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的兴起 知识点题库

自然哲学主要是思考人对于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相互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曾为自然哲学编写过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此可知,自然哲学在近代的发展 (    )
A . 得益于近代科学的确立 B . 全面阐释了人文主义精神 C . 有助于科学世界观形成 D .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牛顿的研究使哥白尼关于天文学的设想不再只是一个假说,而是成为了在物理学和宇宙论上都可信的实情。这个变化 (    )
A . 以科学实验为基础 B . 是科学事业长期发展的结果 C . 说明神学束缚消失 D . 得益于数学表达形式的运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一些科学家科学探索案例

国籍

科学家

事迹

意大利

布鲁诺

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1592年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英国

哈利奥特

1609年借助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留下73页手稿记录,但因此视力受损,长期未能复原。

英国

法拉第

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实验,于1831年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人类第一个发电机——圆盘发电机。

法国

居里夫人

1902年首次发现镭之后并未申请专利,她与丈夫坚持的理由是——“我们都认为获取经济利益违反了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

中国

钱学森

1955年放弃优厚的生活工作待遇,突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中国,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材料提供了一些科学家的案例,蕴含了科学探索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启示。史论结合,言之成理,不得照抄材料。)

1543年,维萨里通过人体解剖实践,在他的划时代巨著《人体结构》一书中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内脏的特点.纠正了中世纪解剖学的200多处错误,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理论基础。同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 .   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进步 B . 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 . 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D . 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 (1) 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有人问伽利略,如果抛弃希腊先贤,谁来指导人类?伽利略反驳说:“只有盲人才需要指导。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己寻找答案。”这表明伽利略(   )
A . 具有理性精神 B . 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 . 宗教意识淡漠 D . 背离了古希腊精神
1665年-1666年间,伦敦曾经发生了大瘟疫,造成数万人死亡,当时牛顿到乡下躲避瘟疫,自我隔离,就在这段独处的清净岁月,他的创造发明能力进入了高峰期。下列关于牛顿成就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

③推动了人类认识社会的变化  ④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思考方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西欧中世纪,教堂的钟声是唯一的计时方式,用以提示晨昏祈祷。13、14世纪“随着城市运动的成功和由商人和企业主构成的市民阶层的成长”,工作日被划分为上午和下午。伴随机械时间的问世与推广,15、16世纪合理的使用时间已成为世人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 科技发展开启了观念变化 B . 新教逐渐成为西欧的主流 C . 人们的宗教观念日益淡化 D . 观念的变革符合时代诉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刷术的发达,是推动宋代文化的巨轮。古代的文字,书之于简牍。……简牍,总是供人观览,而非以为摹拓之用的。……隋、唐之世,印刷之事,还不盛行。……宋以后的书籍,传于世的,远非唐以前所能比,就是受印刷术发达之赐。活字板是宋代毕昇所创,事在仁宗庆历中。

——摘自吕思勉《中国史》

材料二

我个人认为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境抑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力,而在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机制,使得有天赋、充满好奇心的天才无心学习数学和可控实验等对科学革命来讲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本(蕴含于人身上的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等)。因而,对自然现象的发现仅能停留在依靠偶然观察的原始科学的阶段,不能发生质变为依靠数学和控制实验的现代科学。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西汉时期并行使用的书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从唐至宋印刷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不同态势,从科举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出现这种态势的原因。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是“相信事实的大信徒”,他特别讨厌的是观点,认为“观点只能促进激烈的交谈,而不能寻求真理”。培根的这一看法得到当时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诸多学者的认可。材料表明(   )
A . 封建神学统治地位被颠覆 B . 格根首开实验科学先河 C . 自由平等思想得到了传播 D . 自然科学领域有所突破
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反映出牛顿力学(   )
A . 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B . 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C . 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D . 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可能是(   )
A . 地球中心说 B . 太阳中心说   C . 宇宙没有固定的中心和界限 D . 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1662年,痴迷于科学的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了皇豕学会。这里聚集了英国的最强大脑。1703年,牛顿开始担任会长直到去世。1705年,牛顿因他在科学上的伟大贡献而被 封为爵士,从平民成为贵林,这在英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主要反映出英国(   )
A . 政治环境宽松 B . 崇尚科学和尊重科学家 C . 文化积淀丰厚    D . 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教,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暑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材料三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中国政府及时做出了加强疫情防控的全面部署,我们全国动员、全面部署、快速反应,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他国家暴发疫情后纷纷向我国学习、效仿我国的应对措施。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得积极抗疫成果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存世界众多体育赛事大多诞生于20世纪前后,而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间,更是体育赛事产生的高潮。例如: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现代奥运会、1965年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首届非洲运动会、国际学生运动会于1924年首次举办、1967年创办的阿尔卑斯山滑雪世界杯等。从文艺复兴后期开始,教育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和遗传学家、宗教改革家等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还推动了体育分科研究的发展。宗教改革后产生的基督教青年会成为国际舞台上体育传播的重要力量。在体育装备、器材方面,1920年奥运会首次使用了400米跑道;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使用了双镜头照相机进行终点摄影,电动计时和终点摄影仪也第一次非正式在奥运会上使用。从举办者角度看,英国、西班牙等老牌殖民帝国主义国家急需一种形式维护其殖民统治,以英联邦运动会为代表的这类运动会应运而生。而美国、日本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意图通过举办各类国际赛事彰显其实力,扩大影响。新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也渴望参与国际体育赛事。然而这些数以千计的赛事如今或繁荣发展并被世界所接受,或平淡无奇而难以维继,有的甚至早已消亡。这一现象的产生可谓是复杂的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值得深思。 

 —摘编自苏雄《近代国际体育赛事的形成与发展管窥》 

  1. (1) 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国际体育赛事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国际体育赛事的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 
“他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 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材料中“他”的伟大贡献是(   )
A . 否定了教会的“地心说” B . 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C . 最早提出“理性”的概念 D .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早期,科学与宗教并不能完全分离,具有理性思维特征的基督教就试图以科学作为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工具。近代早期,醉心于神学、受过严格神学教育的开普勒在严谨观察和理性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使"日心说,理论更为完善。这表明(   )
A . 宗教是科学诞生的摇篮 B . 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 . 宗教与理性不一定对立 D . 近代自然科学自此诞生
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图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

A . 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果遥遥领先于西方 B . 秦朝专制皇权建立严重阻碍科技成果产生 C . 宋元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繁荣 D . 近代科学兴起促使西方科技成果赶超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时,宗教医学是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至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基督教会束手无策,神职人员纷纷死亡,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这时期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向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建议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并以放血、催吐等疗法取代祈祷、观瞻圣物。政府则以医学隔离、清扫街道等手段进行防控,严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授权枢密院编慕《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的管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