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特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表4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百)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分析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三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材料四:《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五: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实施政策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
  2. (2) 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一种怎样的心态?
  3. (3) 材料四中的“老人”是谁?“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4. (4) 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5. (5) 材料五中“不是收,而放”是指这个圈后来又扩大了。那又是怎样扩大的?
《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斯大林承认商品交换的存在,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但他却把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放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根本对立的位置上;邓.小平把计划和市场都作为经济手段,辩证地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据此可知,斯大林和邓.小平(   )
A . 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 B . 都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点 C . 都能够辩证科学地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 D . 都是从当时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 . 坚持群众路线 B . 重视经济建设 C . 强调实事求是 D . 开展武装斗争
“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以看出,“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    )
A . 香港问题 B . 台湾问题 C . 澳门问题 D . 国际问题
下图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发行的纪念章图片。“实事求是”四个字成为这枚纪念章主要内容的理由是(   )

A . 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B . 该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C . 该会议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D . 因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毛.泽东题写的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如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   )
A . 是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 B . 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 C . 揭开了城市改革的序幕 D .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的讲话(   )
A . 是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垂拙上提出的 B .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合理纠正 C . 提山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D . 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乍程
下图是1978—1999年的我国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材料反映这一时期我国

A . 改革开放的重心始终放在东部 B . 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逐步加大 C . 工业结构比例已存在严重问题 D . 工程建设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新华社公布了百年人口预测报告:如果按中国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40亿;1980年中国人口才10亿,粮食就已经短缺,要是增加到15亿,等于多出三分之一的人口来分有限的资源,中国肯定崩溃,要想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减少人口……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减少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14个省份相继取消了生育第二胎的生育时间间隔等。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材料二  再从长远看,新生人口对房屋、教育和基础设施的使用需求,都将吸引大量的政府和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在现代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下,新生人口的平均素质也将不低,他们将释放的创业和创新活力更是令人振奋。最后,全面放开“二孩”也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科学化、法治化的新起点。政策将更遵循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相关政策的落实执行也将纳入法治轨道。如此,中国人口结构的新常态转变才能更加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应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是与时俱进。

  1. (1) 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及意义。
1992年初,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啊,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这里的“机会”是指(    )
A .  科教兴国战略的广泛推行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 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4年初,已90高龄的邓.小平第七次到上海过春节,在乘车经过浦东大桥等现代化建筑时,他欣然吟出两句话,正好是一副对联: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不能作为这副对联佐证材料的是(   )
A . 上海浦东开放 B .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摆脱姓“资”、姓“社”的束缚,阔步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峰,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峰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A . “有法可依”的法制建设方针 B . 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较,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
A . 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B . 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经济 C . 都率先从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D . 都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继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时期面对东北自然灾害频繁的现状,1920年吉林省成立省公署筹办赈灾委员会,办理全省管赈事物。在灾情管理方面,不断完善报灾体制,加强对勘报程序的监管力度。面对灾区粮食匮乏的局面,拨发赈粮和钱款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救济方式。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各地政府也都设赈灾处进行募捐。有的地方在灾后设立了施粥厂以解民食之难。针对有劳动能力的灾民,政府为饥民提供就业的机会,以达到救济灾民的目的。但是由于政局不稳,政权更迭、战乱纷争导致国家的整体御灾能力不高。

——摘编自王虹波《1912—1931年间东北灾荒社会应对研究》

材料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各级党组织带领救灾人员奋战在抗震的第一线。救灾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成为救灾行动的主力。志愿者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是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表现出来的新特点。灾后的一年时间内国家向灾区调拨了550多亿人民币,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物资后盾。对于中国政府的救灾,很多国外报道在评价中写道:“中国式救援无与伦比”。

——摘编自张椅《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思想与实践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时期东北救灾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汶川地震救援被评价为“无与伦比”的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简述如何进一步提高救灾能力。
2020年,我国再次完成珠峰测试,嫦娥五号探月,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三五”圆满收官,GDP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8年的16%上升到17%左右。这些成就说明我国(   )
A .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 . 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 D . 创新能力领先世界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0

1975

1997

2015

978

1100

1262

1420

1650

1950

2501

4076

5829

7207

50

60

80

125

220

400

724

1564

2681

3870

5.1

5.4

6.3

8.8

13.3

20.5

29.0

38.4

46.0

53.7

20

25

40

75

150

285

449

698

753

880

765

7.3

8.2

11.4

17.2

26.1

39.9

52.5

66.6

68.6

74

82.3

30

35

40

50

70

115

275

673

811

1801

3024

4.3

4.3

4.4

5.0

6.5

9.3

16.7

25.4

27.2

38.4

49.3

——资料来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1949年至1952年三年间,全国市镇人口从5765万增加到7163万,市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0.6%上升到12.5%,城市职工总数从1952年的1603万增加到1957年底的3101万。这当中包括几百万由城镇个体劳动者转变而来的职工,但仍有至少几百万农业劳动力进入工厂和矿山就业。这些进城农民大多数是国家计划招来的,也有不少农民自发进入市镇谋业被城镇企业接纳。

——摘编自肖冬连著《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逐步放大,城市群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权重日益增强,与此相应,治理问题就显得越发紧迫。国际经验也表明,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城乡分割、公共卫生、老龄化、风险积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摘自求是网)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市镇人口增加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甚至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底线是(    )
A . 保证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B . 维持特别行政区的现行法律不变 C . 坚持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 保障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提出的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7月,中央正式批准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说明(   )
A . 改革开放在探索中稳步前进 B .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已成型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海峡两岸结束了长期隔绝局面,并实现一九四九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该会晤地点在(    )
A . 北京 B . 西雅图 C . 堪培拉 D .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