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点题库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 . 原始岩画 B . 汉代帛画 C . 中国文人画 D . 民间绘画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京剧《秋江》在欧洲演出,演到半截,后排的观众都站起来,看看舞台上是不是真的有水。当他们看到还是那个平平的舞台,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便爆发出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上述情景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

A . 综合性 B . 程式化 C . 虚拟化 D . 现实性
下列有关书艺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B .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C . 宋代由于民族纷争,书法艺术毫无进展 D . 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

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满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

A . 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 B . 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C . 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 D . 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 . 绘画艺术 B . 戏剧表演 C . 篆刻艺术 D . 书法艺术
《梅兰芳》是一部中国人物传记式电影,该影片得到众多电影专家和学者们的高度评价,认为极具文化传播意义。京剧是全世界最关注的中国元素之一,而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说明

A . 京剧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的剧种 B . 梅兰芳因此被列入“同光十三绝” C . 京剧已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D . 梅兰芳对弘扬京剧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思潮,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是继先秦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时期。据这位学者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应该是(    )

A . 秦汉时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明清时期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

A .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 . 《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 . 《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 . 《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

A . 王羲之 B . 颜真卿 C . 柳公权 D . 怀素
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感情的是(  )

A . 篆书 B . 隶书 C . 草书 D . 楷书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

A . 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 . 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 . 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 . 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最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用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不成仁义在”等。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材料二 我国修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必不可得……朕(雍正帝)四方(土、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未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工作之人,即由每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苏州风俗考》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和晋商发达的原因。

  2. (2) 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并依据材料二指出请王朝强化这一政策的依据

  3. (3) 材料三反映了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对材料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

A . 行书 B . 草书 C . 楷书 D . 隶书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

A . 《离骚》 B . 《诗经》 C . 《庄子》 D . 《二京赋》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

A . 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 . 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 . 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 . 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B . 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 C . 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D . 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
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下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    )

 

A . 甲骨文 B . 篆书 C . 行书 D . 楷书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 .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 .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 .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的描述(  )
A . 魔术 B . 绘画 C . 戏剧 D . 诗歌
古典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全社会痴迷昆曲的拐点出现在康熙年间,昆曲与康乾盛世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不相吻合。文字狱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还有多少文人敢于冒本人与亲人被杀头的风险搞昆曲创作?道光之后,人们因亡国灭种的危险而焦躁不安,这样的心境又如何会喜欢哀婉缠绵的昆曲?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花部、雅部的区分,花部为京腔、秦腔、梆子腔等,雅部专指昆曲。徽班到京后,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道光年间,到北京加入徽班演唱的汉调演员逐渐增多,逐步实现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的交融。到1845年,徽班向京剧的演变已经基本完成了,只是当时还不叫京剧。

  1. (1) 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于哪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并指出它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昆曲衰弱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京剧形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