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力量的成长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19131998年美、日两国人均GDP增长率示意图(年均复合增长率,百分比)。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以一个新的恰当的时间尺度,对美、日两国人均GDP发展的共同趋势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美国的警告只有通过观察他们自己并且——如我们现在努力说明的——通过艰苦工作和耐心,欧洲人才能在面对美国挑战的对抗中重新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要做的并不难解释,因为我们反击路线可以清楚地标明。

1 创造在规模和管理上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型工业企业。

2 进行能为欧洲保证一个独立未来的高技术“重大行动”。

3 至少有一个最小限度的联邦力量用于保护和改善欧洲商业。

4 转变商业、大学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5 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和更精深的教育;为成年人提供专门化的继续教育。

6 最后,作为所有其他事情的关键,用一场革命解放我们组织方式中被遏制的能量——一场重新给予精英们新生甚至更新人与人关系的革命。

建设一个强大、独立的欧洲意味着加强共同市场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没有一个国家足够强大能单独支持在所有高科技领域的有效生产,因为国家框架太狭窄,不能为这样的生产提供足够的市场。而且,这些生产不断增长的多样化要求一种专门化,这使任何国家自足的尝试根本不可能……我们已经没有退路。我们不能既拥有经济自足又拥有经济增长。我们或者建立一个共同的欧洲工业政策,或者让美国工业继续控制共同市场。

——据(法)施瑞伯《美国的挑战》(1967年首版)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欧关系的史料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一看法强调的是(  )
A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经瓦解 B . 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C . 国际力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 . 国际形势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     )
A .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 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D . 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估计,苏联在计算机电子学方面比美国落后十年,在电光敏感器、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许多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技术领域,苏联也处于落后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苏联(    )
A . 科技发展受到冷战制约 B . 经济体制决定了技术革新 C . “新经济体制”收效甚微 D . 科技进步依赖重工业发展
1957年,欧洲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前夕,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传∶"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他甚至还表示∶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欧洲合众国的诞生。这表明(    )
A .   欧洲经济一体化促使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 B . 欧共体的建立促使美国承认美欧平等地位 C . 联合的西欧符合美国对抗苏联的战略需求 D . 美国自身实力的衰弱促使其调整对欧政策
1950年法国外长罗贝尔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
A .   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 .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 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63年第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会议问题,会上75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1964年,七十五国集团扩大为77个国家和地区,削弱了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 资源掠夺。1980年该集团成员国达119个这主要反映了(   )
A .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B . 联合国是实现多边合作的重要舞台 C . 经济区域集团突破地域限制 D .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如表数据来源于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影响四国经济数据走势的共同因素是如表西欧四国部分年份的GDP估值(   )

年份

法国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比利时

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

1951

234074

289679

177272

49874

1958

312966

481599

265195

58316

1968

501799

717610

445232

86695

1989

1000286

1302212

906053

166396

A . 都实行了政府主导的“统制经济体制” B . 欧洲国家走向联合促成区域“内循环” C . 在冷战和热战中获得了大量军事订货 D . 欧盟市场的扩大和欧元的发行及流通
下图所示会议产生的影响是(    )

A . 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B . 促进“万隆精神”的形成 C . 导致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D . 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不结盟运动会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年—2004年)

1951年,法国、荷兰、①     、卢森堡、意大利、联邦德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欧共体成员国。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

1993年,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流通。

2004年,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成为欧盟成员国。

材料三  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单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它国家,如日本、欧洲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摘自人民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

  1. (1) 结合所学,概述“万隆精神”的内涵,并指出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2. (2) 写出表中①划线处的国家和②划线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3. (3) 列举冷战结束后美国“单靠军事力量解决问题”的史实二例。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基辛格所说的“世界新秩序”将给当今世界带来的益处。
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政府一贯赞赏和支持不结盟运动的立场。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国于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成为观察员国 B . 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积极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C .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D . 不结盟运动坚决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资本主义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指出:与会各国全力支持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人民,要求撤除一切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 . 旨在反对美国的霸权政策 B . 保证了参与国家的民族独立 C . 表达了对强权政治的不满 D . 加速了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
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
A . 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B . 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 . 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D . 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图2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

A . 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 .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 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 . 构建政治经济体化组织
据“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外语借用汉语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加入诸多国际组织 B . 全球化速度加快 C .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D . 翻译技术的进步
美国在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往往直接采取武カ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确立和维护其霸权。二战后,美国则更多地采取“借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形成一个包围对手的网络来推行其霸权主义。美国以所谓的自由和民主为号令,并凭借各项实力,在整个西方世界极力推广其价值原则。美国政府凭借经济、军事强势不仅将其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将对外文化宣传置于全球战略的高度。美国各大基金会、各种民间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对外交流活动一直是美国政府战略推行的得力助手。

——摘编自徐珍华《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推行尼克松主义。其主要内容包含:宣布减少美国驻外部队;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较小国家得以自卫。除此之外,还包含“五大カ量中心说”,即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在尼克松主义的影响之下,美国从越南全部撤军,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缓和苏美关系,协调与盟国的关系。

——摘编自王杏芳、金正昆《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的战略调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指出“国际联盟”的宗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的举措。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冬奥会诞生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87年

挪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滑雪俱乐部

1890年

加拿大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冰球协会

1892年

国际滑冰联盟在荷兰成立,随后举办了首届国际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

1895年

现代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后,顾拜旦建议举办冬季奥运会

1908年

夏季奥运会上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但天气原因使冬奥会独立的呼声增强

1924年

法国夏蒙尼市承办“冬季运动周”运动会,现代冬奥会形成

从1928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在不同国家同一年举行。1940年和1944年冬奥会因战争而取消,被取消主办权的正是轴心国——日本和意大利....从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起,通过奥运促进城市发展,向海外宣传民族国家成为申办主旨,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为此甚至不惜和英、美交恶。1972年日本举办冬奥会....1986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冬奥会与夏奥会“分离”,以两年为间隔交叉举行。1993年以后。每届冬奥会除了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奥林匹克休战”提案也生效,让全世界人民在和平的气氛中欢度盛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盛大召开,“冰墩墩”“雪容融”赢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摘编自季成《冬奥简史: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不能重复材料中的信息,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出现了“第三世界”。它的崛起是当代世界历史上的头等大事,也是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结果。“第三世界”这一概念的流行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把争夺海洋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70年,拉美国家举行海洋法会议,表示要采取共同行动,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经过一系列努力,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但是,这一完整的海洋法体系的确立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霸斗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形成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多极化趋势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国际事务中听取不同的声音,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的发展。据此可知,世界多极化发展(   )
A .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 . 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的实现 C . 使发展中国家抓住发展机遇 D . 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