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知识点题库

平遥古城位于(   )
A . 山西省 B . 河南省 C . 陕西省 D . 甘肃省
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是( )
A . 平遥古城 B . 燕京县城 C . 轮台县城 D . 廊坊县城
明清时期晋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 . 太原 B . 邯郸 C . 长治 D . 平遥
西递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是(   )


A . 尊爱堂 B . 敬爱堂 C . 长老堂 D . 敬斋堂
安徽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

A . 凤凰古城 B . 丽江古城 C . 西递宏村 D . 平遥古城
徽派古建筑中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饰的是(   )


A . 砖雕 B . 石雕 C . 木雕 D . 泥雕
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

A . 是消极被动的 B . 是潜移默化的 C . 是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 D . 是有形的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是埃及国家的象征和人民的骄傲。至今,它依然屹立于

A . 尼罗河流域 B . 印度河流域 C . 两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阿布辛拜勒神庙不仅是埃及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了解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因为


A . 神庙殿堂和长廊及石柱上雕刻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战争场面的图案和文字 B . 神庙建有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C . 神庙中保存有埃及的编年体史书 D . 神庙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亲自修建的
阿布辛拜勒神庙最精妙之处是


A . 人工在崖壁上雕凿而成 B . 精美的浮雕 C . 神奇的文字 D . 每年春分和秋分,阳光会射入神庙内部照亮最里面供奉的四座神像
安徽商人素有“儒商”之称,这是因为

①他们在行商中不忘“业儒”  ②他们在行商中自觉用儒家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信守儒家传统“重本轻末”信条   ④注重对子弟的教育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西递和宏村是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两者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②都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③村落水系都是以人工水系为主④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对称是指一种同形同量的形态,对称性的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富有重力感,对称往往与均衡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健康和平静的均衡感。下列项中布局讲究对称特点的是(    )

①平遥古城

②颐和园

③布达拉宫

④明清故宫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平遥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

①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②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③精巧秀丽,安全舒适

④“三雕”精美,典雅俊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与2008年公布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的城市功能日益健全,人民生活条件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城市文化遗产的破坏程度却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不断激化

——康婷婷《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平遥古城的保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典范,简述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
下图是中国某文化遗产地图,该文化遗产(    )

①是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宏村

②反映了北方民居华丽舒适与安全的特点

③建筑择地特点是夹溪筑屋,注意对水的利用

④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城市和建筑的规划思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①以《周札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礼制营建制度的规划)。②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规划理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上的对比.也体现了封建的伦理原则……《春秋谷梁传》中就有了对建筑物装饰色彩的等级划分。从春秋到清代,其间有一些变化……

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潮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阔。约占全固四分之三·”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中的两座城市为例概括古代东两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加以阐述:①明清故宫的规划如何体现儒家传统礼制?②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建筑语言文化的选择是一种传统、美学、地理文化的选择,也是一种制度、观念、哲学文化的选 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西岐山周原有一周天子宗庙建筑遗址。整个建筑布局由南而北为影壁、门道、前堂,过廊居中,后边为后室,南北构成一中轴线;东西两侧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称;由前至后又形成前院、中院和东西小院,中院和两小院四周有回廊,布局井然有序。

——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故宫建筑遵循传统礼制而建,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紫禁城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这条中轴线上。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豪华,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着其他次要建筑。 宫内的建筑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布置。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不论是前朝还是后寝,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

——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三

    雅典卫城的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布局自由活泼,没有明确的轴线。尽管卫城呈现不规则 的布局,景观画面并不对称,但整个建筑群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卫 城因帕特农神庙的统率作用而成为一个整体。帕特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形制最庄严,雕刻最丰富,色彩最华丽,风格最雄伟。卫城的其它建筑物如伊瑞克提翁神庙,装饰性强于 纪念性,起着陪衬和烘托的作用。总而言之,雅典卫城建筑群的整体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 原则。

—— 据谢飞飞的《雅典卫城建筑群布局特色》等改编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归纳陕西岐山周原周天子宗庙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原则,并 列出这一文化原则在中国明清时期传统的人类居住地中被充分遵循的两个实例。
  2. (2) 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指出北京故宫“外朝”与“内廷”建筑风格的显著区别,扼要分 析北京故宫与雅典卫城在整体布局上的主要差异。
  3. (3) 关于北京故宫与雅典卫城建筑语言文化的选择,不少人认为这就是古代东、西方国家两种不同 制度、观念、哲学文化选择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种认识可供选择讨论:

    ①北京故宫体现了礼制等级和皇权至尊的思想,请结合北京故宫建筑所体现的重要政治理念予以 阐释。②雅典卫城体现了人文主义倾向,请结合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予以说明。

明清建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缕灿烂的阳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明清的工程制度更加严密,而且官式建筑已经定型,并遵从僵化的程式,共中包括大型木料的匮乏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明清时期的大木构架艺术形式和技术难度开始降低并走下坡路,与唐宋时期的木构建筑相比,建筑整体造型变得呆板和僵硬。但是,当时砖瓦的普及,使这一时期的建筑外观色彩富有变化。

——摘自王其钓《华夏营造中国古代建筑史》

材料二  建筑群体空间布局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轴线对称式布局和体量均衡式布局。轴线对称式布局即以中轴线为主体,其中沿直线布置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群的惯用手法。

生活要求是古往今来所有建筑所遵循的规律,但在居民建筑中表现尤为突出。以典型住宅的北京四合院为例。进门为外院,外院的南面为倒座房,作为外客厅及杂物间使用。外院与内院间有转增及垂花门分隔,一般客人不进入内院。进垂花门为内院,正斤为内客厅,作为家庭集会使用。二进内院的正厅为家长住房,厢房为晚辈用房。后院栽植花木或盆景。这种布局不仅通行于北京,从东北、华北一直到云南,很大一片区域居民都是采用四合院。

——摘编自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建筑造型变得“呆板和僵硬”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明清的工程制度更加严密”的政治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民式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以宏村承志堂为例加以说明。
如图所示是诸暨斯盛居,为清代光绪年间富豪斯元儒所建,整座建筑以正厅为中轴线,八个四合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贯通,为主人及四个儿子所居住。整个建筑依山面溪而立,粉墙青瓦马头墙,宅内有砖雕、木雕、石雕,具有徽派建筑的典型特点,其中“百马图”、“孝子图”等十分精美。图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图片_x0020_100003

①以孝为先的传统儒家思想  ②男尊女卑的封建等级观念

③聚族而居的大家族特色  ④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人居环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