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世纪初叶,日本民间就出现了法西斯活动。20世纪20年代,“国本社”“一夕会”等120多个千奇百怪的法西斯组织充斥了日本社会,到1936年法西斯组织已增至500多个。1929年,随着经济危机不断深化,政党体制的政权无法扭转经济危机,加之军部势力与各种法西斯组织的结合,使日本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与“协调外交”走到了尽头。1936年3月广田内阁成立,法西斯政权在日本确立下来。到1936年时,日本军费已经比193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到国民总产值的47%。军工生产急剧膨胀,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和化学武器部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全面扩军备战,并确立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伺机南进的扩张战略。1936年,日本先后与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反动的国际法西斯集团。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特点。
下列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1922年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化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 .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 .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 .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与疯狂扩张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希特勒在 西线发动攻击的第二个目标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1940 年5月10日,德国军队在长达800多公里的西部战线上发动规模庞大的闪电式的进攻,卢森堡当天就被全部占领,荷兰抵抗了5天,于5月15日向德国军队投降,比利时坚持到5月28日,最后放下武器。德国军队的主力很快从卢森堡和比利时南端挺进, 越过阿登山脉,从北面迂回法国重兵把守的马奇诺防线,占领色当,沿着法国北部平原直扑英吉利海峡。5月20日坦克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将盟军切分成相互孤立的两块。5月24日德国主力进攻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英法盟军,英国军方下达渡海撤军的命令,大约34万盟军安全撤退,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

——摘编自杨泽伟《20世纪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撤退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敦刻尔克撤退的意义。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建立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的“东亚新秩序”。这一计划旨在(   )
A . 谋求亚洲各国共同繁荣幸福 B . 帮助亚洲摆脱欧美列强控制 C . 实现反西方殖民侵略的联合 D . 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1935年,法国总理曾说:“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这一观点(   )
A . 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B . 主张制止法西斯的侵略 C . 是法西斯主义主张 D . 强调争夺非洲殖民利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工业发达,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希特勒先后制造了针对捷克的五月危机和九月危机。面对严峻局势,英法两国政府要求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领土要求。捷克政府既不愿依靠爱国群众,又把接受苏联援助看成一种“自杀手段”,最终选择屈服。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运输工具等必须无偿地交给德国,在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尚不能确定的地区,由四国代表组成的国际机构占领,再通过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这一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将近1/5的领土,大约1/4的人口和1/2的重工业实力。《慕尼黑协定》远远没有满足希特勒的贪欲,5个月后的1939年3月15日,德国军队侵入捷克,并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慕尼黑协定》。

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是通过政党政治的民主方式,但是却建立了法西斯专制独裁统治,其原因主要是(   )
A . 缓解经济危机的需要 B . 德国统治阶级的需要 C . 人民群众的要求 D . 对外扩张的需要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缅甸战场上,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另有部分美、英、印军队的盟军正在反攻缅北。中国军队于8月5日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1944年4月至12月,日本大规模进攻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打通了平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贯通了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运输线,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60余万,丧失4个省会、146座城市、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作家叶圣陶写道:“至于我国之不振,不能推言积弱,政治之不善实为主因”,“谋国者之不臧,坐失抗战之良机,贻民众以祸害。”同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经过山西、河南、湖北,直插湖南,从背后向南下的日军发起进攻。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4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历史影响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39年4月到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英法虽然參加了军事谈判,但只想利用军事谈判来“威慑”德国,以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而不是想用英法苏军事同盟来打击德国。英法还企图用军事谈判来牵制苏联,以阻止苏联加入德国阵营。有鉴于此,苏联转而与德国接触。1939 年8月23日,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得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当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领土发生变动时,苏德两国以立陶宛的北部疆界、波兰的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九现代史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苏三国军事谈判的各自目的及主国未能缔结互助条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影响。
针对20世纪30年代末的某国际事件,有学者评论说,势不两立的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却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达成了一致协议。这一事件(   )
A . 指《大西洋宪章》的签署 B . 使“纳粹主义”避免了两线作战 C . 是绥靖政策达到项顶峰的标志 D . 确保“共产主义”国家长期和平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指出:“德国的征服政策与英国的绥靖国策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成为导致二战爆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个“交叉点”指的是(    )
A . 轴心国集团形成 B . 德国闪击波兰 C . 《慕尼黑协定》 D . 英法对德宣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3

当地时间2020年5月9日,五角大楼在官网发表了一份题为《欧洲胜利日:庆祝和思考的时刻》的文件。文件宣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突始于“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之时”。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8日称:“按照美方的观点,与第三帝国(纳粹德国)一样,苏联也对二战爆发负有罪责。”她强调,苏联在二战中损失了2700多万人口,军队牺牲超870万人,且对抗的是纳粹德国火力最猛的东线。“实际上,正是我们国家折断了法西斯军事机器的脊梁”。

俄卫星通讯社10日称:美国白宫推特账户8日发布了一段特朗普当天有关欧洲二战胜利日的讲话视频,并附文称:“1945年5月8日,美国和英国战胜了纳粹!美国精神战无不胜,最后终于迎来了胜利。”无论是推文还是特朗普讲话,都对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只字未提。对此,俄罗斯各界强烈批评美国歪曲历史。俄罗斯著名说唱歌手季马吉在网上发起“我们不会置之不理”的活动,呼吁俄罗斯网民到白宫推特账户下发文进行抗议。

德国《明镜》周刊8日发

表了一篇由德国外长马斯和慕尼黑当代历史研究所所长魏尔辛联合撰写的文章。文章称,最近几个月,总有人用“可耻的方式改写历史”要求德国出来给个说法,但其实没必要这么做,因为“历史是不可逆转的”。纳粹大屠杀是德国挥之不去的历史,“是德国自己挑起了二战……仅德国一个国家应负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的责任。任何人对此表示怀疑并把其他民族推向肇事者的角色,就是在做历史错事……就是在利用历史分裂欧洲”。

——根据2020年5月10日《环球时报》相关报道整理

请提炼表3中任意一个国家出现的观点并进行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苏联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大事记

时间

内容

1932—1933年

苏联同法国、波兰、芬兰等国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3年2月

苏联代表在世界裁军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侵略者定义的宣言草案

1934年9月

国联三十个成员国邀请苏联参加国际联盟

1934年9月

国联全体大会上,苏联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建立国际反侵略的集体安全机制

1934年

苏联同法国就缔结东方公约的问题进行了谈判

1935年5月

苏联先后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互助公约

1935年10月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后,苏联在国联积极支持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1936年3月

当德国把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时,苏联呼吁国联成员国起来捍卫国际协定所规定的原则

1936年8月

苏联向国联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一旦发生侵略国联成员中任何一国的战争,国联理事会……应迅速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侵略国将被认为是与国联所有成员国处于战争状态

1937年8月

苏联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8年3月

德国侵占奥地利后,苏联建议立即召开国际会议,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略

1938年9月

苏联代表在国联大会上发表声明,表示苏联政府愿意根据条约规定履行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义务

——摘编自张继平、胡德坤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的途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受挫的原因。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这说明英法对德国法西斯执行(   )
A . “大棒政策” B . “铁血政策” C . 绥靖政策 D . 中立政策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要求军备平等的态度日趋强硬,而法国则顾及自身安全不肯再在军备问题上做出让步,这使得裁军大会在2月份复会后很快就陷于停滞。1933年3月18日,意大利政府分别向英、法、德三国驻意大使递交了一份名为《谅解与合作公约》的草案,倡导英、法、德、意签订四国公约来合作解决欧洲问题。英国自始至终积极地支持四国公约,其目的是要利用该公约来促进法德关系的改善,从而为打破裁军僵局开路。法国参加四国公约谈判的动机主要是希望改善与意大利的关系,而非真心谋求与德国和解。因此,当德国宣布退出裁军大会后,意大利建议援引四国公约继续裁军谈判时,法国立即抛弃了四国公约。英法双方各持己见,以至于在11月9日的裁军大会上发生了激烈争吵,最终不欢而散。由于英法始终没能在如何应对德国退出裁军大会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裁军大会最终于1934年6月11日宣告失败。

——摘编自梁占军《英国、法国与四国公约(1933.3〜7)》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国公约谈判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国公约谈判失败的原因。
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
A . 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B . 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C . 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 . 德国狂热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1936广田弘毅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 发动九一八事变 B . 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 . 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 . 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
A . 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 B . 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C . 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 . 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30年代以后,德国问题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问题。英、法对意大利政策从全局来说,需要服从于对德斗争的策略。因此,英、法在谋求对德缓和的同时,努力争取意大利的合作以求共同被制德国。法国认为,同意大利接近,可以成为对付德国破坏现有公约的有效手段。1933年12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和法国外交部长皮埃尔●赖伐尔拟定了《意大利一埃塞俄比亚冲突的共同解决纲领》,又称《霍尔一赖伐尔协定》。协定建议:埃塞俄比亚将欧加登省等共60000多平方英里的土地(相当于埃全部领土的2/3)割让给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的南部领土划为“意大利经济发展和居留的地区”;作为交换,埃塞俄比亚可以得到意属厄立特里亚一条仅3000平方美里的狭长地带作为出海口。该协定虽因埃塞俄比亚的激烈反对未获得通过,但其恶劣影响不言自明,1936年5月,意大利军队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尔——赖伐尔协定》签订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尔——赖伐尔协定》的影响。
法西斯势力猖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时代现象,其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其目的在于打着“灭绝低级人种”旗号与人类为敌和打着“夺取生存空间”旗号称霸世界。该现象(    )

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②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

③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发展迅速      

④体现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