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知识点题库

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喜闻乐见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 . 白话文开始兴起 B . 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 .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 . 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 . 苏轼 B . 陆游 C . 李清照 D . 辛弃疾
在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 、林志玲联袂献上了歌曲 《兰亭序》,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书法名作《兰亭序》。下面有关该书法作品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是楷书精品,作者是“书圣”王羲之 B . 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C . 用笔率意恣肆,体现了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 D . 符合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观点
在学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后,同学小吴得到如下结论和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 春秋时期的《诗经》由孔子编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 楚辞和汉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C . 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D .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 .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B .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C .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见右图)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

A . B . C . D .

鉴于社会上的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中国孔子基金会决定征集“孔子像标准设计方案”,要求画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下图是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所画的《孔子像》。他的画最可能模仿的是(     )

A . 顾恺之 B . 王维 C . 吴道子 D . 郑板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材料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材料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材料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请回答:

  1. (1) 请按所给材料的顺序写出它们都是什么文学体裁?
  2. (2) 请指出材料二中文体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原因。
  3. (3) 请指出材料四文体的特点,并举出三位代表。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纪传体、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编写最常见的两种体例。下边是纪传体史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关于安史之乱部分的节选。阅读材料,指出这两种体例的区别,并说明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安禄山……少孤,随母在突厥中……二十年,张守畦为幽州节度,禄山盗羊事觉,守畦欲棒杀之,大呼日:“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守畦壮其言而释之。……以骁勇闻,遂养为子。……二十八年,为平卢兵马使。性巧黠,人多誉之。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玄宗益信响之。……十一月,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以诸蕃马步十五万,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

——《新唐书·安禄山列传》

春,正月,苏昆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二月……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道得风疾,遂留京师,家居不出。三月,辛巳,命给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癸巳,以苏昆王子悉诺逻为怀义王,赐姓名李忠信。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

阅读材料,指出这两种体例的区别,并说明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

A .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 .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 .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20世纪60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说明(   )

A . 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 . 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 C . 历史学家应像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D . 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
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 . 个人的情感 B . 真实的景象 C . 多彩的生活 D . 繁盛的社会
文艺创作有两个异常鲜明的走向,一是对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开拓;一是对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的抒发有所强化,后者主要源自文人自身的精神诉求。这些文艺创作的新走向应该同时出现于(   )

A . 先秦 B . 秦汉 C . 隋唐 D . 明清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 .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 .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依据材料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 B . 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 C . 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 D . 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

A . 小篆 B . 隶书 C . 行书 D . 草书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    )
A . 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 . 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 C .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 D . 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 .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 社会等级观念深化 D .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