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文明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

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的牙齿,则应击落其齿。

——据《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
  3. (3) 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共同历史价值。
笈多王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和县制,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省,省下设置县,县下设置村,分别派省长和县长管理。这说明(    )
A . 笈多帝国统一了南亚次大陆 B . 笈多帝国专制色彩浓厚 C . 笈多帝国重视宗教在维护自身统治中的作用 D . 笈多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下图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这些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主要是因为(   )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A . 当时各大区域都是大河文明 B . 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 C . 各大文明之间根本没有交流 D . 各大文明呈现小国寡民状态
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但印度教也并行不悖。在柬埔寨吴哥王朝时期的石窟许多浮雕中是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佛教和印度教神话故事为蓝本。这些史实可用来佐证(   )
A . 东南亚文化的多元特色 B . 佛教内容充满神秘色彩 C . 东南亚石窟艺术发达 D . 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下表是公元前4千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世界各地区产生的文明。据此可知(  )

世界各地区文明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了一系列国家,他们之间的混战成为地区性统一和专制王权产生的重要条件,最终形成两河流域特有的文明。

埃及因尼罗河提供的便利,统一了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君主制度,形成古埃及文明。

古代印度最初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千纪前期依靠铁器开发了恒河流域,种娃制度成为古印度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巴尔干地区多山少平原的特性,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制度。

A . 世界文明表现出明显多元并存特征 B . 不同文明产生根源取决于地理环境 C . 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产生最早地区 D . 古代世界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纳”,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纳制度。这种制度(   )
A . 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 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 . 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 . 规定不同等级的人可以通婚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原始教义之一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
A . 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 .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 .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 . 印度教主张维护种姓制度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反映出 
A . 古埃及法老拥有至上权威 B . 两河流域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C . 古印度各种姓间的不平等 D . 古罗马奴隶制度的迅速发展
季羡林说:“不能否认孙悟空与《罗摩衍那》的那罗与哈奴曼等猴子的关系,那样做是徒劳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中国作者在孙悟空身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这一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
A . 古代中印文化有着相同的历史传统 B . 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C . 《罗摩衍那》与《西游记》成书于同一时期 D . 佛教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
柬埔寨的吴哥窟是12世纪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这反映了(   )
A . 吴哥王朝的石窟建筑艺术位居世界之首 B . 柬埔寨是佛教的发源地 C . 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 . 印度文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
A . 《摩诃婆罗多》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吉尔伽美什》 D . 《荷马史诗》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保存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宏伟的吴哥建筑充分证明了印度文化传统在东南亚的影响。从9世纪起,高棉国王开始在吴哥通王城建立首都。在来自印度的婆罗门顾问协助之下,国王将城市设计为印度教世界秩序的缩小映像。……当12世纪和13世纪高棉人渐渐接受佛教时,佛教寺庙被添加进这个建筑群中,而原有的印度教设计结构并未改动。

——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建筑的主要特征。从建筑风格角度简析两处建筑的历史关联性。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的时间。概述吴哥建筑所体现的印度文化传统。
古代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玛雅文明是极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化之一。下列属于其文化成就的是(   )

①知道“零” 

②修建尖锥体金字塔  

③创造了20进制法 

④创造了单纯的符号文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摩奴法典》第八章第二百七十节有这样的记载。“初生的人,假若他们以骂詈的语言侮辱再生的人,那就要断他们的舌头;假若他们举再生人的名或姓出来侮辱,那就要用烧红的铁针插进他的口中;假若婆罗门的指示他不接受,那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热油灌入他的耳里或口中。”“初生的人”是指(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孔雀帝国时代,保存了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细的雕刻和优美的绘画。佛经中保存有 不少医学知识,在《长阿含经》中曾提到沙门、婆罗门用“针灸药石”治理各种疾病。 上述反映了(   )
A . 佛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B . 佛教促进印度医学的发展 C . 印度的雕刻艺术受佛教影响较大 D . 印度的文化艺术非常繁荣
材料一:

古印度某制度规定:如果身处婆罗门阶层和身处刹帝利阶层的人结婚,孩子是刹帝利阶层。如果婆罗门和吠舍结婚,子女属于吠舍阶层。

材料二:印度独立后,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1. (1) 图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什么制度?从材料一的规定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 (2)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析各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下列选项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摩诃婆罗多》被古代印度奉为“圣典”,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书中穿插大量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为印度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B

马丁·路德提出“只有信仰,并且有效地运用《圣经》,才能得救”

有利于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C

1950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为29.60%。

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为53.92%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D

1949年,苏联占领的德国东部地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爆发

A . A B . B C . C D . D
古代印度记述宗教祭祀的主要文献《吠陀》被认为是圣典,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婆罗门教。公元4世纪,婆罗门教大量吸收其他宗教及印度民间的思想,对自身进行了改造,不断完善传统婆罗门教的基础学说。这体现出婆罗门教(    )
A . 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B . 社会基础牢固 C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 . 社会等级分明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文明等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 . 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B . 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 .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古代文明具有明显的多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1处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并在公元前21世纪进入文明社会:

②2处文明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井发明了60进位制:

③3处文明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太阳历,创造了象形文字:

④4处文明:冶铁技术起源于此地,井由此扩散到埃及:

⑤5处文明: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⑥6处文明: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发明了“浮动园地”: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⑤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