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布代替盐成为远距离贸易的主要手エ业品,而丝绸的长途贩运量也很大。还应当指出,16至18世纪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闻商、粤商、江西商、洞庭商、山东商、龙游商等商帮众多商人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因商业资本的集中,在运河沿线,有临清、济宁、淮安等一批商业都会兴起;在长江和珠江沿线,有汉ロ、重庆、佛山等一批商业都会兴起;在沿海则有天津、上海、厦门的崛起。在社会上,传统的贱商、轻商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当时,尤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江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商品交易市镇或专业市镇众多,市镇中商贾林立,商品远销四方。这就把市镇周边的小生产者卷入市场从而导致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出现了富裕手工工场主和贫穷的雇エ。

——摘编自唐文基《16到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大约1300年,欧洲就出现了历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所说的“商业革命”。两个世纪以后的地理大发现,又有力地刺激了商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的衰落和变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西欧商业经济领域的重大变草,表现为:从贸易范围看来,商业貿易从狭隘的地中海沿岸扩展到世界范围内;从内容和形式上看,世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其实贸易中心地转移并不仅仅指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它还应当包括贺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的转移:从伊比利亚到西欧大西洋沿岸及低地国家最后到英国。

——韩永飞《西方民族国家的动力: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葡萄牙最早占据巴西,但1638年至1640年间,荷兰逐渐控制了巴西东北部的地区,并以累西腓为首府。1648年,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的胜出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将巴西交还给葡萄牙。这体现出葡萄牙
A . 重税政策导致衰落 B . 封建落后拖垮国家 C . 战争造成财政亏空 D . 殖民扩张与殖民斗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长安开始的这条向西绵延伸展的古代陆路交通线,成为联结东西方的古代交通大动脉。这条大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着这条大道,我国大量独步世界的丝织品源源不绝地运往中亚、西亚以及更遥远的西方……西方的物产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也接踵东来,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汉朝使节到安息时,安息王派大将率领两万人马出迎数千里,并派使臣随汉使到长安,献给汉武帝大鸟卵(鸵鸟卵)和黎靬善眩人(是指埃及、叙利亚一带的魔术师)。随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远在地中海地区的人们现在也可以辗转来到中国了。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随着葡萄牙东方贸易帝国的创立,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位逐步下降。这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葡萄牙人依靠它们得以控制伸展在半个地球上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而且在航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停泊处,以补充食物和修整船只。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葡萄牙帝国对外贸易之路与汉代丝路的不同点及其成因。
重商主义是早期西方殖民国家普遍奉行的一种经济政策。他们认为对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让进口商获利甚少或无利可图......此段话中重商主义的特点是(   )
A . 重视商业贸易 B . 重视国家在商业贸易的作用 C . 主张利用税收来调节贸易 D . 奖出限入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不允许其他地区进行干涉。”对这一政策评论正确的是(   )
A . 保护了拉丁美洲的利益 B . 受到了新生的拉丁美洲国家的欢迎 C . 便利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干涉 D . 体现了美国的“普世价值”
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使国家获得统一 B . 都废除了奴隶制度 C . 都体现了民族自强意识 D . 都属于民族解放运动
《国史概要》一书说:“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巾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 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C . 葡萄牙建立殖民霸权 D . 中国成为原料产地
下面知识结构图最适合于说明(   )

A .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B .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 . 人口与物种的交换 D . 早期殖民扩张
齐世荣在其《世界史》中指出,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从而出现了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   )
A . 历史的假设结论,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 B . 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 C . 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还原历史加以证明 D . 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超乎当事历史人物的估计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万)

英国

370

5700

法国

360

3650

德国

100

1470

比利时

90

3000

葡萄牙

80

900

A . 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 .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 . 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 . 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16世纪,“财富历史性地集中到西班牙一边”,以致有人说“哪个国家同西班牙人做买卖越多,哪个国家的白银就越多”。这一现象足以说明(    )
A . 西班牙贸易引发了价格革命 B .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C . 西班牙的财富没有转化资本 D . 西班牙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早期和中期,英国历险小说多记叙海上历险和贸易,以及对土人的教化,宣扬坚强勇敢、虔诚守信等品格。如《珊瑚岛》》记载三位英国少年凭借其勇敢、智慧和现代文明,逐渐将物产丰富的南太平洋诸岛变为乐园,同时努力传播福音,开化南太平洋诸岛土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历险小说大多记载英军各级军官们如何从殖民战争和与土著国王的交易中发了大财,如在一部小说中,主人公查理·马里亚特指出打仗比做生意赚钱更快,而其漂亮富有的妹妹则公开宣称只嫁男子汉。受这些小说的影响,思想家罗斯金宣称:“英格兰的命运就在于统治。她将把爱和光荣的火焰带到世界最遥远的角落”,因此英国应该“以最快的速度从最遥远的地方为自己获取殖民地”。

——据陈兵《帝国意识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险小说的繁荣》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叙述,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合理,阐释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希腊重视对财富的积累,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中世纪,欧洲鄙弃奢侈生活,主张苦行寡欲。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方人认为奢侈有利,节俭有弊,主张奢侈消费。17~18世纪中期,人们主张理性消费,如亚当·斯密主张增加生产性消费,抑制非生产性消费。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大量消费品被制造出来,人们对消费的追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奢侈,大众消费时代建立。20世纪60年开始,个性消费、概念化消费大量涌现,开始出现多元化、个体化趋势。

——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在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19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A . 麦哲伦 B . 迪亚士 C . 达·迦马 D . 哥伦布
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玉米和马铃薯开始在欧、亚、非大陆传播;16世纪时,玉米在欧洲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粮食作物;17世纪时,玉米已经传遍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 丝绸之路的畅通 B . 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欧洲人饮食结构的变化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 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说 明哥伦布远洋探险的动因是(   )
A . 让灵魂升入天堂 B . 对贵重金属的渴求 C . 证明人具有征服自然的能力 D . 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但是很快又遭到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的_______经济侵略与武力干涉。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国家是(    )
A . 西班牙 B . 荷兰 C . 葡萄牙 D . 美国
在菲律宾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这样一块纪念碑,正面写给麦哲伦,碑文是“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背面写给杀死麦哲伦的当地英雄拉普拉普,碑文是“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这种差异说明(    )
A . 角度不同,结论各异 B . 史事模糊,难以判断 C . 人物评价,看其主流 D . 观点相同,证据不足
某高中生在准备以“人类食物物种发展史”为题的发言时,整理出下列资料,其中正确的是(    )
A . 南北朝时期,葡萄、苜蓿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B . 传到欧洲的番茄经过培育的新品种又传回到美洲 C . 原产于美洲的甘薯、咖啡,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D .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亚的小麦、大麦等进入欧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

——据《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滇池治理的力度。1982~1995年,由巴西引入水葫芦,净化了滇池水质,增加了水面绿色植被,但也抑制了湖内其他植物生长。1997年后,从墨西哥引入小龙虾,有效治理了绿藻、红藻污染,滇池水质明显改善,但小龙虾繁殖过盛,影响了本土鱼类生长。

——据李玲玲、刘秋琳《从启动治滇到精准治滇,细数滇池治理历程及转变》

  1. (1) 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的现象引发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动,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咖啡为例,说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重大意义。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