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 知识点题库

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青铜文明, 四川有一独特的青铜文化, 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它大致处于(   )
A . 原始社会末期 B . 夏朝 C . 商周时期 D . 战国时期
电影《2046》中有2046列车上超时空的表现,一直到公元2046年,那班神秘列车依旧定期开往2046……。你认为人能不能超越历史(  )
A . B . 不能 C . “踏上列车”能 D . 乘坐“宇宙飞船”能
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早期智人是(    )
A . 中国的北京人 B . 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C . 广东的马坝人 D . 湖北长阳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中国官员出于礼仪,带他从外城沿着御道去晋见皇帝。当他穿过第一道城门大清门的时候,他看到了高大的红色城墙,金色的琉璃瓦,远远望见的是天安门。穿过天安门,中间是北京最高的城门午门,当你越走近午门,人显的越渺小,这时使节的心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穿过午门,远远望见的是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和金瓦红墙的端门,穿过端门,终于进入紫禁城,前面是通往太和殿的最后一道门太和门,穿过太和门之后,高高坐落在三层白色石阶上的太和殿呈现在眼前,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材料二  在平津战役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北平后来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材料三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更因为对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1957年,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拆除,如今仅有3座尚存。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30万座左右,目前仅剩约10几万座,被政府列入重点保名册的院子,只有几百个。北京永远失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被拆除的城墙位置现在是北京核心的二环路,外面已经发展到了六环了。故宫、天坛等保存完好的单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这些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现状又是如何呢?2007年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游客近11.48万人次,超过最大容量2.3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故宫建筑的特点。
  2. (2) 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故宫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实质。
  3. (3) 从材料二、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有哪些?
平遥古城形成现在的规模是在(   )
A . 唐代       B . 元代 C . 明代 D . 清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 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以此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的权力结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慈禧太后对改革持怎样的态度?

  2. (2)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其共同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改革结局,分析康有为在寻求改革领导力量的策略上有何缺陷?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

下图是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的情景,这是为了(  )

A . 迫使德国支付赔款 B . 瓜分德国的殖民地 C .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D . 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 . 阿拉伯河河界存在争端 B . 伊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 . 两国居民宗教教派不同 D . 两国之间民族矛盾严重
秦始皇自继位秦王开始,就为自己修建庞大的陵墓,其根本原因是


A . “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丧葬观念导致的 B . 象征着皇帝的唯我独尊 C . 再现自己统一六国的辉煌 D . 让后人记住自己一生的功绩
“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凡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德国纳粹党的这个纲领体现了


A . 复仇主义倾向 B . 种族主义倾向 C . 沙文主义倾向 D . 民族主义倾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请回答:

  1. (1) 概括戊戌变法法令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有何弊端。这些弊端说明了什么?

  3. (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旨在强调(    )

A . 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 B . 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 C . 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 D . 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
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改革(    )

A . 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 . 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 C . 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D . 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即现代化的过程,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种现代化模式启动背景的比较

项目

西欧—内源性现代化

东亚—外源性现代化

1.前现代传统结构的状况

多元型等级结构,封建庄园与自治城市并立,新生的资本主义因素从内部引起旧制度转变

一元型专制结构,王权与小农经济牢固结合,旧制度在外来因素的冲击下逐渐解体

2.外部环境

面对相对稳定的分散的农业世界,国际发展差距和技术差局都不大

面对激烈竞争不断扩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发展差距和技术差距愈来愈大

3.人口背景

人口增长出现在工业化启动之后,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5%-15%

人口高增长出现在工业化启动之前,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0%-30%

4.文化背景

同质文化(犹太—基督教文化)的自我革新与扩散

外来异质文化(现代西方文化)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渗透

5.现代化启动的内部条件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

6.现代化启动的外部条件

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

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

7.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

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

8.现代化的中心角色

新兴的市民、商人、企业家、制造商等分散的社会群体扮演中心角色

现代民族国家、改革政党等有组织的社会主导力量

9.现代化的主流模式与战略

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非自主型的中央统治经济或混合经济;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从以上表格的“项目”中任选两个角度,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西欧和东亚的现代化启动进行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初到一战结束为止,共建立了500多个国际组织,但这些组织并不具有政治上的约束力。一战的恶果让大家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8年要求建立某种国际组织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随后表示赞同并倡议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国联正式成立,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作为国联的发起国,美国却拒绝加入国联,对国联采取孤立态度,认为美国如果加入了国联,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随美国联影响力不断扩大,美国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中开始处于被动地位。一些美国人和非官方组织不断主动参与到国联的各种委员会之中。20年代和平主义运动兴起,一些人士不断游说政府加强与国联的合作,美国政府开始逐渐承认国联的地位并派出官方代表参与国联事务。

——据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 (1) 根据材料,说明国联成立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对国联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
A . 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 B . 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 . 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内容规定的 D . 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完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1861-1919)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积久利兴,获有盈余,然其修路之款,实贷自英,修路之人,亦聘于英。更不得不力任其难,勉负重望。于是昼则手胼足胝,夜则绘图计工,困苦经营,其成功之迟速利钝,初何暇计耶?……前尘回首,如在梦寐中!盖始则几忘其难,继则不敢畏难,且直欲自秘其难。浸假中道而废,其不贻笑于邻国者几希!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序》

材料二  天佑毕生致力于工学,仅就本职之范围,而言以上三端(注:提请奖励、振奋中华工程师学会;慎选管理俄路事宜代表;继续督办汉粤川铁路事宜,维护中国铁路权益)……天佑生性钝拙,从事路工始终垂三十年,只知报国,从不敢殖产营私,平日训诫子弟,一仍以工学为目的。

——中华工程师学会《詹天佑先生纪念册·遗呈》(191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要克服哪些困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技术创新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詹天佑在去世前口授《遗呈》所念念不忘者何事?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的优秀品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

上中(仁人)

上下(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

孟子屈原荀子

子贡范蠡廉颇

老子商鞅韩非

齐恒公吕不韦荆轲

秦始皇李斯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奥运会开幕式上,随着这四句昆曲唱词拉开了礼乐篇章。昆曲在明代曾辉煌一时,但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轻歌曼舞的昆曲逐渐走向了衰落,主要原因是(   )
A . 曲高和寡,仅流行于社会上层 B . 戏曲演出有伤风化,受到禁止
C . 明清时期流行小说,戏曲不受重视 D . 被京剧所取代,仅在地方流行
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距今约有5500年的历史。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都在5000年左右。这一发现(   )
A . 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 B . 有力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 C . 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 D . 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