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 知识点题库

如表为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表(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它表明(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B . 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一直盛行 C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要不断调整 D . 自由放任政策始终占主导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三  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这主要依靠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50年代,欧洲由于工厂的兴建,产业工人的数量迅速膨胀,但是到了60年代,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而产量却持续提高。服务领域的人数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欧洲和美国一样,开始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向具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服务产业的社会过渡,但是并没有危及工业产量的提高。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结合所学,指出在19世纪中叶对这种道德观念进行强烈批判的最典型的一部文学作品,并概括这类风格的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使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的主要条款,并概述该和约所带来的“最大的危险”。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按照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技术优势作为中心国家的核心优势之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其在资本和制度方面的优势保证其技术领域的领先,外围国家只能通过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方式获得相对落后的技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科学技术无国界 B . 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 . 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D . 科技发展必须与制度建设相一致
下图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1950-1998年美国与其他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双边比较图。

根据所学判断,a、b、c三国分别对应的是(   )

A . 苏联、日本、英国 B . 英国、苏联、日本 C . 日本、苏联、英国 D . 苏联、英国、日本
1971年4月2日,在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等产油国的强大压力下,跨国石油公司被迫做出让步,双方达成协定,其主要内容是:每桶石油标价从2.55美元增加到3.45美元,此后每年标价增加5美分;外加每桶油价每年上调2.5%以弥补通胀和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税率提高到不低于55%.此协定的实施(   )
A . 动摇了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 B . 导致西方国家陷人滞胀危机 C . 使产油国掌握了石油资源主导权 D . 有利于新型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学史要坚持史论结合,史由证来。下表为《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根据上述原则,对下表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注:+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 B . 经济格局由战后美国独霸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三足鼎立局面 C . 日本和西欧要求摆脱美国控制,政治上独立自主倾向加强 D . 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中描述:“我(哈耶克)年轻的时候,只有很老的长者相信自由市场制度。等我人到中年,除了我自己,就没有人相信它了。现在,我很高兴自己活得足够久,看到青年人再次相信它。”材料中的“青年人再次相信它”可能是在(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 . 经济危机大萧条时期 C . 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期 D . 20世纪70年代以后
1970~1978年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变化表(单位:%)。由如表可知,英国(   )

年份

社会服务

教育

保健

住房

1970~1974

5.0

6.3

4.3

7.4

1974~1975

9.0

0.4

1.0

44.2

1975~1976

2.1

1.8

3.2

-11.7

1976~1977

1.0

-0.3

0.8

-1.0

1977~1978

-0.9

-3.6

0.8

-9.4

A . 经济状况制约政策实施 B . 逐步向非福利国家转型 C . 政府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 . 社会保障对象显著缩减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由强调个人自助发展到过分强调国家责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则开始强调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这理念的变化(   )
A . 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B . 说明西方社会治理能力削弱 C . 反映了民众对国家的倚重 D . 折射出人们的忧患意识增强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应指(    )
A . 社会保障体系 B . 强化国防保障 C . 发展粮食生产 D . 劳动安全保护法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变化表明(   )
A . 世界自由贸易体制建立 B . 国际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形成 C . 区域集团化走向全球化 D .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法律规定的知识、专业、道德和才能的统一标准下,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据此可推知,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   )
A . 体现了机会均等和政治中立的原则 B . 保障了政府的廉洁高效 C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 D .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1776年,他的《国富论》的出版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国内出现了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于20世纪初期形成重重危机。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危机的时代,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形成第二次大变革。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12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现代英国四次经济政策变革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政策变革与政党政治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为美国1960-1992年通货膨胀情况图。从中提取两项有关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以明代为例: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现民约和家族法规。

——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材料二:1965年,联邦德国政府推出新的“乡村发展计划”,1976年又将“乡村重振”和“促进乡村发展”明文列入法规,提出制定村镇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生活和环境,使农村人口生活和福利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联邦农业税占国家总税收的2%,农业投入却占国家预算的7%,各州投入资金力度也非常大。为了推动全社会关注乡村重振,联邦德国从1961年开始举办三年一次的全国性“我们村庄更美丽”竞赛,1998年以后更名为“我们村庄明天会更好”,竞赛取向从表象性“美丽村庄”向内涵性“乡村生活品质”转变。新的乡村重振效果明显,乡村不只是粮食生产者,还是自然景观和传统人文景观的维护者,生物多祥性的保护地。乡村的如画风景和古补宁静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呈现出勃勃生机。

材料三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明代地方乡村基层治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整理归纳联邦德国实施“乡村重振运动”的背景及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里根总统上任后,调整经济政策,如解除一切针对石油产品的价格管制,结果油价继续上涨,石油产量大幅增加;取消航空价格管制和航线管制,使小航空公司得以参与竞争,使得票价下降30%。这些措施的推行(    )
A . 最终引起市场秩序混乱 B . 释放出经济发展活力 C . 表明政府放弃干预经济 D . 使垄断组织走向衰退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列言论能体现西方福利制度实质的是(   )
A . “各自凑钱的聚餐” B . “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C . “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 D . “资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
在英国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福利保障水平和具体福利项目。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布莱尔政府(   )
A . 极大提高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B . 扩大了社会保障的多元化程度 C . 进一步削弱了政府行政权限 D . 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
1948年,英国颁布的《国民救济法》规定,没有收入或收入较低而无力缴纳国民保险金者,可申领的救济金额要少于参与保险的国民;此后,又颁布了《国民医疗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这表明英国(    )
A .  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 B . 防范社会风险意识的增强 C . 民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D . 重视国家救济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