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 知识点题库

二战之后,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日本建立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其发展速度赶超了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共同的特点是(    )
A . 国家干预经济 B . 国家高度统制经济 C . 市场调节大于政府干预 D . 政府干预大于市场调节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此,下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惠及低收入阶层 B . 消除了社会矛盾 C . 造成了财政赤字 D . 扩大了社会消费
20世纪70年代以后,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人长期衰退,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这说明 (    )
A .   应强化对市场漏洞的监管 B . 国家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 . 福利制度需要进步强化 D . 应做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倚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及解体的背景。并总结归纳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964~1970年和1974~-1979年的英国工党内阁以公有化为纲领,试图以此创造出一个富裕的英国工人阶级,但工资的“大锅饭”和高福利(甚至连配眼镜和假牙的费用都由国家报销)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使工党选举失败。这体现出英国
A .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 . 经济干预力度减小 C . 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 . 高福利政策的挫折
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法国妇女就业率增长迅速,1975~1990年,就业者增长了330万,其中女性占300万。这主要得益于(   )
A . 福利政策的推动 B . 女性成为就业的主力 C . 经济结构的转型 D . 女权运动提高了妇女地位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百万富翁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些人所控制的社会财富也在成倍增长。1945年,美国1%的巨富阶层控制了33%的国民财富,到199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42%.这些数据从侧面说明美国(   )
A . 战后经济发展始终领先世界 B . 政治选举被大资本家所操纵 C . 社会福利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D .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彻底激化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干预经济或减少干预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 .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 .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 . 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原因与共同影响。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①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②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③增长得益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

④增长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 B . 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 C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显现 D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明显加速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为满足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
A . 管理理念的发展变化 B . 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 . 混合经济的不断完善 D .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下表所示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指标变化情况。 

 单位:百分比 

               
 

 90年代扩张期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实际GDP增长率 

 

 -0.2 

 

 3.3 

 

 2.4 

 

 4.0 

 

 2.7 

 

 3.7 

 

 4.5 

 

 4.3 

 

 4.2 

 

 通胀率(CPIU) 

 

 4.2 

 

 3.0 

 

 3.0 

 

 2.6 

 

 2.8 

 

 3.0 

 

 2.3 

 

 1.6 

 

 2.2 

 

 失业率 

 

 6.8 

 

 7.5 

 

 6.9 

 

 6.1 

 

 5.6 

 

 5.4 

 

 4.9 

 

 4.5 

 

 4.2 

 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 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 B . 美国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 C . 凯恩斯主义盛行导致失业率降至最低 D . 新经济推动了美国经济健康发展
  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
A . 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B . 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C . 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 . 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下图是1965~1972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情况图。

据此可以推知(   )

A . 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 . 美国民众的购买力提升 C .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不断增强 D . 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剧变
下图是1500—2000年中、美、英、日四国国家实力变迁示意图(Y轴为国家实力对比)。其中代表日本实力变迁的是(    )

A . B . C . D .
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到1971年,这一制度发生变化。观察如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建立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 . 欧盟的成员国追求经济一体化 D . 区域经济集团竞争激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47 年 ,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窝那宣布为自由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自由港”命名的特殊经济区域。18-19 世纪英国占领直布罗陀、香港岛等地后, 均先后宣布这些地方为自由港。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区还有德国的不莱梅、法国的敦克尔克等地。进入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期 , 出口加工区在世界范围出现并且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划出特定区域土地作为自由加工区,专供外资厂商开展出口加工业务。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以来 , 是世界经济特区向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的新时期。许多出口加工区在转型升级,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发展。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日本的“技术城”特别开发区等。中国 80 年代创办的深圳等经济特区都是大面积综合性的经济特区。 此外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伊朗等国也建立了综合性经济特区。

——摘编自钟坚《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态势及其经验》

材料二:1979 年 4 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

同年 7 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 年 8 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等地设置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摘编自习.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影响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   因素。
  2.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与西方相比   较,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不同之处。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外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启示。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 . 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 .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 资本主义国家深度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下列不符合福利国家的出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是(      )
A . 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B . 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 . 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 . 扩大了社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