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知识点题库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各个国家确立的形式有所不同。下列说法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法国代议制特点的是(   )
A . 强调君主权力,突出“分权与制衡” B . 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临朝不理政” C . 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D . 议会掌握立法,须得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    )
A . 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B . 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 . 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 . 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法兰西1875年宪法颁布后,保皇派仍在参议院中占多数席位,1877年总统麦克马洪悍然解散众议院,企图通过重新选举实现保皇派对众议院的控制。1879年共和派夺取了参议院多数席位,麦克马洪辞职,共和党人格雷维当选总统。上述现象表明法国 (    )
A . 保皇派退出了政治舞台 B . 成功实现两党轮流执政 C . 民主共和政体完全确立 D . 民主进程发展艰难曲折
法国1875年宪法由三个宪法性文件组成,缺乏一般原则和公民权利的规定,作为宪法来说很不完备,但在当时法国政治斗争格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却成了宪法的护身符,人们有了对宪法做出重新解释的余地,维护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相对稳定,这体现了(    )
A . 政治妥协的智慧 B . 理性精神的缺失 C . 大革命的彻底性 D . 共和制的优越性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出现过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国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A . 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B .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 . 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1875 年法国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 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明确的“ 共和国”字样,最终才被议会以 353 对 352 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有人戏称其为“从窗缝潜入的 共和国”。这一现象说明法国( ) 
A .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 B .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 . 民众缺乏革命精神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又通过《霞不列法》。该法共8条,主要内容为:一切罢工、结社、集会均属非法,凡罢工的组织者和参加者都要受到罚款和监禁,违者以“对自由和《人权宣言》的侵犯”罪论处。《霞不列法》的制定表明(    )
A .   制宪会议内涵发生转变 B . 封建君主势力仍然非常强大 C .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 对《人权宣言》的坚定维护
黎塞留

时间

黎塞留的生平

1585—1615年

1585年9月9日生于巴黎贵族家庭,1614年作为教士代表出席三级会议。他是17世纪法国的外交家、政治家。

1616年

被任命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国务秘书。集合军队对付贵族的联合反抗,处死或流放大批反叛的贵族;向各省派遣钦差审计官,监管地方司法、行政、财政、警察等事务,钦差审计官直接对中央国务会议负责。

1624年

被任命为宰相。推行重商主义,支持法国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在海外与荷兰竞争,扩大加拿大殖民地,并运用外交手段为法国商人在土耳其,伊朗和俄国找寻市场。

1625年

把哈布斯堡王室(德意志、西班牙君主属于此王室)看作最危险的敌人,通过灵活的策略,形成针对西班牙的法英联盟;支持丹麦、瑞典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交战,改变了法国屈从西班牙的政策。

1630年

创办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法兰西报》,并将其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

1635年

领导法国参加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最终打败哈布斯堡王室,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得到莱茵河畔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逐渐取代了哈布斯堡王室在西欧的霸权地位。

1635年

创立法兰西研究院。这座文化殿堂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终身院士,只有院士辞世空出名额方能投票补选,入选的院士被称为“不朽者”,孟德斯鸠、雨果、梅里美、小仲马等先后入选。法兰西研究院将弘扬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时代局限的法国最高荣誉机构。

依据上表材料,从社会转型角度,结合所学,对黎塞留推行的措施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 . 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B . 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C . 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D . 启蒙运动对西欧国家影响有限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实质上反映了宪法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 B . 共和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C . 保皇派与共和派斗争与妥协产物 D . 民主共和才是符合时代的潮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自由主义主要也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同法国革命者所采取的所有宪法一样,强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拿破仑那部已被证明是最持久、最有影响的著名法典,明确禁止组织工会和进行罢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极度暴烈。这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国王和贵族首先不妥协,接着所有的派别都不妥协。但法国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没有能建立起新制度,也就是没有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1789年到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将近9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出现过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两个王国,可是到第三共和国形成时,法国人终于学会妥协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局也就稳定下来,大革命所追求的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但那是各个派别妥协的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律文件的共同原则。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法制角度说明拿破仑对法国的改造体现了“法国自由主义主要也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70年代中叶法国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的原因,并指出当时法国两个主要政治派别妥协的集中表现。
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提到:“欧洲在近代形成民族的过程中,专制 王权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 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 权。”民族国家第二阶段的典型史实是(   )
A . 德意志王朝战争 B . 英法百年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至尊法案》
1879年1月,参议院议员改选时,共和派得到了82个席位中的66个。共和派乘胜追击,提出对行政、司法和军队高级将领中的保守派进行清洗的方案。麦克马洪于1月30日提出辞职。王政派在国家机构中从此大势已去。温和共和派的格雷维当选为新总统。这说明法国(   )
A . 保皇派失去政治影响 B . 民主宪政成果得以巩固 C . 议会凌驾于总统之上 D . 民主共和制度正式确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是古代罗马的基本特征,古代罗马法作为“商品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是奴隶制法的颠峰之作。以下是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示意图:

——摘编自高仰光(罗马法探究)

材料二: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法制表(部分)

英国

《权利法案》

制约国王权利,人治走向法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法国

《人权宣言部》

反对专制等级制度,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拿破仑《民法典》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875年宪法》

确立法国议会共和制

美国

《独立宣言》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1787年美国宪法》

确立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

克服危机,促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王旖获《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探究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的历史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中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这场革命不是反对路易十六,而是反对令这个民族深恶痛绝的专制政府原则。”其意味着(    )
A . 对暴君的仇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征 B . 处死国王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 C . 推翻暴政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共同愿望 D . 消灭专制等级制度追求民主是革命的目标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   )
A . 美国《1787年宪法》 B . 法国《拿破仑法典》 C . 英国《权利法案》 D . 法国《人权宣言》
“革命”一词在古希腊文化语境中意为政治的动荡,政体的更替。认为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革命”被赋予神圣的含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对后世影响深远。革命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人民主权理论的影响 B . 限制专制君主权力需要 C . 革命成为时代的潮流 D .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
18世纪晚期开始,以法国为中心的政治革命粉碎了旧制度下的特权阶层,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更加紧密。人民表达意愿的方式(即在暴乱、游行示威和新闻界中允许人民表达意愿)得到现存政府的认可,让政府更加强大。这种“民主革命”不可阻挡地从法国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数百万人由于战争而被动员,而他们至少是出于自愿。这些变化推动了欧洲(   )
A . 封建开明专制的兴起 B . 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C . 启蒙运动逐渐进入高潮 D . 政治革新运动的发展
法国是欧洲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典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3-14世纪的法国(该图选自《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制度有它的合理性,土地分封是社会的基础。但分裂状态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于是就需要走向统一。于是,专制王权出现了。可是国家的统一一旦完成,民族的自立牢不可破时,专制的权力又成为国家继续前行的新阻力,于是新的变化就又要发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17到19世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建设历程表

国家

相关事件

英国

1689年《①》

1701年《王位继承法》

法国

②年《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③年《法国民法典》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96年《德国民法典》

美国

1776年《④》

《1787年宪法》

  1. (1) 材料一的地图标注了当时法国众多中小领主的领地,据此指明中世纪法国的基本政治特点,并请用一句西方谚语(俗语)表达。通过对地图进一步标注,可以丰富对中世纪后期法国社会风貌的认识,你还可以标注什么?任举1例,并说明理由。(不需要在地图上标明,文字说明即可)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世纪以来至近代欧洲国家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从观念变迁和政治变革两个层面指明法国如何实现“新的变化”。
  3. (3) 写出材料中的空格的内容,请结合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的其中一个法律体系的建设过程进行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