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殖民的相关史实,正确的是(   )
A . 英国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B . 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C . 荷兰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D . 美国占领了马来半岛的绝大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初,梁启超到欧洲游历,此时的欧洲一片战后的荒凉景象,贫富分化和劳资矛盾尖锐。他描述到“全社会的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西方文明已经破产”。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英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向埃及订货,从而促进了纺织、制糖、酒精、制革、榨油、面粉、砖瓦、造纸等轻工业的发展。埃及的资本家随之加快了经营商业、参加外国股份公司及土地买卖和集中资本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 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世界近代史相关资料

材料二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中的主要事件:

地区

事件

东亚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

②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1924~1927.7.15)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

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亚

阿富汗抗击英国侵略的斗争

  1. (1) 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时期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1年,为了打破荷兰人在商业上的垄断地位,在英荷谈判破裂后,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该条例规定:从欧洲国家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产国船只载运;从亚洲、非洲或美洲进口的物品,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有关的殖民地船只运送到英国。爱尔兰或英国的殖民地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胜利,荷兰接受“航海条例”,丧失其在国际贸易上的霸权。

——摘编自岳恒《试析英国历史上的“航海条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和美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纺织品到后来的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等领域。1985年,日本对美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7.1%,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987亿美元。80年代中期,日本半导体产业全球领先,美国则以反倾销、反投资、反并购等手段打压,使得日本半导体产业一蹶不振。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和解决“知识产权”为借口,在贸易摩擦过程中迫使依赖出口的日本不断做出各种妥协,以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告终。

——摘编自杜婷婷《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教训》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荷贸易摩擦英国的应对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美日贸易摩擦升级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重要历史人物档案

 

人物1

 

人物2

 

人物3

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要求建立战后世纪秩序,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材料二:二战后的国际组织

  1. (1) 仿照人物1,写出人物2或人物3的档案。
  2. (2) 材料二所示代表了哪两个国际组织?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 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 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暑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据1939年版的《加州志》载:“今天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区……在未开垦前,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保值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漳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

——摘编自杨国标、刘汉标、杨安尧《美国华侨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留美华人的历史贡献。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的会议达成协议: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即“地图上作业”。这次会议(   )
A . 加深了拉美殖民化程度 B . 建立了宰割中国同盟 C . 加快了瓜分非洲的步伐 D . 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
《联合国宪章》中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上述原则的提出(   )
A . 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 B . 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 C .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 . 缩小了全球贫富差距
从17世纪开始,伴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侵略,亚洲殖民地化进程不断发展,其中荷兰殖民者占领了(    )
A . 伊朗 B . 菲律宾 C . 印度 D . 印度尼西亚
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以后,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而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反映了拉丁美洲(   )
A . 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B . 旧殖民体系的根深蒂固 C . 没有实现国家独立 D . 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
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两者都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 B . 前者缺乏新的斗争纲领,后者是为社会主义前途而斗争 C . 前者的领导者多为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后者多为民族资产阶级 D . 前者反对的势力是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后者只反对帝国主义
自1820年开始,英国废除了殖民地港口征收大宗关税的权利,海关所用经费由政府发放,从而避免了海关通过进出口牟利。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放弃了对殖民地的垄断贸易。英国这些做法主要原因是(   )
A . 垄断组织的发展 B . 殖民地反英斗争激烈 C .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如图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①玉米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亚洲和非洲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欧洲同亚美非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非洲内陆地形复杂,沙漠、沼泽、密林和瀑布纵横交错,道路崎岖难行,气候恶劣,疫病流行,如热病能致人死亡。长期以来,西方殖民者很少深入内陆,但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探险家对非洲发起了大规模的内陆探险,而且考察的次数急剧增加。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非洲内陆地形奇特资源丰富 B . 西方列强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 C . 探险家们对非洲大陆的好奇 D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    )
A . 马赫迪起义 B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华夫脱运动 D . 桑地诺抗美斗争
马姆达尼指出,依据习俗法和地方自治政府确立起来的乡村“间接统治”既非非洲传统的前资本主义统治模式,也非白人殖民者带来的资本主义统治模式,而就是在殖民地发明的适用于乡村统治的模式,这种统治方式造成了非洲的停滞。由此可知,马姆达尼认为(   )
A . “间接统治”体现了血缘特征 B . 殖民统治影响着非洲社会的发展 C . “间接统治”继承了非洲传统 D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阻碍非洲发展
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严重“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这反映出当时(    )
A . 英国加快了侵略步伐 B . 工业革命推动印度发展 C . 印度文明已落伍世界 D . 印度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英国在印度建立了欧式军队,引人了西式教育,还废除了一些如杀婴、殉葬等陋习。印度引以为傲的棉纺织业也被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紧密结合不复存在,村社逐渐崩溃。由此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
A . 促使印度成为文明独立的国家 B . 有利于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使印度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 帮助印度人民摆脱了贫困和压迫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 . 欧洲殖民者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C .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 .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马克思在(马克思惠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论述表明(    )
A . 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 B . 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 . 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D . 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英国的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指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而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这主要表明(    )
A . 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B . 殖民扩张导致东方日渐从属于西方 C . 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D . 工业革命使世界紧密连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