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冲突时的选择标准 知识点题库

“获得感”作为政治理论体系中一个带着新鲜生活气息的词汇,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屡屡提及。之所以强调民众的“获得感”,是因为(    )

①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成败的最高价值标准

③民众获得感的增强是经济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

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求出发,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这意味着(    )

①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②做事情要从老百姓的愿望出发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超越历史条件

④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和长久保障。民心若要相通,就得愿景相同、诉求一致,利害相关、荣辱与共,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至少有一个最大公约数。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    )
A . 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B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人们立场的影响 C . 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遵循客观规律统一起来 D .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纪念日。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倡导“天下为公”,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终生。他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了维护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时刻都没有停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的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材料二: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其爱国思想.继承其革命意志.发扬其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1. (1)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革命追求的理解。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
  3. (3) 为缅怀孙中山先生,请你在微博上发两条主题倡议。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但是也有市民对垃圾分类不理解,认为小题大做,意义不大,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推进任重道远。这体现了(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基础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资源与垃圾,不过是人类从自身的角度对事物的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垃圾经过回收再利用成了资源。这说明(   )
A . 事物有无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与行为选择 B . 评判事物价值的大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 C . 全面把握事物属性有利于事物价值的创造与转化 D . 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決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从哲学上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决定( )

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积极回应社会民众的关切

②依据当前防疫工作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现实力量

③发挥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保障人民群命生命健康安全

④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引导人们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随着拼多多上市,低价商品热销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将其解读为消费降级,有人认为这是人们更加注重性价比的体现。对这一现象产生分歧的哲学依据是(   )

①真理包含谬误成分②人们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③真理性认识都有自己适用范围和条件④认识受主客观影响而有所不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分阶段分地域稳步推进。2019年,广东等8省份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采用“3+1+2”方案。

高考改革以生为本,从尊重学生兴趣、特长角度出发,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然而,“3+1+2”方案规定物理或历史为必选科目,引发是否重回文理分科老路、限制考生选择权的争议。专家认为,传统文理分科模式下,学生只有2种选择,现在“3+1+2”给学生提供了12种选择,增加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选择自由。学会选择,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规划自己人生,是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行之路,关乎整个国家未来竞争力。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可以通过进一步论证和研究,做出科学的研判和选择,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1. (1)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上述高考改革方案存在争议的原因。
  2. (2) 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就如何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提两条建议。
讽刺漫画《临机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树立创新意识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维、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国。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020年9月,习.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这表明(  )
A .   要求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 B . 应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C . 检验方针政策好坏的标准是人民的主观意愿 D . 出台好的方针和政策是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
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统筹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   )

① 要用分析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确保规划编制客观性

② 规划的普遍性和发展的特殊性相互联结推动事物发展

③ 国土规划编制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 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书家训,是良好家风的有形载体。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峥嵘岁月里,一代代共.产.党人所建立和倡导的红色家风,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在与父母书中这样表达初心——“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抗日烈士赵一曼舍子从容赴国难,留下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的谆谆教诲;江竹筠在渣滓洞殷切希望孩子“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志愿军战士李征明为胞妹画出“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的大义大爱;24岁的王焯冉在执行任务前给父母写下“来生好好报答你们”的家信,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践行了当代军人的铮铮誓言……这些革命烈士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血脉基因,既是抵万金的“家书”,又是重如山的“教科书”。

各地纷纷开展“品读英烈家书,传承红色情怀”的系列活动,在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中,以这些家书为镜,观照自身的不足,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当代青年要重读红色家书,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革命家书对塑造红色家风,守护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作用。
  2. (2)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青年人应该如何沐浴红色家风,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3. (3)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请围绕这一主题,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写一篇短评。

    要求:

    ①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②观点正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③字数在200字左右。

针对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民生问题,2021年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文件提出了开展深化医改工作的重大政策,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这说明(   )

①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才具有正确性

②做好医改工作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

③医改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制约民生事业发展

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制定政策的根本动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材料一:2021年,全国各地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

事、英雄故事。有的学校通过思政课、班会等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追寻红色记忆,感受中国

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感受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有的学校组织青年学

生观看影片《长津湖》,让学生通过浸入式体验教育,感受革命前辈不畏强敌、英勇战斗、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

材料二:在世人眼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似乎永远伫立在稻田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也从来没有脱下过他的白大褂。袁隆平、吴孟超两位科学巨匠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精神遗产-科学家精神。他们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以开创性的研究,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对科学家精神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巨子已去,精神永存。老一辈科学家犹如灯塔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如今纵然巨星陨落,但灯塔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会继续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前行的方向。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分析各地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的文化价值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说明科学巨匠的精神遗产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网事·总动2021”二本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于2021年6月18日启动,从未自全国各地的18位(组)供运人中评选产生10位(三)季度形动人物。

运过走访挖握、各机构物养候选人事边,我们对“形动”的含义有了具体的、多层面的理解:“现代农民”用互联网思维帮助贫国户脱贫致富是感动;医师用幽默该谐的方式普及医学常识是感动;从世代摘鱼到转产上岸做长江生态恢复守护人也是感动。

在本次评选中,有50岁创业,72岁仍然奋斗在一线,倾心打造助残公益驾校,让千余名残疾人掌握人生“方向盘”的张建明;有在延安开往成都的动车上,为突发急病的旅客迅速展开治疗的华西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从“打工妹”到“全国劳动模范”,通过社交媒体和网民分享美景美食、民风民俗,推介家乡风光和文化的“网红”导游谭桂英。

随着时代进步和新兴事物的发展,我们对感动的理解产生了变化。感动不一定只是让我们泪流满面,它甚至可以通过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传达出某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是乐观的、积极的、奋进的、开拓创新的……总之,是能给予我们力量的。

  1. (1)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季度感动人物的事迹对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 (2)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有关的知识,分析学习宣传“中国网事·感动2021”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的文化意义。
  3. (3) 结合现实,就青少年如何开争做“季度网络感动人物”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20年我们面临疫情导致进出口受阻的考验,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用“六保”来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保粮食安全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体现了(   )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忠孝”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封建社会,“忠孝”往往意味着效忠皇帝或儿子无条件服从父亲。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也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 )
A . 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C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 .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标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次密切结合,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则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元素完美契合的再度呈现。

“冬梦”“飞跃”的会微设计,“冰丝带”“雪飞天”“雪飞燕”“雪游龙”“雪如意”等场馆的命名,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设计创....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汉字、书法、如意、玉佩、飘带、灯笼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展示了中华文化丰富的形式、智慧的内涵以

及多彩的风格。

“微火”火炬,低碳场馆、智慧服务、环保材料,遗址利...绿色办奥的理念和成果生动展现出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是中国抗疫经验在赛事运行中的实践,保证了国人与全球冰雪健儿的生命健康安全,“人民至上’中国理念体现在冬奥举办的全过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赛事的如期举办凝聚起共同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既是对奥林匹克“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精神与“卓越、尊重、友谊”核心价值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践行与坚持,体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北京冬奥会留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永久精神遗产。

  1. (1)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从容的中国。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展示文化自信的?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北京冬奥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和发展奥

    林匹克精神与价值的合理性。

  3. (3) 北京冬奥会是中华文化、中国理念的一一次充分展示。请你就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出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