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知识点题库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这表明(  )

①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新文化是由旧文化组合而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指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③保留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④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6年9月4日晚,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杭州峰会主题的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外名曲《春江花月夜》与《月光》合奏,《高山流水》与《天鹅湖》起舞……在交响乐的伴奏下,灯光、音乐、舞蹈、实景相互交织在一起,亭台楼阁、桥梁、荷塘等鲜明的中国元素,第一次在室外水上表演,结合新的全息投影技术,诠释“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晚会主题。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场景再次令世界震惊,就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最忆是杭州》“辐射”出来的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采茶舞曲”清新灵动,舞动勤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美丽的爱情传说演绎美好情感;“高山流水”礼遇知音,世界大同;“欢乐颂”热情好客,和平共进。在恢弘的场景下,情意并茂的演奏,观感细腻又不失心灵震撼;激发爱国情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给世界震撼和共鸣。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最忆是杭州”的场景再次让世界震惊的原由。
  2. (2) 贫困地区汇聚着大量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请你就在扶贫开发中,保护民间优秀文化资源提出两点建议。
徽派建筑集徽州ft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借鉴了江南民间的建筑风格。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它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独特艺术风采。徽派建筑的风格表明(    )

①传统文化的内涵要因时而变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批判继承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在尝试着改变,湘绣走进幼儿园让萌娃感受刺绣艺术,民间搭建大舞台,上高跷秧歌更多彩……文化的美不是端坐高台,而是进入百姓生活,才有更大魅力。这一改变(    )

①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②是文化创作坚持从群众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汲取营养

③证实了传统文化只有通俗化、娱乐化才有艺术魅力

④反映了文化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这说明文化具有(  )
A . 鲜明的民族性 B . 相对的稳定性 C . 时代的先进性 D . 强大的包容性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  )

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尽管经历了葡萄牙的长期殖民统治,澳门从未间断过与内地的文化联系。从古老的妈

祖信仰、节庆民俗,再到如今与内地相同的历史、地理教材,中华文化仍然是澳门文化的根基。如今的澳门,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现其独特的中西文化荟萃交融的魅力。这说明(   )

①澳门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良渚遗址是中华文明的新名片,其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等遗址,是浙江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文明史提供了实证。这佐证了中华文化(   )
A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 . 历久弥新、永不泯灭 C . 色彩斑斓,日新月异 D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远源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她的包容性

②文化发展离不开交流借鉴,我们应该敞开胸襟迎接外来文化

③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深入实践创造文化奇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即传承与创新,也就是吸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这体现了(   )
A . 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 . 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继承的过程 C . 只要加强文化交流,就一定能推动文化发展 D . 任何文化都能得到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同一片大漠,同一座石窟,过去的70年里,以“敦煌保护神”常书鸿、“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敦煌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代敦煌人,结束了莫高窟无人管护的历史。七十载择一事,终一生,保护石窟文物,弘扬敦煌文化,探索合理开发,成就瞩目。2020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向他们学习。

七十载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砥砺前行、矢志不渝,让文物保护从无人看守状态发展到科技保护,从抢救保护发展为预防性保护,使这颗被风沙掩埋的璀璨明珠重放光芒;他们坚守大漠、薪火相传、自觉担负起保护中传承的重任,使岁月侵蚀的壁画、塑像重新“活”了过来,让曾经的学术“伤心地”变成了以敦煌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艺术宝库,改写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论断;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遵循“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全方位保护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探索合理的文化旅游开发,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利用贡献着力量。

他们的感人事迹,充分彰显了为国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为事业无怨无悔坚守的敬业品格、为文化传承发展拼搏奋斗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时代楷模的“莫高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2. (2) 七十载择一事,终一生,保护石窟文物,弘扬敦煌文化,探索合理开发,成就瞩目。结合材料,分析敦煌研究院对大漠石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一个体现实践能动性特征的过程。
  3. (3) 莫高窟第323窟:精美的壁画再现西汉张骞西域之旅,开辟丝绸之路,从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继”。敦煌千佛洞:中国佛教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

    概括以上两个景点反映的敦煌艺术内容,并简要说出包含的文化道理。

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保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形式。“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

①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②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

③传统孝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④全面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才能使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失精神力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材料一、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篮。北京的故宫、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别具一格的城市建筑是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见证着时代变迁,其中,有想象有情感、有伟大也有平凡,它们汇聚在建筑这种特殊“产品”之中,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建筑技术、美学风格、文化背景,向世人展示着所在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气候、风土人情,甚至蕴涵着城市价值追求与发展理念。

材料二、赣州,有着 22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世称“客家摇篮”。赣南客家围屋是江西赣南地区的民居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显示,赣州市保存有各类赣南客家围屋 589 座,建设年代为起于明末、兴于清代、没于民国。赣南客家围屋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客家先民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近年来,为了传承客家优秀历史文化,赣州市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于 201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旨在为赣南客家围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7 月 19 日,赣州市龙南县检察院发出了一份保护客家围屋的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履职保护好辖区内的客家围屋。据悉,这是赣州检察机关办理的全国首例客家围屋保护公益诉讼案。

  1. (1) 有人说,别具一格的城市建筑是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城市建筑的进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有关知识,谈谈赣州市为什么要重视客家围屋的保护。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正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其神秘面纱终将被逐步揭开。研究表明,三星堆文明具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始源,同时又受中华文明或明或隐的影响。它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与包含玛雅文明在内的诸多文明处于同一高度。这说明(   )

①三星堆文明既有中华文化共性,又有自身独特性

②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见证

③三星堆遗址对研究人类起源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三星堆遗址在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如图,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了相似的瞬间。两个鞠躬,看似穿越时空的巧合,背后流淌的,是医患之间互信互敬、携手并肩的真情。这个两幅照片可以告诉我们(     )

①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未曾中断的文明

②中华传统美德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得以传承发扬

③传统美德是我们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④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自身的基本特征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情趣,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有人以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

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创造的,是56个民族文化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在结构上具有“多元一体”性,“ 多元”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一体”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逐步交融、整合形成的文化共性。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深厚的软实力

②文化在交流、碰撞与融合中不断发展创新

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城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体现和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