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收入的分配 知识点题库

2014年以来,某市围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投入千亿元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城市形象,为广大市民营造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这说明财政具有(  )

①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作用 ④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近年来,某省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14年达到75.6%。这些支出(  )

①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②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影响的当下,要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家应实行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的传导机制是(  )

A . 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支出增加→国内需求扩大→经济增长 B . 紧缩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减少→市场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C . 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供应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经济增长 D . 紧缩的财政政策→基准利率下降→企业成本降低→经济增长
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首批发布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为1.97万亿元,涵盖水利、交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 )

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②能体现出民间资本的社会公益性

③能弥补财政资金不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④要遵循市场规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债务率处于安全水有超过我国规定的100%的债务警戒线。但有人提出,对当前的债务率要增强忧患意识,要保持警惕。之所以要警惕债务风险是因为(  )

①政府债务过多可能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②政府债务过多会影响国家治理能力

③过高的债务率意味着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④政府债务过多会造成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某省政府决定将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加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使边远地区、农村的百姓、低收入群众和小微企业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这说明了(  )
A .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B . 再分配更加要注重公平 C . 财政可以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D . 财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些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在国家扶持下办学设施不断改善,但由于城乡流动性加快,大量农村孩子随父母进城就读,学校生源减少、办学规模日渐萎缩。同时,国家政策性资金仍在持续投入,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对此,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

①加快新农村建设,吸引进城人员返乡创业

②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

③梳理教育支出项目,调整教育资金分配结构

④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教育资源向城市转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比上年增加11140亿元,增速为8.6%,本月财政收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增幅比上月有所回升,主要是受经济增长趋稳带动相关税收增加等因素影响。材料说明( )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②国家财政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③税收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由下图中的中国拉弗曲线,可以看出(    )

A . 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B . 税负越低,税收增速越快 C . A点是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D . 2011年至2014年属“低税率、高增长”阶段
2017年7月1日,我国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指出,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将全面实施PPP模式,屡快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统一,规范、高效的PPP市场。下列选项中对PPP模式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施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②实施PPP模式→政府参与企业经营→提高政府参与效率

③实施PPP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④实施PPP模式→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促进环境保护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近年来,某省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2016年达到78%,这些支出(    )

①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②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④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②
2017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对此,我国所实施的财政政策的传导路径应是(  )

①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投资需求扩大——经济增长

②淘汰僵尸企业——实现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经济增长

③营改增——减轻企业负担——増强企业发展潜力——经济增长

④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盈利增加——经济增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8)》指出,2018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社会保障支出增速将达到15.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

①合理安排收入预算→国家增发国债→重点领域扩大支出规模

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群众消费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③民生领域政府投入持续增加→社会总需求扩大

④提供相应产品的企业生产扩大→就业人员增加

A . ①→④→②→③ B . ④→①→③→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②→①→③
截至2020年1月中旬,我国专项债的实际发行规模已达4173亿元,较2019年1月份提升近两倍。从结构来看,本轮专项债发行的重心从土储、棚改移至基建领域,发挥基建对稳增长的托底作用。专项债对稳增长的托底作用在于(   )

①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②通过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③定向投资补短板,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④将投资转化为社会总需求以拉动经济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为对冲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财政政策明显发力,2020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财政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据此推断(   )

①我国处于通货膨胀阶段,物价有可能快速上涨

②我国财政收支处于不平衡状态,支出大于收入

③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力要大于货币政策

④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需要政策调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截至2019年8月12日,因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人保财险杭州分公司共接政策性农业保险报案323起,报损金额706.25万元,已支付农业保险赔款117.75万元。由此可见,政策性农业保险(   )

①能创新政府救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②属于财产保险范畴,旨在增加农民收入

③能分散农业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④能拓宽农民投资渠道,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国家可以依法运用各类国有资产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1月以来,多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2%-10%不等)被无偿划转至当地省属财政厅或其指定机构持有,在充实当地社保基金或化解地方债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举措发挥作用的途径传导正确的是(    )

①改变股票所有权属性→提升资本运营效率→增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

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减少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③凭借优质股票获得收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社保基金的保障能力

④依托国有资本良好信用→拓宽政府融资渠道→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1年7月20日,财政部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 67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教育支出1 8 433亿元,同比增长1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 504亿元,同比增长8.2%;卫生健康支出10 453亿元,同比增长3.8%。由此可见(   )

①财政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②财政有利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财政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行业的完善

④财政有利于实现社会供需基本平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但并非是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2021年12月,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指出,2022年要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上述要求体现了国家(    )

①发挥再分配机制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③扩大国家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社会总供给

④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