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2011年上海书展”上发现一本汇集近千个如“达人”“杯具”“云计算”等新词的“潮词语录”,被媒体称为“新新文明现象”。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是(    )

A . 汽车的应用 B . 报纸的影响 C . 广播电视的推广 D . 网络的普及
2010年是中国电影业起步105周年。1905年,中国自行摄制了第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它的出现不能说明

A . 中国电影制作事业的序幕被揭开 B . 国粹艺术被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C . 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在中国出现 D . 中国的电影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
每晚7:30分,大家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又都等着看随后的天气预报,这反映了电视的

A . 传播资讯的功能 B . 媒体功能 C . 娱乐功能 D . 购物功能
《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A . 修筑铁路 B . 创办报刊 C . 放映电影 D . 开通电话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是(     )

A . 《一个国家的诞生》 B . 《浮华世家》 C . 《波将金号战舰》 D . 《泰坦尼克号》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①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②西方学说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
③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④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905年6月16日,天津《大公报》一则名为“活动电光影戏出售”的广告中写道:“兹由外洋运到新式电影机器一副,并影片六十余套,其景致异常可观。”这是“电影”一词的首次使用。1909年2月12日,该报又发消息称:“本埠电影翻新,南市富贵茶园内演各种电影五花八门,见者无不击掌称赞。”上述材料说明(  )
A . 1905年电影诞生 B . 1909年中国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 C . 电影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娱乐方式 D . 当时中国放映的全部是外国影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l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
A .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 . 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 . 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 .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和机遇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

A . 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 . 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 .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 . 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下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

A . 谣言散布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 B . 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C . 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 D . 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下列报刊中,与如图报纸同时期创办的有(  )

①《申报》   ②《时务报》   ③《昭文新报》   ④《中外纪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 D . ③④
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
A .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 .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话方式 C .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位同学的研究性学才报告中,有以卜儿个小标题:“默片时代”“有声时代”“黑白时代”“彩色时代”。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B . 电影的发展历程 C .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D . 电视的发展历程
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普及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
A . 垃圾信息充斥 B . 网络犯罪出现 C . 网络世界诱惑青少年 D . 严重污染环境
在纪实影片《帝国的毁灭》中有如下片段:秘书打错了字或做错了其他什么事,希特勒总能宽大为怀;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对狗有着深情厚谊的人。这些情节主要依据历史学家的著作和希特勒女秘书的回忆录设计拍摄。对影片创作合理的解释是(    )
A . 艺术作品一定要反映真实的历史 B . 作者意在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C . 希特勒不愧为有教养、受人尊敬的领袖 D . 作者企图颠覆人们对希特勒的固有印象
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影事概略

1896年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1905年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段)

1927、1930年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20世纪50,60年代

《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20世纪80、90年代

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 .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20世纪初年,中国官办报纸一时称盛,而民办报纸更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计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日本东京和上海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    )
A . 中国新闻媒体获得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 B . 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巨变 C . 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D . 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下表是选自中华民国时期的报刊《生活》周刊和《大众生活》周刊上与观众互动信箱栏目对社会问题关注点的统计情况。其解读正确的是(    )

主题

《生活》(1926—1933年)总数:77篇

《大众生活》(1935—1936年;1941.05.10)总数:139篇

数量(篇)

比12.

数量(篇)

比12.

恋爱婚姻

31

40

1

0.7

人生修养

7

9

1

0.7

抗日救国

11

14

57

41

教育问题

5

6

10

7

国内政治改革

6

8

54

39

国际事务

1

1

13

9

①报刊已经成为民众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主要途径

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关注焦点从个人转向社会

③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民众关注焦点变化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的支持赢得民众的关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