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知识点题库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   )。

A .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 . 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C . 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根源是

A . 民族危机的加剧 B . 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意识 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 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
曾国藩曾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勤远略’。”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镇压人民的反抗 B . 抵抗外来侵略 C . 发展民族工业 D . 维护清朝统治
蒋廷黻先生在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中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描述:“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请问下列选项中属于蒋先生所说的“少数人”的主张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实行民主共和 D . 提倡重视民主与科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财经网》对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专访:未来部分土地制度的改革将会被倒逼进行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3. (3) 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此时导致“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的原因是(    )

A . 世界经济大危机 B . 国民政府的掠夺 C . 中苏关系的恶化 D . 西方世界的封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7﹣1839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100万镑,1845年则增长到239万镑。……从1846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79万镑,比1845年降低了1/4.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100万镑,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材料三    15世纪末16世纪初,英国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

   18﹣19世纪,英国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随着1701年条播机的发明,开始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期,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 269万公顷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编自于新浪网《圈地运动》

    材料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18世纪英国小说家哥尔斯密在《荒村》中描述圈地运动前后一个村庄时写道:“甜美微笑的村庄,草地上最可爱的村庄,你的游乐消散,你的魅力褪光;在你的茅屋之间看见暴君的手,荒凉使你的翠绿罩上一片忧愁。”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3. (3)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圈地运动的进程及其对英国农村农民的影响,并谈谈你对马克思和哥尔斯密评价圈地运动的理解。

  4. (4) 在农村农民近代化进程中,中国与英国的途径有何主要不同?你认为农村农民走向近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到1940年,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3) 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对表格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地区

年份

四川

陕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1942年

936

170

49

49

63

1945年

2622

358

221

204

200

A . 为了平衡近代民族工业布局 B . 国民政府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C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D . 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
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    )
A .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C . 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 D . 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分析“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对表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224.1

1890年

108.2

1556.1

A . 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 B . 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 C . 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 D .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彻底瓦解
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的正确解读是(    )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 . 在这一阶段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B . 中国的工业结构仍不合理 C . 中国逐步卷入了资本上义世界市场 D . 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
A . 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 . 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 . 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 . 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劳动力转移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并分析对英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李鸿章在1863年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为此,他创办了(    )
A . 安庆内军械所 B . 江南制造总局 C . 轮船招商局 D . 发昌机器厂
对下列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A . 英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B . 美国借助中日战争中国输出枪械 C . 日本逐步加大对华经济扩张 D . 德日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下表是1914~1918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表中数据说明(   )

年代

进口火柴(万箩)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A . 社会环境影响工业化进程 B . 华商企业的经营模式滞后 C . 一战中轻工业发展最快 D . 政府经济改革成效显著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

44

五四运动

45

辛亥革命

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

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材料三:

——《观念史研究》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
  4. (4) 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1937年后,中国机械工业重新布局,国统区国营企业发展壮大。国民政府通过订货政策有力地扶植了机械工业,维系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生存。同时,还把一部分机械工业内迁至西南地区。可见,国民政府扶持机械工业重在(   )
A . 调整工业布局 B . 满足市场需求 C . 改变民企地位 D . 进行国防备战
阅读下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50﹣70年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 (3) 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你认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从秦二爷创业的结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