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知识点题库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无人能对,王安石借用王籍原诗“鸟鸣山更幽”来对。这样对仗体现了(   )

①联系的观点                    ②静止和运动是统一的

③静止和运动是对立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1969年屠呦呦从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2000余方药基础上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青蒿素的研究过程表明(    )

①民间方药是青蒿素研制成功的来源

②青蒿素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青蒿素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民间方药是在对抗疾病中获得的主观性认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道尔顿惊奇的发现自己与周围人存在色觉上的差异后,不但没有陷入苦恼,反而像探索其他科学问题一样,不断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深入研究它的缘由,逐渐认识到他和他的弟弟两人都是色盲患者,并因此成为色盲的发现者。这一过程表明(    )

①真理并不确定,因为它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决定实践的发展

④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干事创业要勤勉尽责。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能简单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能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这是由于(    )
A .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下面漫画中的大学生“村干部”(    )

A . 知道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 认真学习工作理论 C . 忽视了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D . 背离了认识的目的
为丰富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2017年某市教育局给全市中小学生安排两项特殊的家庭作业。“一是‘我们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二是‘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作业,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安排两项特殊的家庭作业的哲学依据是(  )

①认识决定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与其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研究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外,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和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经考古发掘,发现酒务头墓地是商代晚期高等级墓地。该地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修正了学界以往认为晋南地区缺少晚商遗存的认识。材料旨在强调(    )

①考古发掘是晋南地区存在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基础

②晋南地区是否存在晚商遗存的认识受实践水平限制

③人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化的特点

④晋南地区没有晚商遗存的认识是错误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完成了环拍,成功向地面发回世界首张月背全景图,科研人员根据降落相机拍摄的影像图,完成了着陆点周围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这是人类认识和研究月球的重大突破。这说明了(    )

①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科学实验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发现了由抗病蛋白组成的抗病小体,并解析了其处于抑制状态、中间状态及五聚体活化状态的冷冻电镜结构,从而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为将来更好地利用抗病蛋白培育抗病植物提供了新的机遇。这表明(    )

①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②实践发展为认识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条件

③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④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指导人们造福社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习:《说文》解曰習:“从羽从白,数飞也。”会意字,意为小鸟反复地练习。说:同“悦”,发自内心的喜悦。“学到了知识,及时地学以致用,不也很快乐吗?”这句经典告诉我们(   )

①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 ②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

③学以致用,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 ④学以致用,发挥实践对认识的指导作用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河北曲周饱受旱、涝、碱、咸综合危害,是一个连“老鼠路过都会含着泪离开”的地方。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盐碱最厉害的张庄村建立治碱实验站,他们挽着裤腿,背着自己的行李,蹚着泥水进村,与老百姓一个锅里吃饭,一身泥、一身汗地在盐碱滩上摸爬滚打。47年来,农大师生靠着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持续把“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科技兴农事业发扬光大。从最初的改土治碱,到帮助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再到推动产业化经营、绿色发展,始终聚焦曲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撷取科研素材,凝结科研成果,用科研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三农”发展,让学问走出书斋,散放出强烈的实践之光、科技之美。曲周实验站不仅科研成果丰硕,还先后走出两任农大校长、3位院士,培养出50多名教授、500多名研究生,也为当地贡献了5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使得科研成果得到广泛推广。

习.平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同“一国两制”实践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基础,在爱国爱澳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是“一国两制”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根本保障。澳门爱国爱澳的社会基础来自于导向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首份施政报告,就旗帜鲜明地把“加强推进爱国主义和公民意识教育”列入施政目标。特别行政区政府陆续制订实施《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非高等教育阶段“爱国爱澳”教育实施纲要》《非高等教育范畴德育政策》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修订《国旗、国徽、国歌及区旗、区徽的悬挂及展示》,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特别行政区政府规范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品德与公民》和《历史》列入必修科目或内容。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多个赴内地交流项目,增进师生爱国情怀。这包括广泛与内地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开展“认识祖国、爱我中华”项目,资助6.5万名师生到内地专题研习。通过这些交流、研习活动,让澳门师生对内地各领域有更全面和动态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意识。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如何增强青少年爱国意识的。
  2. (2) 有人认为:“广大澳门同胞素有爱国传统,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最重要原因。”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3. (3) 爱国主义是新时代公民精神的基石,请你就自身如何增强爱国意识列举三条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2020年9月13日习.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时代新人大规模地涌现出来。这些新人的“新”,不仅是生活和工作形态的新,也不仅是社会身份的新,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新,是新的精神气质、新的生命追求,是在多元文化思潮中对自我、对生活、对中国与世界新的认识和新的想象,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行动与实践。新人的身上体现着新的创造性、革命性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理想激情。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就是认识时代反映现实,有力地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的形象,以文学创作向改革先锋,科创英模,抗疫英雄致敬!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迫求直理的知识'谈谈对'‘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貴精神财富”的理解。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文学艺术有责任塑造和讴歌新时代英雄形象的原因。
  3. (3) 假如某班举行“致敬英雄,放飞梦想"主题班会,请同学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疫工作总要求,为科学战“疫”指明了方向。中医药专家和人才作为中医药科普传播的重要力量和传播主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发挥科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传播的内容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优传播内容,增加优质科普知识供给,使民众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应用中医药防控知识,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注重传播路径的创新改革和路径研究,利用新媒体矩阵来拓宽中医药知识的传播方式,加快中医药科普速度。

最后,要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直入人心,就是要把深奥的知识讲浅显,将复杂的道理弄简单,使枯燥的内容变有趣,通过设计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组织中医药文化活动,把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中医药文化和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

这场科学战“疫”正是中医药科普走进百姓生活的契机,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广大中医药界人士做大做强中医药科普知识传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宝贵的中医力量。

  1. (1)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过程的合理性。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中医药文化在科学战“疫”中能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3. (3) 某班举行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若你是其中一员,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近年来,人们常抱怨“现在的西红柿没有以前的味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美联合科研团队历时四年多,对一百多种番茄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品尝实验和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丢失是导致番茄口味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一发现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这说明(   )

①科学实验是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番茄口感下降问题的基础

②发现番茄风味品质是变革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

③番茄风味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其的过程具有反复性

④科学家们的主观能动性是能否成功改良番茄风味的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 .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制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培育“量质提升”稻种的公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中国发展更加聚焦“美”,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在广表大地绘就美好生活、美丽中国、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画卷。这说明习.平经济思想(    )

①把握了当今时代的脉搏,是指导社会实践发展的真理

②坚持从科学理论出发,维护和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③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是科学理论

④以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具有直接现实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