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题库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

A . 发电机       B . 纺纱机 C . 电动机 D . 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

① 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②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③ 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④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 .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 .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 .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欧洲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实质性的理解是(  )。
A .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主要贡献 B . 企业家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C . 企业家们为航海活动提供了资金 D .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为什么到十六世纪才开始,而西方的影响又为什么到十九世纪才得以加强?我们必须记住,在十九世纪之前的二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向西发展到罗马,随后又散布到整个西欧并传入美洲;而中华文明则孕育于黄河流域,向南扩展到长江流域,随后并传播到中国的其他地区。因此,这两个文明的主流不是彼此接近,而是越来越远。只有当其中的一个文明获得了足够的力量和技术、并为着自身的利益扩张到另一个文明地区时,这两个文明才得以会合。

固然,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两个文明之间曾有过一些时断时续的交往。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后220年)与其同时代欧洲的罗马帝国都已相互有所闻。中国人尊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公元73年到102年间,活跃于中亚地区的中国名将班超甚至派遣了二位使节去寻找罗马帝国,此人到达了波斯湾。其他一些交往包括:中国的丝绸输入了罗马,而在公元120年和公元166年罗马的杂耍艺人和商人则到达了中国。在唐代(618—907年),景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了中国;而且,在唐、宋(960—1279年)时期,阿拉伯人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也十分活跃。在元代(1280—1367年),威尼斯商人马菲奥·波罗(Maffio Polo)和尼科罗·波罗(Niccolo Polo)以及后者著名的儿子马可·波罗(Marco Polo),都曾到过中国。在明代(1368—1643年),由郑和率领的远洋航海壮举,到达非洲东岸;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也在十五世纪中传到了欧洲。可见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的许多世纪中,中国和西方之间已存在了一些零星的交往。但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还有待于其中的一个能够作出到达彼方的持续推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在十六世纪开始的条件是什么?而西方的影响又为什么到十九世纪才得以加强?

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A .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 B . 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 . 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 .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下列对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 . 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 . 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 . 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阅读下列材料:

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阐述材料中关于16—20世纪地球“变”的认识。(说明:可以据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也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鸦片战争的爆发,顺应了英国哪一阶级的时代要求(    )

A . 大资产阶级 B . 金融资产阶级 C . 垄断资产阶级 D . 工业资产阶级
“1777年时,英国国民收入总额中,农林业占45%,工矿业占24%;1850年时,农林业下降到20.3%,工矿业则上升到34.3%……与此同时,工业、商业、金融、证券等资本主义化产业资本则从20.8%上升到48.9%。”这主要表明( )

A . 机器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急剧变化 B . 英国发展国民经济非常注意全面性 C . 工厂化使英国的生产日益趋向社会化 D . 产业资本比商业资本更能带来商业利益
《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饮食结构的变化 B . 人口增长的需求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
A .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 火车机车的发明 C . 万能蒸汽机的发明 D . 汽车的发明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
A . 丝绸之路开辟 B . 郑和下西洋 C . 新航路开辟 D . 富尔敦汽船试航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A . 蒸汽机的改良 B . 计算机的诞生 C . 相对论的提出 D . 电力的广泛应用
阅读如下“三角贸易”简图。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   )

A .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 . 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 C . 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 D . 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出现了,电力成为新能源。这说明(   )
A .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B .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C . 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D . 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
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中国外销青花瓷的一种,产量巨大,风格独特。国外屡见不鲜,国内却鲜有出土。“克拉克”一词源于1602年荷兰人虏获的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在这艘船上,装载有数万件风格独特的青花瓷。荷兰人把这些青化瓷公开拍卖,人们争相购买。克拉克瓷在欧洲的畅销从侧面反映出(   )
A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东方从属于西方 D . 荷兰取代葡萄牙
下表为20世纪不同时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人数统计表

国别

1901-1925年

1926-1950年

1951-1975年

1976-1999年

美国

3人

26人

69人

95人

德国

22人

25人

10人

13人

英国

11人

18人

27人

9人

法国

12人

5人

5人

5人

这表明美国(   )

A . 主导资本主义世界 B . 逐渐成为科技中心 C . 利用科技发展经济 D . 操纵诺贝尔奖评奖
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到里斯本、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等地的贸易航线。1567年,明朝政府准许百姓从事对外贸易。此后西班牙人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贸易。通过全球贸易渠道,大部分白银最终流入中国。此材料反映出(   )
A . 澳门成为明清经营外贸的唯一港口 B . 明朝政府坚持一贯的对外贸易政策 C . 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西欧 D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下表是欧美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表(100=每个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一千万卡植物性热量),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B . 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 C . 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D . 西方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