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知识点题库

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21%集中在武汉、天津。这反映出

A . 自然经济未受冲击 B . 轻工业发达 C . 工业实力强大 D . 产业分布不平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0年来,通过庆祝“世界母语日”来宣传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

——自甘堕落。

材料二  1637年,有记载的英国最早来华的商人,通过一位懂得中葡语言的通事,与中国人打交道。169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英国致力于打开中国市场。18世纪上半叶,随着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增加,广州英语开始“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广州英语在中国南方口岸发挥着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19世纪前期,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本或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汇》等。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1978年后,外语教育出现全面、持续的高潮。外语教育成为中外友好交往、合作的桥梁工程”。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英语”流行的历史原因。

  3. (3) 指出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的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原因。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B .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C . 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D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论主张产生的根源是(  )

A . 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B . 高额经济利润的刺激 C .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 . 清政府放宽经济政策

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 000

5 000

1845

8 019

13 220

1851

9 919

23 040

1863

11 869

83 264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材料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材料四 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请完成:

  1. (1) 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

  2. (2) 指出材料三中洪盛机器碾米厂的性质,并说明材料四中大生纱厂创办的背景。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材料四所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举措(   )

A . 目的是为了保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B . 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 C . 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 D . 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
骆晓会在《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中说:“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是(    )

①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②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

③西方经济大危机,经济陷入混乱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 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 . 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 . 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 . 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

A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 洋务运动的推动 C .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
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 B . 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C . 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D . 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下表反映了1920~1936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情况(单位:%)。据表可知(    )

年份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1920

7.37

92.63

1933

10.33

89.67

1936

13.37

86.63

A .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B . 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C . 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D . 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并逐步在近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

A . 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B . 英、美等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 .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清末官员、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

1876年,盛宣怀在湖北广济盘塘设立“开采湖北煤铁总局”。

1887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

1895年,奏设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于天津。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在改造汉阳铁厂时,向日本兴业银行借款,使大冶铁矿主权丧失。

1896年,奏设南洋公学(是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于上海。

1897年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1905年,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

1911年,盛宣怀升任邮传部大臣,他建议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转为中央领导。这个措施引起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发生了保路运动。盛宣怀命令各地加以镇压。

1913年,盛宣怀使汉冶萍公司控制权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使汉冶萍公司逐步走向没落。

1916年,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遗嘱将其家产的一半,捐赠为慈善基金。

李鸿章评价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孙中山评价“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鲁迅说他是“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李鸿章、孙中山、鲁迅三人对盛宣怀评价出现差异的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陈济棠是广东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治粤期间(1929年—1936年)对广东教育发展影响深远。以下是他的一些言行:

“一国之内,如不尊重学者,试问学术从何进步?文化从何增高?国将从何而立?”。

“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妻学以致用。”

“采取适宜的训练方法使乡村农民皆俱农业矿业之常识。”

“务使成年之人能够粗识本国文字,能够阅读书报”。

“教育须职业化,学生须劳动化”。

1934年,陈济棠要求各地恢复祭孔,并祀关岳,高喊“非恢复固有道德无以救中国”,并在全省中小学推行复古读经教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陈济棠的教育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陈济棠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1946年11月4日,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一新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该条约的“不平等”,主要是因为()
A . 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B . 条约没有规定中美两国的权利义务关系 C .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D . 条约没有反映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外商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共同特征是(    )
A . 资本主义性质 B . 私人经营 C . 使用机器生产 D . 产品完全投放市场
1878年,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    )
A . 自然经济的消失 B . 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 洋务运动的诱导 D .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878年12月14日《申报》记载: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此材料可印证(   )
A . 近代国人创办工业企业的起点 B . 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 C . 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 . 中国传统经济的强盛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   份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

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

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

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 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 (3) 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