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知识点题库

从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   )

A . 艺术不能脱离群众 B . 艺术形式应保持原有的风貌而不需要随着时代变化 C . 艺术门类之间应互相学习、兼收并蓄 D . 艺术应随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
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演员分工,称“脚色”,脚色各有名目,在戏曲中扮演男主人公的称为(    )


A . B . C . D .
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合为(   )
A . 大明宫 B . 大清故宫 C . 明清故宫 D . 清明故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颐和园是近代历史的见证,晚清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或发生在在颐和园,或决策于颐和园。请阅读下列关于颐和园的介绍:

姓名:颐和园

曾用名:清漪园

别名:夏宫

年龄:约250岁

住址:北京西郊

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

特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简历:(1)清乾隆工程开始。(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3)慈禧重建(1888)(4)甲午战争再遭洗劫。慈禧再次修复(5)新中国迎来新生。1948年

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世界文化遗产(1998)

材料二

Picture_x0020_2                _x0000_i1036

图一  慈禧太后画像                  图二  德和园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见证。”
  2. (2) 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有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京剧形成于何时?它是如何崛起的?
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
A . 秦始皇陵的发现 B .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 C . 阿房宫 D . 十二铜人
兵马俑是在秦始皇陵的哪一边并面向哪个方向(   )
A . 东、东 B . 西、西 C . 南、南 D . 北、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铟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材料二

                        

表情坚定自信,从容自然的秦俑                   一号兵马俑坑


  1. (1) 据材料一,说出该建筑的位置并概述其规模特征。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
  2. (2) 据材料二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二分别具有什么价值?
  3. (3) 两则材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09年,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共接待游客和朝佛群众78.25万人次,比上一年增加62%。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 长喻达瓦说,除布达拉宫外,罗布林卡去年接待游客和朝佛群 众人数也达到了47.08万人次,这一数字比上年增长了72.4%。布达拉宫珍宝馆从去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至年底,累计接待游客2.8万余人次。

近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先后两次对布达拉宫进行维修,总投入超过2亿元,第二次维修于去年正式结束。从2003年开始,西藏对布达拉宫实施了每天接待游客和信徒人数不得超过2300人的限客措施。

                                              ——摘自2010年2月6日新华网

请回答:

  1. (1) 布达拉宫的前身是什么?西藏哪位统治者改称为布达拉宫的?

  2. (2) 布达拉宫建筑群包括哪三个部分?

  3. (3) 除布达拉宫外,西藏还有哪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

古埃及人最早创造了人类文明,关于其社会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最早建立了统一国家 B . 最早确立了中央集权专制的统治形式 C . 最早发明了文字系统和书写材料 D . 最早发明了全身麻醉技术
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 .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 . 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 . 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中国秦朝因长城和兵马俑而名满世界,这些举世闻名的工程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

A . 繁多的赋税 B . 沉重的徭役 C . 苛刻的兵役 D . 土地兼并
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2. (2) 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3. (3) 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康熙皇典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徐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根据《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整理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枉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材料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童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演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萧默《建筑的意境》

  1. (1) 概括材料一中《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定当时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以故宫为例,予以说明。
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该长城(    )

①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②全长五千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

③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④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长城与长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的53年,是汉长城迅速扩展的年代,可以说汉长城,实际上就是汉武帝长城。汉武帝用了短短12年时间,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三四千里障塞亭燧,设置了组织严密的屯戍机构,新开辟了河西四郡,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汉长城使“边郡烽火候望严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19世纪70年代,李鴻章等人主张放弃边寒防御,腾出钱来支持海军建设。左宗棠斥其短见,指出放弃西北边疆是自毁长城,……1885年,左宗棠逝世的消息传开后,百姓“扼腕嗟叹,皆谓朝廷失一长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登长城后指出:“长城己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

——整理自马建华《长城》等

材料二: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长城见证了东亚地区冷战结构的最初松动。②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据吕乃澄《大棋局:中美日关系风云五十年》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修长城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的作用,并指出“汉武帝长城”的历史地位。
  2. (2) 阅读材枓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根据所学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拆除两国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左宗棠所体现的“长城精神”的内涵。
“中国5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有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的历史见证。”该材料描述的是(    )
A . 布达拉宫 B . 平遥古城 C . 故宫 D . 颐和园
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和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材料二:京郊众多皇家园林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明朝时北京汉地文化为主的自然、人文景观,更随着清代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统一而形成了多文化景观的复合体……皇家建筑中必有各种宗教的佛堂寺庙,清漪园的宗教建筑之多,在皇家园林中数一数二,堪称佛国天堂。有的佛寺成为一个景区或主要景区内的主景,甚至是全国的重点和构图中心。这与当时为团结笼络蒙藏上层人士以确保边疆防务、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也有直接的关系。

——据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整理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列举①“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景区”或者②“颐和园后山后湖景区”中的两个相关建筑,并指出其建筑特色?用一句话概括“多文化景观”所凸显的政治意义。
  3. (3) 结合所学,请指出清政府如何加强对西藏地区的联系和管理?
轴线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组织中最古老最有约束力的手段。下列对颐和园中轴线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万寿山前山景区由两条平行的轴线统领 B . 后山中轴线主体建筑体现汉族建筑风格 C .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轴线的最高点 D . 东西轴线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战国、秦汉、明朝)的长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6

图1

图片_x0020_100007

图2

图片_x0020_100008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长城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东西方龙的形象和传说源远流长但差异巨大。中国龙形象威严,能呼风唤雨,保一方风调雨顺,或者象征着无上皇权;西方龙面目狰狞,喷火伤人,掠夺和看守大量的财宝,屠龙成为骑士们的无上荣耀。这体现了(    ) 

 

A .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B . 东西方文化中具有神权色彩 C . 宗教信仰决定了文化的特色 D . 东西方文明模式的巨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