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 知识点题库

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法令,变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的(国家)部门原则为地区原则,即以“条条”部门管理改为“块块”地区管理。这一举措(    )
A . 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 B . 平衡了国民经济结构 C . 提高了企业的自主权 D . 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
如果说二战以前西方国家还普遍实行“小政府,大市场”的制度,那么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则是“大政府,大市场”的制度。这一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国家 (    )
A . 政府机构日益臃肿 B . 弱化市场调节作用 C . 市场规模发展停滞 D . 重视加强政府干预
1975年,美、英、法、西德、日、意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开始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1976年加拿大也加入其中,形成每年举行一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会议从主要讨论国际经济问题,发展为越来越多地讨论政治问题。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出现(    )
A . 实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B . 体现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C . 巩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D . 促进了西方经济的持续繁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
A .   推动了拉美国家 迅速现代化 B . 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C . 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 .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921年8月,人民委员会关于贯彻新经济政策原则的指令中说:“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国营的和合作社的商品交换,而且不应当只限于地方流转范围,在可能和有利的地方应当转为货币交换形式。”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 . 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 B . 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C .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D . 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有学者认为:美元霸权并没有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而终结,恰恰相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赋予美国更加有力的货币权力。你认为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 .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有利于增强美国外贸竞争力 B . 美元霸权的建立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系不大 C . 各成员国货币跟随美元发生贬值 D . 美元和黄金脱钩有利于摆脱美元发行的约束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指出:“德国的征服政策与英国的绥靖国策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成为导致二战爆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个“交叉点”指的是(    )
A . 轴心国集团形成 B . 德国闪击波兰 C . 《慕尼黑协定》 D . 英法对德宣战
为了摆脱国际奥委会等组织的控制和歧视,1966年11月25日,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以奥林匹克理想同万隆会议精神作为宗旨,在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召开,来自亚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名运动员同场竞技。这场运动会的召开(    )
A . 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 B . 体现了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C . 促进了亚洲新兴力量国家的团结 D . 反映了体育赛事政治化趋势的加强
1956年7月初,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与埃及总统纳赛尔在会谈时提出“不与集团结盟”,并认为“处在两个集团之外的那些国家总应该设法联合起来...设法集结第三世界”,在此推动下,不结盟运动迅速兴起。该运动的兴起(  )
A . 促成了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 B . 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C . 推动了区域集团化的形成和发展 D .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
A . 都是由各国无产阶级领导 B . 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C . 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进行 D . 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1997年12月,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当今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作者意在说明(   )
A . 世界文明应具有多元性 B .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 C . 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 D . 两极对峙格局下东西方对抗趋缓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马岛之战是指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马岛战争前,英国经济长期停滞,撒切尔夫人改革推行不力,经济萧条。国际上,美苏开始了“新冷战”,美国迫切需要欧洲盟国的支持。阿根廷国内则因为严重的债务危机引发了军政府信誉危机,迫切希望转移国内视线。英阿两国并不热切的外交斡旋失败后,阿根廷首先开战,然而很快,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获得了完胜。撒切尔夫人个人威望高涨,并成功连任,得以继续推进其改革,英国经济重现活力。英国借助战争胜利重振了其大国地位,有力地证明了,它的外交政策“不光是没完没了地从昔日帝国的阵地上撤退,起码在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时,只要有美国的声援,哪怕是美国保持中立,并且在不与苏联发生直接时抗的情况下,它还是能够运用军事力量来解决某些问题的”。撒切尔夫人还借助战争强化了英美特殊关系。

——摘编自马维强《20世纪英国转折点上三次局部战争的影响比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与英国马岛之战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岛之战对英国的影响。
1948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与苏联和东欧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走上社会主义自治道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选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实践是(   )
A . 强调集体领导,加大农业投入 B . 利用奖金,促进企业改善管理 C . 下放权力,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D . 调整错误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   )
A . 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 B . 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 C .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 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的问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逐步形成了以"大规模报复"为核心理念的新的对外战略。其战略主要体现在NSCI62/2号文件,这份政策纲领认为:斯大林的去世并没有削弱苏联的实力,它与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的敌对状态也没有改变;美国未来的安全系于"以打击力量实现大规模报复的能力",而所谓的大规模报复能力则"以大规模的核能力为基础";同时要"保持健全、强劲并不断增长的经济,从而能够通过迅速有效地动员提供上述能力"新战略不仅没有削弱盟国的作用,反而更加突出盟国军事基地对美国战略空军核打击能力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不断向欧亚地区部署、更新核武器装备,迫使苏联也走上核部署竞赛之路,最终导致双方1962年在加勒比地区发生严重的核对抗,险些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陈波《"大观模报复"战略与美国海外核部署》

  1. (1) 概括5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
  2. (2) 分析5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农奴制的废除,欧俄城市出现住房拥挤、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为缓解社会压力和应对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沙俄政府决定开发远东地区。政府鼓励向西伯利亚移民的政策带来了西伯利亚城市工商业发展的高潮。在此定居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建设,也积极参加到国家杜马的选举中。同时,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开始增多,一大批矿业学校建立起来。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获得了欧俄的经济支持,还获得了海外资本的关注,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多为外国资本家经营。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满足了俄国对该地区石油等资源开采的需求,成为欧俄地区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基地,同时也把西伯利亚城市带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卜雅凡、黄秋迪《1861—1917年欧俄移民活动与西伯利亚城市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迫切性。
  2. (2) 根据材料,简析西伯利亚城市现代化进程。
建立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在他看来,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不把俄国移到另一种比先前更高的技术基础上,就根本谈不上恢复国民经济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因为不实行电气化,要振兴工业是不可能的。”据此分析,列宁关注的重心在于(    )
A . “布尔什维克速度” B . 推行“新经济体制” C . 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 D . 扭转“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有(    )
A .   价值观和利益冲突加剧 B . 自身缺乏改革创新 C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当条件 D . 经济全球化对主权的威胁
据俄罗斯《权力》杂志记者报道,俄国政府在2007年版《<1945-2006年俄国现代史>教师手册》中下达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指示:“斯大林——好(建立了垂直的政权,但是,没有私有制);赫鲁晓夫——坏(削弱了政权的垂直性);戈尔巴乔夫——坏(毁灭了国家)。”下列解说正确的是(   )
A . 斯大林的好是指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 B . 赫鲁晓夫的坏包括大量种植了玉米 C . 赫鲁晓夫的坏包括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D . 戈尔巴乔夫的坏是指承认市场作用
据《中国财经报》公布的数据,2017年,金砖五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0年前的12%上升到23%;金砖国家国际贸易占世界国际贸易的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的比重从7%上升到12%,吸引外资的比重在2016年达到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这反映出(    )
A . 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B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 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D .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