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欧洲大学

10世纪﹣13世纪  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主要内容

文法、文学、

①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②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史学《左传》《汉书》等;诗词《诗经》《楚辞》等。

③其他:治民、水利、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辩证法

算术、几何学

天文学、力学

历史、地理学

音乐

材料二: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并分析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 (2) 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 (3) 根据材料三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材料四可知1979年第一批“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 (4)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这次会议及目标分别是什么?
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
A . 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 .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 .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   )
A .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 . 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 C .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D .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使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堪称中国法律建设里程碑的举措是 (     )
A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B .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 .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1979年,邓.小平在讲到为什么要在港澳台采取特殊政策时说:“我们保持这样的政策,采取这样的立场”,“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一国两制”(  )
A .   尊重了港澳台人民的意愿 B .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C . 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潮流 D . 符合港澳台经济的需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主要是两次重大的“变身”决定了西方今天的世界地位。第一次变身,是在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完成的。经过这场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惨烈的多方混战,西方国家从宗教共同体变身成为了民族共同体。……第二次变身,则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主导的“泛美利坚和平”之下,西方国家从政治共同体变身成为了经济共同体。在这样一个理解框架中考察中国,可以看到,中国实际上也先后完成了这两次变身,但用了远比西方短得多的时间。大体上,第一次变身是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中国的最终实现;第二次变身是由邓.小平领导的,今日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简言之,如果说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只有两条硬道理:第一个是“问题不在宗教,而在民族!”,第二个是“问题不在政治,而在经济!”。那么,西方做对了,中国也都做对了。而相比较而言,中国花了小得多的代价。

——摘自文扬《从世界近代史看中国的成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的说法与下列那一事件有关系(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集体化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后影视业蓬勃发展,但是改革开放前以事业也有巨大的成就 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的优秀作品的是 (    )
A . 《小花》 B . 《松花江上》 C . 《英雄》 D . 《流浪地球》
下表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A . 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B . 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 C .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法治原则 D . 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近代以来世界上先后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模式。阅读材料:

材料一: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主义议会民主作为政治制度,以选举民主作为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但单纯的选举民主最终会导致政党政客只关心选票和选民。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富于活力但难以形成合力;苏联东欧式的现代化以单一的公有制为基础,基础厚重整合力强但缺乏多样性和活力。西方式的现代化建立在对于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和殖民基础之上,构建起霸权主义世界体系,使得很多后发国家很难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持自身独立。

——摘编自欧阳康《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材料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影响。
过去钢材生产的计划性是最高的,1979年调整之后,钢材分不出去,迫于形势,许多企业领导亲自带队四处推销。1979年全国自销钢材81.8万吨,1980年上半年达到84.9万吨。江苏省1979年冶金产品市场调节部分已占30%至35%,成都无缝钢管厂1980年自销合同部分已占到42%.由此可知,当时(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 国企改革在重工业领域率先进行 C . 企业扩权改革助推市场化启动 D . 产品销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按照“税负从低、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该法颁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B . 解决外籍人士个人所得税问题 C . 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经济 D . 计划经济体制下税制弊端严重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

——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 事件
1986年 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年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年 屠哟哟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 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03、2019年 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年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1990年7月15日,美国记者纪思在《纽约时报》上发文写道:“中国正在建立亚洲的金融中心,同时向世界证明,它仍然未关闭对世界的大门。”该记者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C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17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并具备了在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这体现的是(    )
A .   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B . 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 C .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世界领先 D . 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承认现存世界是多样化的,认为多样化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矛盾斗争一面,也有互相依赖的一面。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这有利于(   )
A . 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B . 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C . 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 . 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铁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中期,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人们对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当原始动力再也不能继续满足日益扩大的需要时,蒸汽动力应运而生。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它展示了机械牵引的优越性,也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铁路拓展了市场,降低了经济成本,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一体化,“根据许多历史学家估计,运输业的发展,尤其是铁路的发展,不但是19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分,而且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分。”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6日)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铁路产生的根源及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就中国铁路的迅速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它改革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融入“私有制”,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旨在(    )
A . 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B . 开启和推动对外开放 C . 巩固和维护革命成果 D .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会成会人类历史的结点,它极大地冲击旧有观念,对之后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是令战胜国而非战败国相信战争的代价超过其收益。在这之后二十年,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可以说,是让战胜国和战败国都相信这一点。

——根据约翰•基根《二战史》,齐世荣《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妥协的政策”的名称,并概括其严重后果。结合所学,分别概述二战后初期主要“战胜国”和“战败国”为避免新的大战在政治上所做的努力,指出使他们相信“战争的代价超过其收益”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简要阐释“东西问题”和“南北问题”的具体含义,分别概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为解决“南北”和“东西”问题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