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知识点题库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   )
A .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 . 《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社会矛盾 C . 《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 . 《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中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
A . 海洋 B . 沙漠 C . 山地 D . 大河流域
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   )

A . B . C . D .
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里的“它”指(   )
A . 腓尼基字母 B . 甲骨文 C . 楔形文字 D . 象形文字
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 . 尼罗河流域 B . 两河流域 C . 印度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在希腊哲学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赫西俄德的《田工农时》惊人地相似。这表明( )
A . 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 B . 两河流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C . 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 D . 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BCl792~1750年)集以往法典之大成编纂了该地区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充整的汉穆拉比法典。法典规定谋杀,偷窃、行骗、诬陷、为逃跑的奴隶提供庇护、没有遵从王室命令等等都要处以死刑。民法部分对价格、报酬、商业交易、婚姻关系和奴隶买卖等都进行了规范。法典以“同态复仇”为原则,罪犯受到的惩罚应该与他给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一样,不过在施行这一准则的时候也顾及到社会等级不同,譬如一个自由民伤害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晴或骨头就必须以失去自己的眼睛或骨头作为惩罚。但是,倘使一个自由民伤害的是一个奴隶的眼晴或骨头,那么他只需交纳银子作为罚金即可了事。汉穆拉比通过法典建立起一套公共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辽阔的巴比伦帝国之内的统一有所贡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上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性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
文明的发祥地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某一文明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 . 尼罗河流域 B . 两河流城 C . 印度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纂法典,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而古代埃及法老们修建了众多神庙。这说明(   )
A . 文化的多样化 B . 区域文明的封闭 C . 文化的趋同性 D . 区域经济的差异性
处在大河流域的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   )
A . 种姓制度 B . 甲骨文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楔形文字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 . 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 . 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 . 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 . 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A . 人人平等原则 B . 阶级歧视原则 C . 抑强扶弱原则 D . 保护财产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 (1) 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朝鲜与中国是如何互相“吸取营养”的。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设若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应告发他……然后, 主人割去他的耳朵。”这说明该法典(   )
A . 开始关注社会的矛盾冲突 B .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C . 为种姓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D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下列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制定了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②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③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④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人类学家发现,“大洪水”是世界多个民族的共同传说。《山海经·海内经》中有“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

顾颉刚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王国维以实物材料研究古史所取得的成就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1923年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顾颉刚先生认为在甲骨文中并没有出现“禹”这个字,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禹”的定义是“禹,虫也”,因此,“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

遂公盨【xǔ2002年在海外文物市场上被偶然发现】是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所铸的青铜礼器。内底铭文10行98字。首句的“天命禹敷土,随山壑川(天命禹平治水土,凿山以疏流)”是目前所知关于大禹治水的最早记录。

北宋沈括言“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光秃秃)矣”。“除河北备边之外,民力可用者惟东至登、莱(山东地区)西至秦、凤(陕西地区),南抵淮泗(淮河流域)而已。此数十州者,中土之根本,不可不惜也”。两宋时期的北方局面,使无论是北宋的“引黄北流”的治河方案还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以水代兵”的军事防御方案,都未取得有利民生的结果。

——摘引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自至元元年(1264年)起的近20年间,黄河以北的各路府州都有大水记载。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河北河南廉访司报告说“大抵黄河卧槽之时水势似缓,观之不足为害。一遇霖潦,湍浪迅猛。自孟津以东,土性疏薄,兼带沙卤,又失导泄之方,崩溃决溢可翘足而待”。元代运河走向与黄河夺淮正好是互相交叉,如何使黄河泛滥不影响到运河,这非常重要。

——摘引自韩茂莉《一条河贯穿了一个文明的进程-黄河历史上的六次改道》

  1. (1) 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于西亚、北非。说出两地古代文明的相似处。
  2. (2) 利用上述材料,说出你对“大禹治水”的理解。如何看待“古史辨”派提出研究东周以前的历史“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
  3. (3)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河泛滥改道的原因。为什么说“河运”关乎“国运”。
“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 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 此冠上它的大名。” “这个独特的民族”(   )
A . 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B . 使基督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C . 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D . 促成人口迁移和商品流动
古埃及作为“尼罗河的赠礼”,滋养了平安、繁荣、温和的社会,古埃及人认为合乎道德的行动是为死后继续美好生活所做的准备。两河流域的人们生活变化无常,他们重视今世的生活,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用主义。这反映出(    )
A . 古埃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浓厚 B .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缺乏文化交流 C . 西亚文明较古埃及文明更为先进 D . 生存环境影响社会文化价值取向
苏美尔人在圆筒上雕刻图案,装上手柄后可自由转动。在柔软湿润的黏土上轻轻滚动圆筒,就可以复制图案(如下图),由此,圆筒变成“印章”。黏土干后,可以永久记录所有者的名字。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据此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   )

①出现了贫富分化    ②发明了字母文字

③进入了文明阶段    ④雕刻技术领先世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