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题库

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战役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诺曼底登陆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攻克柏林战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因为俄国是英国的一个假象同盟国,若是能够首先加以毁灭,则英国所留下来的唯一靠山,就只剩下了美国一国了。而美国是否会继续支援英国,也就会发生疑问了。因此德国人决定迅速击败俄国。不列颠现在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既不是德国人的直接攻击,也不是其间接路线;但是只有一个会战,那就是美元之战,英国正面临着战略性破产,因为没有美元来购买它的粮食、军火和船只。除非它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只好和德国谈判了。一九四一年三月八日,美国参议院以六十票对三十一票,通过了《租借法案》。这个法案使美国可以加惠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制造和采购一切军需品,任意把一切与防御有关的物品加以出售、转让、交换和租借。这个法案使美国总统可以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里参与战争,宣战或不宣战都并无区别。

——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纳粹德国仓促进攻苏联的原因。
  2. (2) 根据所学,分析《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总的说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影响。不过,它们在细节上存在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两次大战战后的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主义权力的加强形成鲜明对照。二战后的20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20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20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摘编自・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的相似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20年间欧洲发生变化的认识。
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历史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

①亚非拉民族主义高涨,要求独立与民主

②法西斯主义兴起,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为工业化国家

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各国矛盾解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战争爆发 B . 战争扩大 C . 战争转折 D . 战争结束
(改编)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
A . 绥靖政策 B . 抵抗政策 C . 中立政策 D . 结盟政策
1941年9月,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城市居民分为有不同食品定额的四个群体,其中航空、化工、煤炭、石油、电力、冶金行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比普通标准中的工人类别拥有较高的定量。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 .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 . 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 . 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巩固 D . 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
下图所示漫画《屠龙者》以战火中的伦敦城为背景,丘吉尔身披战甲,成功斩杀来犯的巨龙。配文为:“这条龙已被彻底地斩杀了,现在让我们来迎战下一条吧。”该画作(    )

A . 充满了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期待 B . 表达了英国不列颠之战后的必胜信念 C . 肯定了英国赢得阿拉曼战役的重大意义 D . 称赞了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的《大西洋宪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
A . 旨在打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 有利于和平反战思潮勃然兴起 C . 同盟国为制止法西斯侵略而战 D . 由于法西斯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下图是二战结束前英国的一幅漫画《今天感觉好些了吗?》,漫画中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的头缠绷带、受了伤的地球。下列对该漫画解读准确的是(   )

A . 承载了民众医治战争创伤、进行战后重建的美好愿望 B . 肯定了美英苏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C . 预见了美苏由战时合作到战后争霸世界的国际格局 D . 反思了核武使用后的环境灾难,倡导生态环保理念
在二战中,位于日军战略物资补给线可到达的最前端,也是盟军战略反攻的开始,这场耗时半年的战役,日本军事史家称其为“帝国陆军墓之墓”;美军战史则称“自此役以来,美国海军陆战队所向无敌”。它位于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下图是二战期间某一时期的战争形势图。这一时期的“战争形势”应该是(   )

A . 敦刻尔克撤退,德军实施不列颠空战 B . 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 . 美英联军北非登陆,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D . 诺曼底登陆,德军陷于东西两线作战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战场是(   )
A . 苏德战场 B . 太平洋战场 C . 北非战场 D . 中国战场
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材料二:1940―1941年,印度发起“个人公民不服从运动”;1942-1944年,印度发起“退出印度”全印反英运动;1945年,印度爆发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600次;1946年初,农民运动掀起高潮。

(印度各地爆发反英起义时)英驻印总督和皇家印度军队总司令致函英国内阁请求军事力量援助。新任首相艾德礼直截了当地拒绝说:“以现行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无力实现。”

——整理自刘震宇《试论1939―1947年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政策兼谈印巴分治》

材料三:(针对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的政变)维克多·雨果只是对政变的负责发动人作了一些尖刻的和机智的痛骂。事变本身在他笔下被描绘成了晴天的霹雳。他认为这个事变只是一个人的暴力行为……蒲鲁东呢,他想把政变描述成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是,在他那里关于政变的历史构想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对政变主人公所作的历史的辩护。

——[德]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美的主张,并分析英、美发表此种主张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马克思认为雨果和蒲鲁东在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分别犯了怎样的错误?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探究历史事件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战役之前,德军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进攻战役和进攻方向;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这次战役也被视为欧洲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据此推知,该“战役”位于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支出结构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有关民生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急剧增长。20世纪60~80年代,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上述变化表明,二战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
A . 直接干预经济力度加大 B .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 .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 D . 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年底,在第7次美洲国家会议中,美国国务卿赫尔呼吁美洲各国共同“建立永世长存的和平大厦”,并签署“南美反战公约”,公开承担了不对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或军事干涉的义务,缔结全面的双边互惠条约。194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向拉丁美洲出售武器,罗斯福总统签署命令,为在美国军事学校里培训拉美军官提供资助。1941年12月8-12日,所有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都对轴心国宣战,随后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一些拉美国家还为美国提供军事基地。数以万计的美军、武器弹药、粮食和作战物资从巴西基地运往北非战场,这被称为盟军的空中“生命线”;巴西海军配合美国海军巡逻,陆军、空军和美军在意大利并肩作战。墨西哥还派出空军分队,在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对日作战。美拉合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吴振君《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及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影响。
曾经一向对中国的抗战表示轻视的英国首相,也不得不在1942年4月18日写道:"我必须指出,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丘吉尔这番言论是基于(    )
A . 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贡献 B . 两国意识形态高度一致 C . 为了能顺利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 . 中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二战中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引起“生而自由的英格兰人”的恐慌,国家干预并非那么可怕,还能解决自由被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也迫使执政党作出重大政策变革。1945年英国大选决定战后政策方向。保守党坚持经济自由主义,还“准备进行一场巨大和恐怖的战争”,这是长期受煎熬的选民不可接受的;工党提出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主张则受到速民认可,最终工党大获全胜。执政后,工党政府陆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垮台,保守党执政。但是,两党的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战后英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同时起作用。国家不仅通过立法来干预经济,而且下达指标,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国家并不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却可以用“计划”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又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用福利制度来保障最低的生活标准。这套社会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战后大约20年里,经济稳定,失业率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似乎已走进了“富裕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原因与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
下图为二战时期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的作品《“法西斯”炸弹将被移走》,图中钳子所夹者为希特勒。这幅漫画(    )

A . 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B . 说明了法西斯集团失败已成定局 C . 凸显了苏联的主战场地位 D . 表明对德分区占领设想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