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知识点题库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1699-1701

177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 .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 亚非拉地区工业水平有所提高 C .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 . 英国的经济侵略对象发生转移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西亚地区建立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家有(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日本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日本 C . 法国 D . 美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18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商业资本主义的扩张,基督教在次大陆的传播、扩展逐步得以西化,西方传教士来印的人数也相应增多。但与早期入印的传教士不同的是,这一时期很多传教士的使命,并不注重其传经布道的本职,而是作为其所属国及相关机构开展对印商贸活动过程中了解印度当地风土人情和进行语言交流的中介,以及为驻印商馆人员提供有关婚丧礼仪、子女受洗和祈祷活动等方面服务的“精神福利”。不少教士实际上还亦教亦商,成了“纳包布”(富翁)。这种现象反映了基督教(主要是新教)的世俗化倾向,它表明基督教作为西方社会在走出中世纪这一社会转型时代文化变迁的主体,在经过了合乎西方社会发展的“改革”后所形成的“新教伦理”,已成为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精神内涵”,并连同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商业冒险、契约与交易规则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方面,一道融合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向外输出的思想依据。

基督教充当殖民主义工具的主要表征,是把西方殖民者的世俗扩张行径神圣化。当1758年普拉西战役英国侵占了孟加拉地区后,这时西方传教士出于为野蛮的殖民主义寻求合理的文化辩护,把殖民掠夺和征服,美化为上帝委托的一项道德使命,加大了新教的传播力度,并且将其视为“普世意识”和“拯救”被他们认为是落后民族文明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播,若仅从宗教角度和传教层面而论,传教士们不余遗力的传经布道,力图使印度人改宗皈依的努力,总体上收效甚微。……然而,由于传教士传教的方法在以宣讲教义、巡回布道和出版、散发宗教书籍为主的同时,辅以医疗和办学等活动,这样又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启发民智,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以及破除印度教陈规陋习等方面具有进步的作用。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在印度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来印传教士对印度带来的影响。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    )
A . 发展印度经济 B . 实现印度自由独立 C . 改善人民生活 D . 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有(   )

A . 犹太人因躲避迫害而迁徙 B . 贩卖黑奴运动的持续发展 C . 美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D .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吸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1945~1949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90%以上的亚洲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1950~1959年,这一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1960~1975年,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亚洲的独立国家体系进一步扩大。至20世纪末,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对非洲殖民扩张的变化,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

19世纪末期,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

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划分的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

——摘编自金点强、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三角贸易相比,19世纪晚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的印度为例,说明英国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国界划分的特点,简析非洲国界划分产生的影响。
“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以上。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
A . 促进了跨区域文化交流 B . 改变了美洲的种族结构 C . 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 D . 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00年以后,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迅速进步。

而与此同时,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陷入了困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滞后于其人口增长的速度,因而导致了民众的叛乱……这些负面趋势带来的影响是,在19世纪,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与亚洲和非洲的弱国打交道时,越来越多地使用武力和廉价商品。

并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而恰恰相反,是西方的崛起(依靠技术力量)和其他地区的衰落才使得欧洲强权得以在全世界不断扩张。

——[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分别说明导致欧洲崛起和亚洲国家衰落的最基本因素。并分析欧洲国家“使用武力和廉价商品”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 (2) “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否恰当,为什么?由此可见,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所应坚持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
A . 极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B . 导致了印度的近代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C . 推动印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 客观上有助冲破当地落后的生产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西医”和“中医”在清末已经成为习用语,不过也有人对此抱有异议。……例如1909年在由一批华人西医创办的《医学卫生报》上有文章说:“西医之入中国,几近百年,至今犹有西医之名,可耻也。日本初亦有所谓汉医,自荷兰医之输入,则有所谓兰医。维新以来,其国人之从事于医学者,类能发为新理,流声于时……日本在今日已久无汉医、兰医、洋医之名,统言之不过医学而已。未有如中国之尚有所谓中医、西医者也。呜呼,中国何日始泯西医之名词哉。”

――郑洪《名分攸关近代政制中的中西医称谓之争》

材料二:在近代中西医论战中,人们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将中医振兴与民族振兴挂上钩,这是因为中医蕴含深厚的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中存在的一种永恒的文化精神构筑了一个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从西医东渐到今天的中医现代化,从汇通学派到今天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始终没有在吸收消化外来医学的过程中丧失自身文化特色,并在冲击中表现出鲜明的特色性、民族性、主体性,也即文化的自觉性。

——王小丁,张宗明《近代中西医论战的文化反思》

  1. (1) 指出材料一中“一批华人西医”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分析“西医入中国,几近百年”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西医论战”的实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医现代化”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续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后,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冲击,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就的恶果”,并表达了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的巨大忧虑”。因此,殖民政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管理机构的两大目标是保护森林、获得税收。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但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一般说都是在进行一定阶段后半途止步。这同样是由其卑鄙私利决定的。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它需要谋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势力的支持,为此就需要自觉地与旧势力妥协,人为地保留某些旧的制度与结构;而说到建设性使命,殖民者虽然不得不实行,却绝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现一个新社会。

——摘编自孙中华《英国殖民统治对 印度森林的影响(1757--1947)》等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
A . 经济发展水平比之要高一些 B . 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C . 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 . 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的不同之处,如殖民者的扩张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段外,还有租地、联姻等方式。这是因为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
A . 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B . 人民富有反抗精神 C .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 国家众多面积较大
“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炸……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材料上“他”领导的运动(    )
A . 表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 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立状态 C .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D . 使本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英国政府接管印度后,英国人在印度进行教育改革,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规定殖民地官员的选拔必须通过英语考试。这些措施(    )
A . 客观上利于印度的社会进步 B . 说明英国放弃了在印度的殖民利益 C . 极大地促讲了英印文化融合 D . 推动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
1906年,国大党代表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被外国统治排毁;你们的财富流至国外...逃备好你们的军队,组织好你们的力量,然后开始干吧,这样他们才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材料中“你们的要求”指的是(    )
A .   传播启蒙思想,推行三权分立 B . 发动民族革命,实行君主立宪 C . 进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体制 D . 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京
有学者认为:印度的纺织业根本无法与曼彻斯特工厂制造的产品进行竞争。非洲牧人和猎手的生活习惯被欧洲牧场主和矿工的活动打乱了。该学者表述的现象(    )
A . 意在说明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 B . 利于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 C . 催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力量 D . 说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