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文明 知识点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古代印度文明 知识点题库

某《民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规定出自( )
A . 古代印度 B . 古代中国 C . 古巴比伦王国 D . 古代埃及
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婆罗门教据此宣称,社会分为四个种姓是(    )
A . 人民意愿 B . 国王命令 C . 佛祖安排 D . 神灵旨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材料二 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改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如图

图片_x0020_5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的一例文明成果。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法典”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
  4. (4)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古代文明的共同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一次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针对性的发明随即出现。……科学技术无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同样有着巨大的“破坏性”功能的一面,尤其是当我们用其来透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正如18世纪中叶,科学主义一路凯歌之时,处于启蒙阵营内的卢梭就已经对此忧心忡忡,他以愤世嫉俗的口吻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

——摘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材料二:中外不少历史名人针对现代科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主张

甘地

“回到纺车去”

爱因斯坦

“科学成果如原子弹,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针对性的发明”及卢梭对于科技发展“愤世嫉俗”的观点,并概述科技与一战的关系。
  2. (2) 选择材料二中的其中一种“看法或主张”,简要加以评述。
1877年《华北捷报》载:“印度制茶较中国优越的地方在于改良的机器、最好的焙制技术及专家监督的大茶园,有着两三亩地的中国小茶农是不能和他们竞争的,销量锐减。”材料可以说明(   )

①印度制茶业近代化程度较高

②印度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中国大

③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落后

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由于(   )
A . 武力扩张阻碍了文明交流 B . 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 . 海洋沙漠隔绝了文明交流 D .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限制
佛教故事说,有个首陀罗挑粪者叫尼提,他在路上遇到释迦牟尼时赶快躲开,但是释迦牟尼却主动去找尼提,让他跟自己出家修行。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宣传(    )
A . 尼提受种姓观念的影响 B . 释迦牟尼同情低种姓者 C . 佛教强调众生平等 D . 佛教仅对低种姓开放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电视台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让我们追随摄制组的足迹,共同见证人类的早期文明。

材料二  

  1. (1) 图一是哪一大河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图二石柱上雕刻的是哪一部法典?并指出这部法典的地位。
  2. (2) 图三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在当时属于哪一等级?
  3. (3)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所示都是什么政治制度下的产物?
  4. (4) 图四中的场景出现在古希腊哪个重要城邦?该城邦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 .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 . 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 C .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 . 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在古印度,社会上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按规定,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首陀罗为“非再生族”。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 )
A .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 男尊女卑思想泛滥 C . 种姓之间等级分明 D . 人们普遍注重来生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 . 多元性 B . 扩张性 C . 一体性 D . 特殊性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    )
A . 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 B . 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 C . 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 D . 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 (1) 材料一图中③处文明古国曾建立过哪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汉谟拉比法典》产生于图中哪处。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00年……亚欧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流域直到不列颠岛,古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公里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游牧的诗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亚欧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公元3到6世纪形成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移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印欧人迁徙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列举两例有文化符号意义的、对区域文化交流有重大影响的“吠陀文明”。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3到6世纪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在欧洲的表现。分析欧亚民族大迁移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是( )
A . 种姓制度与佛教 B . 儒家思想与道教 C . 《荷马史诗》与基督教 D . 法老与金字塔
印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丰富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这表现在(   )
A . 创造了1到9数字 B . 最早制定了太阳历 C . 创制了楔形文字 D . 发明了20进制
英国学者查尔斯·埃利奥特说:“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在宗教中获得充分表现,甚于任何其他国家。”以下关于印度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

②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③5世纪时,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

④桑奇大塔是印度教建筑的代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如图为古印度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图中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这体现了古代(    )

A . 民族的交融 B . 文化的冲突 C . 宗教的传播 D . 文明的交流
《摩奴法典》是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其中对四种种姓有如下描述:“当时,人类始祖为了繁衍人类,他从自己的口、臂、腿、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一切物类中,人在智慧动物中最高,婆罗门在人类中最高。”由此可见,古代印度(   )
A . 婆罗门地位最高 B . 已经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C . 种姓间等级明显 D . 种姓制度缘于宗教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