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权利法案》 知识点题库

有老师上课很形象地指出,英国《权利法案》是“穿旧鞋走新路”,而德意志《1871年宪法》则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这两国都走的是“新路”。老师赞许地说“有道理”。这个同学所说的“新路”指的是(   )
A . 君主立宪之路 B . 议会至上之路 C . 民权至上之路 D . 近代化之路
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法案起草人提出改变法案中关于公民的用词,把“人(Person)”改为“男子(Male)”,后来这一建议得到了落实。这种做法(    )
A . 缩小了原有的选民范围 B . 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C . 激化了各阶级间的矛盾 D . 刺激了妇女的参政意识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使得议会最终战胜了无限制的王权。这主要体现在《权利法案》    (    )
A .   清除了君主制度残余 B .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 . 给予议会全部统治权 D . 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而且还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历史》

材料三:“1873年,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议会国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直至1875年1月,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摘自人民版《历一史》必修一

  1. (1) 材料一中“全新的政体”指的是?
  2. (2) 从材料二中描述的内容判断这部宪法的名称?该宪法具有什么局限性?
  3. (3) 法国1875年宪法只以一票的优势通过,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9年7月24日,保守党的鲍里斯•约翰逊正式接任特蕾莎•梅,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按照英国责任内阁制可知,鲍里斯•约翰逊(    )
A . 应该是保守党领袖 B . 有权提名议会成员  C . 不必要对国王负责 D . 掌握国家司法大权
1700年英国《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俸和年金的官吏、各部部长及公务员,均不得担任议会下议员。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确立了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规定在任的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举措的实施(    )
A . 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  B . 阻滞了政党政治的正常发展  C . 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      D . 有利于国家政治的有序运行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 . 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B . 推翻了君主制度 C . 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 . 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由此可知《大宪章》(   )
A . 使英国议会君主制确立 B . 限制了国王的司法权力 C .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D . 保障了封建主的特权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英国文官不得参与党派活动,不与政府政务官员共进退,他们是“中立”的,是超党派的,他们只要没有违法犯罪的行为,是不能被轻易免职的。国家几乎所有的重要议案、法令、文件,都是由高级文官起草的。下列关于英国文官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有利于政治局势的稳定 B . 促进了行政管理专业化 C . 借鉴了中国古代科举制 D . 是内阁制度成熟的标志
十九世纪,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广大政府官员组成文官队伍,他们负责执行政策,是常任官员。法律规定:录用文官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不得兼为议员,不得介人党派政治活动。据此可知,英国文官制度的相关规定(   )
A . 保证了官员群体的素质 B . 体现议会对政党的监督 C . 有利国家政治有序运行 D . 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后,面对中国的禁烟运动,要不要发动战争,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争论。部分议员以不了解中国没有把握战胜、国家财政赤字严重、贩运鸦片有 悖道德等为由反对贸然发动战争,而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强烈要求对中国付 诸武力,因为禁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议会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 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借此有人认为“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他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   )
A . 英国的议会制度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得到发展完善 B . 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C . 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 . 1832年议会改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欧美主要国家在近代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民主政体。下列不属于共同点的是(   )
A . 以法律保障民主的实施 B . 国家元首必经选举产生 C . 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D . 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下面是法、英、美、德建立民主制度时间统计表,这表明(   )

国家

时间

历经年限

法国

1789—1875年

86年

英国

1640—1689年

49年

美国

1775—1787年

12年

德国

1864—1871年

7年

A . 后起国家建立民主政治快而好 B . 民主制度的建立越早过程越长 C . 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 . 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和英国资产革命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摘编自劳埃德·斯宾塞《启蒙运动》

材料二 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在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摘编自钱进《资产阶级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及其主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类型和典型国家,并简要评价资产阶级代议制。
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但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其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   )
A . 封建色彩异常浓厚 B . 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 C . 民主改革需要深化 D .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1701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它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王位继承法》正式书面规定了长子继承制:在王位继承权上,同样的血缘关系,不论年龄大小,男性排位先于女性。若长子亡故,王位由其后嗣继承。英王如果没有合法子女,王位由其弟继承。这说明(    )
A .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B . 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C . 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D . 王位继承决定权在议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社会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改革与革命往往互为因果:改革是革命的前奏,革命是改革的开始;改革与革命如此相互促进,导致新制度逐步取代旧制度。在这样一种关系链中,革命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往往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革命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它产生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革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强大的破坏性。因此,有人主张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应尽力避免用革命的手段,而希望通过和平渐进的改革来达到变革社会体制的目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然属于最佳选择。但是,选择改革或革命并不是依靠人们的想象力,也不是取决于人们的好恶。各国经历改革与革命之路除取决于改革派的力量和旧制度的适应能力之外,它也与各国的文化传统以及导致变革的各种因素和变革的内在动力等方面紧密相连。所以改革与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如果单凭情感的冲动,或为某种政治目的就以改革来否定革命,或以革命来否定改革,那都是对历史的歪曲。

——摘编自郭汉民《近代中国改革与革命述论》

根据材料,围绕“改革与革命的关系”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有西方学者记述,1714年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后,“王室不干政,议会努力维护人民的自由”“沃尔波尔创建了辉格党政府,而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执政原则——坚持公平正义,从不妄想独立于议会而执政”。这一记述表明当时英国(   )
A . 君主专制制度被废除 B . 辉格党成为权力的中心 C . 责任内阁制显现雏形 D . 三权分立体制正式建立
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据此推断,这一“变化”是指(    )
A .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B . 共和国变成了王国 C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 国王“统而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