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背景 知识点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最廉价的原料产地。
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还是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市场需要,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的背景 知识点题库

一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歌中反映的现象(    )
A . 揭示了工业革命早期工人的处境 B . 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到严重挑战 C . 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 D . 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英国是率先敲开通向现代世界大门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20~3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大后果,就是社会日益分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壮大起来,他们进而要求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他们决定掀起一个争取工人选举权的宪章运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二

由于牛顿于1687年对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做出了伟大的综合和总结,理性时代的舆论得以形成,所有的迷雾似乎被一扫而光;尘埃落定,大自然显露出最隐秘的秘密,于是,欧洲准备进入乐观的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受到强大的激励,认为在其他领域应用类似的方法也会取得类似的胜利·······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牛顿主义的探索和实验工作正是开启工业革命所需要的。

——摘编自[美]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通称“英国病”。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撒切尔政府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将通货膨胀率降到5%以下;大量削减各种补贴,但不敢根本否定福利制度;罢工需要经过工会成员的投票及一系列法律程序的批准才可进行·····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撒切尔夫人也成为20世纪在职时间最长的首相。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人进行宪章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运动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的意义。
  2. (2) 写出材料二中所指的“牛顿于1687年对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做出了伟大的综合和总结”

    的著作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病”出现的背景,并概括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

    措施。

工业革命后,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资产阶级为扩大市场和掠夺资源,组织了很多科学考察队和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和探险,极大地丰富了对动植物及其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知识。这表明,生物进化论的诞生主要得益于(    )
A . 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视野 B . 经济发展对科学考察推动 C . 近代交通和采矿业的发展 D . 环球探险积累的丰富经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德国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一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到1872年,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22426公里,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推动,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从1848年至1875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始终领先于消费资料的生产。1870年,德国煤产量达到3400万吨,生铁产量139万吨,钢产量17万吨,分别比1850年增长了4.1倍、5.6倍和28倍。机器制造厂在1861年时已达300家,雇用工人近10万人。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造成了持久、深刻的影响。据统计,每建设1英里的铁路,铁轨、机车、车辆和道岔就需要金属制品5000多普特。从19世纪70年代起,钢取代熟铁做路轨后引起炼钢业大发展。世界各国钢的产量从1870年的50万吨猛增到1900年的2800万吨。更值得关注的是,运输业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提供运输的意义。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特点及工业重心较早地转向重工业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交通运输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交通运输业发生了深刻革命。下列对新式交通工具出现的影响,表述正确是(    )

①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形成

②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③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④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的流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具有发达的银行体系为商人们投资发明制造提供贷款。同时海外贸易的增长,经济的繁荣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国内政局稳定,尽管18世纪英国参加了许多战争,但都没发生在英国本土上。军事上的成功使英国商人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议会还通过法律来鼓励保护企业的发展。

﹣﹣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麦克道格尔●利特尔版)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攫取高额利润,垄断资本家还把大量“过剩资本”输出到国外……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和垄断组织国外联系的扩大,各国大垄断组织之间为使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市场,对外抢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日益加剧。到1914年,英、俄、德、法、美、日、比、荷等占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约占全世界面积的三分之二,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而最终确立,世界经济也最终形成。

﹣﹣康桂英《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两项发明。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垄断资本家资本输出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形成的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英国的乡村振兴最早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大量的家庭农场建立。

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二战结束后,英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例如,通过颁布“绿化带”政策保护农业用地和农村土地;1949年颁布的《国家公园与乡村通达法》要求英国政府设置“国家公园”及其管理机构,以保护乡村土地和自然景观。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逆城市化”现象逐渐出现。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

--摘编自沈费伟《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乡村建设的政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英国乡村建设政策的因素。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级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6月2日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2日电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规定,凡新发明创造,在保护期限内,未经专利权人允许,任何人不得生产、制造、销售、使用这种方法.....以及相类似的产品。违者将受到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该法的颁布(   )
A . 维护了当时政权的稳定发展 B . 适应了国家建立新工业的需要 C . 标志着英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D . 反映了工业革命引发制度变革
瓦特的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瓦特为机器提供了巨大动力 B . 瓦特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C . 瓦特是蒸汽机的最早发明者 D . 瓦特推动人类文明步入工业时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最早进入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大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5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负责中等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专门机构科学和艺术局,对实施科学和艺术教育的学校提供资助。1856年,皇家艺术学会成立,开始组织科学及贸易课程的考试。从1860年开始,科学和艺术局实施了科学教育考试计划,制定了教学大纲。这是英国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开端。1881年成立了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考察西欧各国职业教育,1887年成立全国技术教育促进会。1889年和1890年先后通过《技术教育法案》和《地方税收法》,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相应保障。此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

——摘编自张斌贤《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自同治五年设立福建船政学堂以来,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洋务学堂。这些学堂以培养近代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科主要为军事技术、工矿电报以及外国语类。甲午战败,洋务学堂为实业学堂所替代。此时农、工、商、矿学堂设立较多,特别是在官方主办的学堂之外,民间资本也创办了一批实业学堂。学堂科目的设置也多为与国计民生、民族资本主义相关的工矿技术、农业、纺织、林业、兽医、商业等。清末实业学堂上承洋务学堂,下启民国初期的职业教育,可视为近代职业教育学肇端的代表。但是,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多种原国,清末实业学堂困难重重。

——摘编自葛孝亿《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下表为1800年前后英国议会颁布的部分法令内容。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1799年《反结社法》

禁止劳资双方的结社对抗行为

1812年《破坏机器法》

规定对破坏机器者处以死刑

1812年《警戒法》

要求公众协助军队及巡警维护地方治安

1819年《六条法令》

赋予治安法官在处理违法者方面更大权力,进一步限制公共集会的权利,增加期刊、出版物的印花税

A . 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 B . 工人抗争手段发生根本改变 C . 社会矛盾伴随工业化进程 D . 重商主义成为主流经济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瘟疫传播的原因,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祟,所以用傩逐疫。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即“瘴气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亲自参与了崇祯年间的疫病救治,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疠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大寒大湿之年要小心瘟疫,防止戾气从口鼻而入,隔离病患,服用疏利祛邪的药物等。

——李今庸《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道及经济命脉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认识与防治”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85年,律师阿戴尔为理查德・阿克莱特辩护时说道:“工艺各部门中最有用的发明并不是关在书房里的专务理论的哲学家们的创作,而是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从实践中得知什么构成其探讨课题的灵巧的工匠的创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著《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述观点进行评析。(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填入“?”处最恰当的应是(   )

A . 火车 B . 瓦特 C . 成果 D . 工厂
1733年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1765年英国木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用于纺纱的珍妮机,1785年徒工出身的瓦特改良蒸汽机用于棉纺织生产,1779年英国纺织工人塞缪尔·克朗普顿制成走锭精纺机(能纺出纤巧的细纱)。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    )
A .  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 B . 来自于生产经验的总结 C . 实现了机器取代手工生产 D .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系科学文化扩张的结果,正是科学文化的积淀孕育出了像在英国出现的一批连接科学兴趣和工业导向的地方性的社团或者是研发组织,从而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大幕。根据这一观点,工业革命的产生是(    )
A . 经济发展的需要 B . 有用知识的驱动 C . 对外扩张的结果 D . 研发组织的主导
这场 17 世纪的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终结于英国,双方的杰出代表人物分别是伽利略和牛顿;而扮演欧洲经济领头羊角色的国家也随着这场科学革命主战场的转移而发生 改变,英国取代了意大利成为领先的经济体。据此可知( )
A . 意大利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B . 英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 C . 自然科学推动工业革命爆发 D .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发展
18世纪英国的乡村工业和纺织作坊,都有了全国性的成熟供应链和运输;借助强大的皇家海军护航,也有了系统的商业和贸易网络连接并可“安全”通向全球。这说明(   )
A . 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领先世界 B . 英国工业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C . 国际市场体系日益发展和完善 D . 英国的乡村工业技术日益完善
17、18世纪,英国国内市场得到长足发展,以伦敦为代表的一大批大、中、小城市,作为一个个繁荣的工商业中心,遍布全国各地。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说明伦敦成为经济中心 B . 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 . 表明英国城市化的完成 D . 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