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化 知识点

所谓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社会信息化指在经济生活全面信息化的进程中,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也逐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各种信息网络;同时,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

社会信息化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
信息化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标志是(   )
A . 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B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 C . 航天技术的发展 D . 克隆技术的发明
已故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
A . 奠定了当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B .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 . 正确揭示了宇宙演化中的规律 D .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下表是1882年-2000年德国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表(单位:百分比)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二第三产业

1882年

44

34

22

1925 年

30

42

28

1950 年

22

46

32

1970 年

9

50

41

2000年

3

33

64

该表反映了德国(    )

A .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在持续下降 B . 1970年后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 C . 科技革命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D . 战后政府干预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2019年,美国人工智能公司Kneron仅使用手机上的一张照片,便成功骗过了荷兰最大的机场--史基浦机场自动登机终端上的传感器。他们还声称使用同样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的火车站网络系统。这说明(   )
A . 社会信息化削弱了经济全球化 B . 手机的使用促进了知识共享 C . 高新技术的滥用危害公共安全 D . 网络对社会安全是弊大于利
以使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和以使用能源与机器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渐趋过时,人类正健步走向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下列项中为“新的经济时代”提供理论支持的有(   )

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②系统论   ③信息论   ④控制论

A .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④
用手机微信扫一扫、摇一摇、抢一抢,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主要得益于(   )
A . 互联网技术 B . 生物技术 C . 原子能技术 D . 航天技术
鲍宗豪在《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中说道:“自我教育、交互教育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一种潮流,或许……到校上学反而成为富裕人家孩子的特殊服务。”材料主要说明了互联网技术(  )
A . 正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B . 拉大了贫富差距 C . 改变了教育及学习方式 D . 是一柄“双刃剑”
有学者讲到,每次产业技术革命,都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经济全球化在新的领域里以新的形式加速推进,把各国经济和各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学者意在说明(   )
A . 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 B . 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各地的联系 C . 科技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D . 技术革命是民生改善的根本动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佛大学课程体系变革过程(部分)               

 

 开始时间 

 

 主要课程 

  

 1637年 

 

 主要借鉴英国大学传统课程框架,基本上是必修课程和古典课程,强调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注重阅读希腊和拉丁古典作品,教育渗透宗教改革思想。 

  

 1727年 

 

 设立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授职位,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后来陆续开设医科,成立神学院、法学院。 

 

 1839年 

 

 创办了理学院,学校课程内容范围扩大,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 

  

 1869年 

 

 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为方便毕业生找到工作,学校注重实用性学科的建设,新课程大幅度增加。 

  

 1909年 

 

 本科生取得学士学位,必须选修16门全年课程,其中6门必须集中在自己的主修,至少6门必须分配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力求学校内部管理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1945年 

 

 要求学生必须修习"文学名篇""西方思想与组织机构"以及一门物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课程;学生还必须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中各选一门广博的概述性课程。扭转了过分注重实用课程的方向,强化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普通教育课程,把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得更为紧密。 

   

 1976年 

 

 申请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修32门学期课程,其中16门专业课、8门核心课程、8门自由选修课。核心课程涵盖7个领域,即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自然科学、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使学生对道德与伦理问题有所了解、有所思考、对其它文化与时代不能愚昧无知。 

 (摘编自王静、宋彩萍《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变迁的经验启示》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政府则在80年代提出“科技立国”口号。这些计划或战略的提出(    )
A . 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歧严重 B . 源于西方阵营对苏联挑战的回应 C . 助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 D . 促成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一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这些成果表明当时(   )

年份

国家

成果

1957年

苏联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

苏联

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9年

美国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1970年

中国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1号”

1971年

苏联

第一个空间站

2003年

中国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截止到2020年,总部位于杭州的连连国际逐渐搭建起遍及全球的新支付网络,支持全球20多个电商平台,覆盖了100多个国家,支持10多种币种,累计服务50万跨境电商卖家。这反映出(    )
A . “一带一路”打造了国际区域合作新平台 B . 中国已打通了跨境电商“走出去”的瓶颈 C . 跨境电商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 . 贸易与金融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机遇
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贵州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空中黔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这种网络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    )
A . 网络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 B . 传统的教学方式毫无优势可言 C . 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 D .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以下现代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人们初步掌握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

②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④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水下6000 米处进行科学试验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②①④
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材料反映了印度确保粮食供给的主要经验是(    )
A . 政府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B . 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 C . 农业生产商品化 D .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藏书楼,主要是为了维护和满足皇家或官府的利益和其他一些需要而设立的,当时只有达官贵人才有机会看到这些藏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创立强学会,学会创设了具备近代图书馆性质的“书藏”,所列图书主要用来“启迪民智”,但四个月后就被查封。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创办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到1914年,全国除个别省外,共创建了省级公共图书馆18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也直接参与了图书馆的工作,如:1919年秋,恽代英等人在武昌创办了利群书社,但一年后湖北兵变,书社在战火中被焚毁殆尽;1920年7月,毛.泽东等人在湖南创办了一个公开发行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书刊的文化书社。

——摘编自赵玉光、文玉萍《中国图书馆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公共图书馆在英国逐步兴起,它们由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且主要集中在工业城镇,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是英国以及世界图书馆界的巨擘,该馆建馆的藏书除一部分来自皇家图书馆外,大多为私人藏书汇集而成,许多伟人、学者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著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77年在伦敦成立了英国图书馆协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图书馆协会之一。该会成立后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同时开展了国际协作。

——摘编自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综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面临的困难。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发展图书馆事业的社会意义。
每年的11月11日,原本是个普通的日子,却因为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寻常的意义,至今已成为全民购物的“狂欢节”。推动这-转变的技术条件是(    )
A . 高消费的狂热心态 B . 思想观念的转变 C .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D . 社会产品的丰富
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   )
A . 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 B . 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类构成威胁 C . 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 D . 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
  1992-1997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0%,1998年达到3.5%,1999年达到4%;失业率从1991年的6.7%降为1998年的4.5%,同期通胀率则由5%降至1.8%。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外部竞争压力的减小 B .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组建 C .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D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