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知识点题库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尤其是在临床观察中,屠呦呦不仅带头试服,还亲自携药去海南昌江疟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从古代汉族医方著作《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对待中医药古典文献,屠呦呦强调,“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前,并没有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据说她“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经常埋头在实验室工作等。

上述材料给我们文化生活方面的启示?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①文化创新应借鉴世界各种文化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汤显祖的《牡丹亭》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压迫,体现出追求内心精神的完全超脱、绝对自由的道家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初,舞台剧《牡丹亭》在美国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年轻的中国演员把东方的忠诚、爱情、坚贞、梦想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在美。作品创作遵循舞剧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在尊重汤显祖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大胆改编。作品创作尊重各国文化习惯,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将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通过西方古典芭蕾剧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成功融合。

有人说,“舞剧《牡丹亭》通过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成功走向了世界。”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农民画家老李创作的新闻漫画,直面现实,针砭时弊,褒扬正义,既保留了传统民间艺术的拙朴,又融入了中国现代漫画的幽默。材料说明,文化创新要(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发挥教育的功能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40多年来,青蒿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材料一: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说:“中医药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这么丰富的资源以及古人所留下的经验,并不是我们拿来就可以用的,是需要在古人的基础上再探索、再思考、再挖掘,才能创造出价值。”正是凭借多年来对中医这座资源宝库的深入挖掘和探索,以及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屠呦呦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传承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材料二: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教授说,中医关于中草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西方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屠呦呦的获奖说明,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正如屠呦呦所指出的,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社会特别是医疗工作者要摆脱狭隘的偏见,充分利用好中西医这两大医学宝库。

结合两则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儒家思想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进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从孔子到孟子已经有了发展,到了汉代董仲舒时又是一次巨变。在这之后出现的谶纬之学,仍然是儒家思想的变化。南北朝时期,南学北学有所差异,又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而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佛教渐趋中国化,佛学思想被引入儒学,于是宋明理学由此发端。及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儒学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层次。

    儒家文化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其次,在儒家文化数千年的发展中,一直未抛开“和”与“合”的内核。

    儒家文化思想并非十全十美,反思先前思想中的困惑与不足,摒弃不适用于当代的部分,亦是对儒学的一种新发展。思想的发展、文化的振兴,不是以十年、百十年计,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无数次吐故纳新与激烈争辩,在对过往的不断扬弃中方能慢慢归于坦途。

  1. (1) 儒家文化,从原始的儒家思想经过汉、唐、宋、明,发展到今天的新儒学,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儒学的新生。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其理由。

  2. (2) 儒家思想并非十全十美,结合生活与哲学发展观和辩证的否定观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

  3. (3) 结合材料,就传承传统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定15个字以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日:“吾国东有齐,北有燕,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于是出现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重要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此次峰会上无处不闪耀着丝绸元素,因为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为峰会准备的纪念礼丝巾中,充分融合着龙凤、蝴蝶、青花瓷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风韵,表达方式采用国际视野,成为传递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由此可见(  )

①丝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要理解香港文化,先要寻根,找回失落了的身份。五十年代,很多知识分子涌到香港,作家有刘以鬯、张爱玲、金庸、梁羽生等,文学蓬勃,此外还有岭南派的画家、音乐家、电影导演来港。香港要找回失落的身份必须(    )
A .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 . 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 . 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 . 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
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 . ④—③—① B . ①—③—④ C . ①—④—② D . ②—④—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中医药学在实践层面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今天,要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协调,将其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坚持中西医健康理念和方法优势互补、融合利用,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享受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益处。

材料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在去年公布的双一流院校名单中,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所中医药院校名列其中,这体现了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

  1. (1) 阅读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发展?
  2. (2) 结合材料二,说明教育在中医药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中国画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中国画包含丰富的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讲求的是笔墨韵味,追求的是意境。在近代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中,有人借西洋画改造中国画,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也有人过分模仿西方绘画技法,秉承西洋画的观念,丢掉了中国画的灵魂。这启示我们(  )

①革新中国画需要坚持“扬弃”的观点

②革新中国画应避免改变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联系

③要将西洋画的特色技法融入到中国画的灵魂之中

④要将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作为革新中国画的主要方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8年9月8日,《诗经》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诗经》特种邮票来设计形式,同时,邮票上还加入了互动的功能,公众除了可以收集,还可以通过扫描邮票上的二维码聆听《诗经》的著名诗句。《诗经》特种邮票(   )

①是利用现代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②以鲜活的载体展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③呈现出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持久魅力

④通过大众传媒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外观形似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由中外设计师组成的联合团队共同设计完成,因极具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各种“黑科技”带来的优质服务,使它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崭新名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

①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

②为社会实践准备充足条件

③坚持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习.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习.平主席的讲话对我国文艺发展的启示。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用历史教科书式的讲述,带领观众回望历史、目睹英雄。该剧在央视一套领跑收视榜,打动了无数观众“热血”、“制作精良”、“很感人”、“导向好”、“时代感强”等成为观众评价该剧的高频词。该剧的成功表明(   )

①以真实历史为依据进行创作才具有价值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社会主义文化应以高尚精神塑造人

④影视创作应有家国情怀,弘扬正能量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年伊始,一部名为《山海情》的连续剧搅热了电视剧市场。该剧讲述了20 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移民在国家扶贫政策号召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攻坚克难,通过劳动创造价值、通过奋斗创造幸福,将黄沙弥漫的“干沙滩”建设成充满希望的“金沙滩”的故事。

《山海情》之所以能够做到口碑爆棚,因为该剧融合了扶贫和搬迁两大话题,故事厚重宏大却又真实具体,反映时代变迁,紧贴时代脉搏。该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从创作原型到拍摄制作,到演员用方言投入表演,再到故事中不回避扶贫工作中的矛盾,都展现出了真实、现实、踏实。创作者们努力贴近“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的创作要求,证明了只要扎根生活、贴近人民,做到脚下有泥,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处处彰显博大的家国情怀,就能创作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主旋律作品。

一部《山海情》,几多扶贫情。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能够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扶贫干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山海情》用动人的笔触,致敬了扶贫干部,致敬了奉献情怀,致敬了奋斗精神,也致敬了伟大时代。

  1. (1) 《山海情》的播出获得了广泛共鸣与共情。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2) 主流作品能否获得好口碑,关键还是看作品有无硬核内容。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分析电视剧《山海情》的创作对文化工作者的启示。
  3. (3) 班级举行“学习脱贫攻坚楷模,成就出彩人生”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个发言要点。
在对玉米的研究中,麦克林托克发现某些玉米籽中玉米色素显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模式,当时普遍认为这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可她希望弄清背后的真正原因。经过整整6年试验观察研究,1951年她发表论文指出,遗传基因是可以移动的。按照传统观念,基因是一种很稳定的东西,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有一定的位置、距离和顺序。麦克林托克的学说挑战了整个遗传学界,被视为异类,多年积累的威望也一下子从光辉的顶点跌落谷底。她只好孤身一人继续进行玉米的研究。直到60年代中后期,人们运用遗传工程这种强有力的新工具,才发现了“转座因子”,她的理论才得到认可,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麦克林托克的“转座因子”理论,对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于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转基因研究、癌症研究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无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麦克林托克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麦克林托克的科研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2021年5月发布的《2021年度第一季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666.67亿元,相比2020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8.65%。这一业绩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地位越来越重要

②创新对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③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增强其主导地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在2021牛年新春之季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名篇,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新设计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故事讲述场”。该节目的创作和播出(   )

①根本动力在于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②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能够直接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说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