2.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对美国采取上述反制行动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同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国这一外交新局面(  )
A . 缓和了同周边国家的矛盾 B . 为后来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 C . 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性强国 D . 促进了国内政治形势的稳定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图片_x0020_100002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 (3)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    )
A .   开始结束屈辱外交 B .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注重睦邻友好关系 D . 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印中友协会长曾说:“世界上的领导人,能多一些像周总理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下列是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外交活动的一部分,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会见美国特使基辛格  ③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出席万隆会议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①③②
下图所示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

A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 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新中国开始迈入世界外交舞台
学者王顺生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 .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B . 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C . 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D . 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材料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

材料二 希波战争之后,曾经的盟友雅典和斯巴达为了争夺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而刀兵相向。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古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战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面的一句话:“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渐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斯巴达对其的恐惧。”由此出现了一个名词“修昔底德陷阱” 意思是新兴大国和老牌大国必须要干一仗。纵观历史的发展,似乎所有的国家权力交接时都印证了这句残酷的法则。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挑战楚的霸权,由此爆发了秦楚战争;蒙古的崛起,灭掉了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德国的崛起又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如今中美似乎也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之中。

  1. (1) 根据材料总结修昔底德陷阱的含义。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美关系,并思考中美如何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轮回
1949年,美国制定《出口管制法》,对中国实施“贸易管制……禁止向中国输送包括军火、钢铁、车船在内的战略物资。1996年,美国操纵签署《瓦森纳协定》,主要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技术出口的禁令。这主要反映了美国(   )
A . 固守对华外交孤立政策 B . 利用技术优势推行单边主义 C . 打压中国图谋由来已久 D . 极力阻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73年初,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引进重点是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加强支农工业和基础工业,史称“四三方案”。这一方案(    )
A .   基本克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引进问题 B . 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成果 C . 反映中国已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D . 是国际局势变化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结果
1969年,美国决定修改禁止购买中国商品的外国资产条例,允许在国外旅行或居住的美国人购买少量中国商品,以非商业性进口目的进入美国。这主要说明(    )
A .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走向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有所松动 D . 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