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南亚(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 知识点

1.公元4世纪初,以恒河中游一带为中心,又有一个新的帝国出现,这就是笈多帝国。笈多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当时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割据混乱的局面,使这些地区重归统一的政治统治下。这个王朝曾有过三位才智超群的君主,使印度的古典文化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笈多王朝的建立者是旃多罗·笈多一世。他于公元319年继承了王位,并开始了他势力扩张的征程,他在位期间,疆域包括比哈尔大部分和孟加拉部分,大致相当于孔雀帝国瓦解后的摩揭陀国领土。这片地区成了笈多帝国的核心区域。旃多罗·笈多自称王中之王。公元335年,笈多一世指定儿子沙摩多罗·笈多为继承人,而后隐居死去。沙摩多罗·笈多即位后,把对外征服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沙摩多罗·芨多在位期间帝国疆域得到很大扩展。王朝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历史上有“健日王”的美称。沙摩多罗·多的儿子旃多罗·笈多二世(375~415年在位)统治时期,笈多帝国进一步向南扩张。此时的笈多帝国政局稳定,贸易繁荣,文化发展。旃多罗·笈多二世又给自己加了个“超日王”的雅号。旃多罗·笈多二世去世后,其子鸠摩罗·笈多继位,帝国继续保持和平繁荣局面。到斯坎达·笈多统治时(455~467年),占领了巴克特利亚的白匈奴人从西北部入侵印度河流域。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达到鼎盛,被誉为古印度文明的“黄金时代”。其中尤以佛教艺术著称,那时名作迭出,流派纷呈。这个时期的建筑、雕刻、绘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古印度古典艺术的顶峰。公元5世纪以后,中亚民族匈奴人入侵,笈多王朝的各属国纷纷独立。笈多王朝的衰落,标志着古印度史的结束。
2.公元1206年,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统治国家,从伊勒图特米什苏丹统治时起,首都迁至德里,德里苏丹国即由此得名。德里苏丹国共统治320年(1206~1526年),前后经历了五个王朝阶段。第一个王朝史称“奴隶王朝”,从1206年到1290年,统治时间长达84年。“奴隶王朝”名字的由来,充满着戏剧色彩。之所以叫“奴隶王朝”,是因为它的第一任苏丹库特卜——乌德——丁和另外两位苏丹伊勒图特米什和巴勒班曾是奴隶。德里苏丹国继奴隶王朝后,先后经历了哈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萨依德王朝及洛迪王朝,德里苏丹政权也由盛而衰。最后,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于公元1526年被巴卑尔一举推翻,结束了近320年德里苏丹对印度的统治。
 

中古时期的南亚(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 知识点题库

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这些土邦在承认德里苏丹国的宗主权和缴纳贡税的条件下,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这说明(   )
A .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印度教仍是国家的主导宗教 C . 不同土邦间的对立非常严重 D . 印度王公的各种特权被取消
印加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编制了太阳历;同时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年另加5天,共365天。每4年另加6天。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     )
A . 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 B . 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 C . 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 D . 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
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由此可知(   )
A . 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 B . 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 C . 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 D . 预示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当今印巴冲突不断,双方围绕克什米尔地区频繁交火,这里充斥着水源、人口资源等多个矛盾,其中宗教矛盾也是双方日益交恶的主要原因。古代印度曾经被外族征服,伊斯兰教成为国家的国教,这样的情况让宗教冲突开始埋在印度历史当中,请问是由_______将伊斯兰教带入了印度。(   )
A . 蒙古人 B . 突厥人 C . 中国人 D . 日耳曼人
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有关中古时期印度的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笈多帝国兴起于恒河中游 B . 今天的印度教是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 C . 德里苏丹国是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的 D . 德里苏丹国以佛教为国教
历史上有许多美丽的误会,哥伦布执意寻找中国却发现了美洲,那么阿拉伯数字原本属于(   )文化
A . 印度 B . 中国 C . 埃及 D . 腓尼基
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

A . 文明交流 B . 民族融合 C . 习俗差异 D . 国家冲突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拥有的权力包括(  )

①是全国的宗教领袖    ②是国家和军队最高主宰

③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④是全国文化教育的楷模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至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
A . 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 .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 .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 . 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2021年,印度“大壶节”造成的人口聚集,引爆了印度的疫情,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大壶节”是印度教最盛大的节日之一。纵观历史,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发生在(   )
A . 哈拉帕文明时代 B . 笈多帝国时代 C . 德里苏丹国时代 D . 马拉塔帝国时代
13世纪初,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的是(   )
A . 斯拉夫人 B . 日耳曼人 C . 突厥人 D . 阿拉伯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佛教小故事: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旃陀罗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尼提大惊,答道:“我是个卑贱污秽的人,有资格随你出家吗?听说您的僧团都是刹帝利的王族和婆罗门的行者,我能和他们一样,做伟大佛陀您的弟子吗?”佛陀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

  1. (1) 佛陀是谁?尼提看到佛陀为什么想避开佛陀?
  2. (2) 佛陀劝尼提随他出家,这与种姓制度什么规定相冲突?
  3. (3) 佛陀与尼提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
A . 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 . 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C . 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D . 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的最为瞩目的艺术,这些壁画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画面大量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和宫延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这说明(   )
A . 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B . 当时的印度受分裂割据影响政局动荡不安 C . 落后的农耕文明使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 D . 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
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恒河流域,这里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笈多帝国兴起于印度河流域 B . 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C . 德里苏丹国由阿拉伯人建立 D . 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与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截然不同;阿拉伯帝国的制度文化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及德里苏丹国;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在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的独特性;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继续独立发展。这说明,当时(   )

①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完全独立发展   

②文明发展呈现出趋同性

③世界形成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④文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说,“印度人从公元前2900年或更早的时期就开始创造并发展了自己的文明。……既有千古流芳的荷马式的史诗,也有至今仍拥有世界上大批听众的诗歌”。这里的“荷马式的史诗”是指(   )
A . 《伊利亚特》和“诺亚方舟”传说 B .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C . 《一千零一夜》和《吉尔伽美什》 D . 《天方夜谭》和《奥德赛》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其历史上曾建立过一系列政权。其中,公元4世纪〜13世纪的恒河流域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关于两大帝国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笈多帝国统一了印度全境 B . 笈多帝国时期伊斯兰教成为国教 C . 德里苏丹国由奥斯曼人建立 D . 德里苏丹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笈多王朝深受中国分封制度的影响 B . 种姓制度是笈多王朝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C . 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 . 采邑制度巩固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別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
A .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 . 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 . 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 . 经济基础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