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 知识点

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复兴阿拉比亚自古以来的一神教伊斯兰教 。自称是阿拉伯和犹太人祖先的,亚伯拉罕宗教的继承者。先知遵循亚伯拉罕的遗教传播伊斯兰。到他逝世时(632),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于阿拉伯半岛,之后阿拉伯人开始在“圣战”旗帜下对外扩张,占领西亚、北非、中亚以及西班牙广大领土,形成庞大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帝国统治者称哈里发,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9世纪中期起衰落,哈里发大权旁落。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

阿拉伯帝国 知识点题库

下列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 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C .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D .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方面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泛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也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 .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 B . 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C . 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D .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体现了阿拉伯(   )
A . 缺少对文明的创新 B . 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 . 文明发展的开放性 D . 推动东西文化交流
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 .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B .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 . 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D .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B . 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 . 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 . 奴隶制是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基础
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就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半岛统一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附近举行赛诗会,诗人朗通自己的作品,获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挂在脖子上,人们称之为“悬诗”。下列有关”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的文化桥梁 B . 主要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的社会生活状况 C . 包含着来自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故事 D . 对后世西欧文艺复兴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的诞生地,位于如图的(     )

A . B . C . D .
阿拉伯人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 
A .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条件 B . 阿拉伯人征服地区文化的深厚积淀 C . 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创造 D . 阿拉伯文化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水平。因此,历代都比较注重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在保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带上了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英】尼科尔森《阿拉伯文学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 
  2. (2)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谈谈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成就或作品最能体现中世纪文明交融和发展的是(   )
A . 《荷马史诗》 B . 《哈姆雷特》 C . 《吉尔伽美什》 D .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的“文化使者”,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人 (  )

 ①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               ②改造了10个数字符号并把它传入欧洲 

 ③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并将其加以传播  ④将中国的某些科技、文化传入西方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
在印欧人的早期迁徙平息下来之后,按其迁徙的路线和大致时间判断,形成的帝国不包括(    )
A . 亚述帝国 B . 赫梯帝国 C . 波斯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下列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科学技术有(   )

①古印度的“0-9”数字符号

②中国的造纸术

③中国的指南针

④中国的火药技术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成就或作品最能体现中世纪这一特点的是(   )
A . 《荷马史诗》 B . 《哈姆雷特》 C . 《吉尔伽美什》 D . 阿拉伯数字
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甚至假托自己的作品是古希腊人的著作以使其得到重视。这表明中古阿拉伯人(   )
A . 重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 . 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文化 C . 崇尚古典文化蔚然成风 D . 挽救了衰颓的欧洲文化
阿拉伯政治上是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各部大臣辅助统治者治理国家,其中最为重要的部门是(    )
A . 枢密院 B . 宗教所 C . 财政和税务部门 D . 宰相所在的中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750年至1258年,历时508年的阿巴斯王朝是阿拉伯历史上最著名、最长久的盛世。哈伦·拉希德(786年—809年在位)是阿巴斯王朝历史上的最著名的哈里发,他重视教育,奖励学术,各地的诗人、文豪、学者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不但享有宽松的学术自由,而且享有很高的待遇。他对西方采取亲善政策;在东方,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阿巴斯王朝与大唐王朝的贸易和文化往来频繁,沙漠之舟骆驼穿梭于丝绸古道。哈伦为巴格达的“智慧宫”播下第一颗种子,为麦蒙时代出现的“百年翻译运动”与文化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巴格达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中心。

材料二

美国黎巴嫩裔历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极盛一时的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其中许多文化传到中世纪的欧洲,唤醒了西方世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在中世纪,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伯人和说阿拉伯话的各族人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俊《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哈伦·拉希德的统治措施。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伯人”的依据。
历史学家彼得·佛兰科潘称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是一座“豪华镀金装饰的、悬挂着华丽挂毯和丝绸锦缎的殿堂之都”。巴格达被称为“殿堂之都”的理由是(   )
A . 巴格达的建筑豪华优美 B . 海陆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C .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 . 重视法律建设维护统治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 . 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 . 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 . 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