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持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平遥古城内保存着3997处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其中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建筑历史,这些古老的民宅既是中国汉民族北方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又有其独特地方特色,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1. (1) 由材料概述平遥古城具有什么价值和特点?
  2. (2) 平遥古城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安徽省有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是(   )


A . 西递 B . 宏村 C . 中村 D . 北村
承志堂是宏村一幢大户住宅,有“民间故宫”之誉,系清末大盐商(   )的宅院。

A . 汪思齐 B . 汪仁雅 C . 汪定贵 D . 汪彦济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 (2) 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3. (3) 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金字塔建筑群的社会文明价值最主要体现在

A . 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B . 吸引学者和科学家前来进行实地考查和科学探索 C . 向世人昭示着古埃及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 D . 吸引人们去解开千古之谜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因此法老一继位,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最有作为的法老之一,他的陵墓应在

A . 吉萨地区 B . 金字塔内 C . 开罗附近 D . 王陵谷
关于狮身人面像(右图)的传说实际上属于



A .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范畴 B . 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范畴 C . 雕刻艺术的范畴 D . 金字塔的一部分
图片反映历史,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一的建筑理念是什么?仔细观察图二,归纳故宫建筑群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2. (2) 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色?

  3. (3) 分别概述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

道光三年,雷履泰创办的“日升昌记”票号,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

A . 保险公司 B . 银行 C . 通信公司 D . 交罐
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 . 晋商活动范围广 C . 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D . 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平遥古城遗产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自然景观

要素

人文景观要素

非物质文化要素

黄土地、河流和农田等

商业建筑

宗教建筑

政治建筑

生活建筑

地方手艺、宗教信仰和社会传统等

票号、店铺

文庙、武庙、城隍庙、清虚观

城墙、县衙

民居

——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

材料二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的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张桂泉《平遥古城》

材料三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

  3. (3) 有人认为,平遥古城只是在票号方面独树一帜,其他要素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有,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特色有限。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

下图是西递村口的标志性建筑,过去有十多座,而今仅存此一座,此建筑是

A . 西递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B . 举行宗法礼仪的场所 C . 胡氏家族的大门 D . 徽州商人所建的私家宅院
在黟县古村落中,众多的牌坊是吸引游客目光的景观之一,其中用来表彰妇女节孝的牌坊是


A . 功德牌坊 B . 贞节牌坊 C . 木制牌坊 D . 石牌坊
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 . 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 . 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 . 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 . 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2. (2) 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3. (3) 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梁启超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夸于世界人之前。”晋商被梁启超“夸于世界人之前”主要是因为(    )
A . 晋商是中国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B . 按照地域组成商帮,会馆遍布世界 C . 平遥古城建筑布局体现传统礼制 D . 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兑汇一纸通行
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下列建筑遗产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长城        ②秦始皇陵        ③颐和园          ④皖南古村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陕西岐山有一周天子宗庙建筑遗址。整个建筑布局由南而北为影壁、门道、前堂,“过廊居中,后边为后室,南北构成一一中轴线:东西两侧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称:由前至后又形成前院、中院和东西小院,中院和两小院四周有回廊,布局并然有序。下列建筑文化遗产中,也具有这一布局特色的是(   )

①秦始皇陵中的陵园建筑             ②北京紫禁城的故宫建筑

③平遥古城的古民居建筑             ④西藏大昭寺的主体建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中国南北方传统民居各具特色,又有相似之处。下列不属于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民居共同建筑特色的是(  )
A . 呈二进、三进等院落式布局 B . 反映传统文化中的礼制观念 C . 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 D . 兼具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了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到4296处,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3154家,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文化建设70年‘大数据’”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