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知识点题库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要求是(   )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顺利,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0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6280元和2253元,2012年上述两个数据分别为21986元和7019元。由此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个目标

②要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5%-7%,这是自1995年以来中国首次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设在一个区间。这一调整( )

①既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又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和转型留出空间

②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考虑到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③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保持这一增速就能够解决就业等所有问题

④为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市场调节作用的空间也就逐步缩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5年全国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表(2016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如下所示:

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62029元

39589元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70611元

57319元

51064元

50842元

43439元

36478元

32176元

32772元

上表蕴含的经济信息告诉我们(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②实现社会公平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③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消除不同地区间的差距④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入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与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这一举措(    )

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③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

④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社会公平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两句通俗的说法都在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    )
A .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 .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C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 .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过程,这就要求(  )

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③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同步实现现代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因此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    )

①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消除

②贫困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④经济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018年,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结合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能解决企业融资贵的问题 B . 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反映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C . 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旨在不断增加民营企业的数量 D . 我国重视铁路建设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读图

图片_x0020_1

下列措施中,利用内生发展机制,引起图中所示变化的是(   )

①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增加资本积累能力②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

③建立对贫困户、贫困村的动态监管和分类帮扶机制④通过知识、技能扶贫,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望2018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经济发展推动和相关政策扶持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内需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8.4%…这些中国经济成就折射出的是中国一次次进步,也是2019年关键之路的可期之源。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概括推动经济稳步发展的驱动要素并分析对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背景下经济展望的作用。

2019猪年春晚分会场井冈山,是中革命的摇篮,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率先脱贫摘帽,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还将继续向纵深推进,要继续探索増加扶贫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入的政策和方式,下列措施有利于脱贫攻坚的是(    )

①保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消除地区差异

②发挥财政作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③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④免征贫困地区企业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消费扶贫是动员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消费扶贫的意义在于有利于  (   )

①开拓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增加收入

②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扶贫脱贫中的重要作用

③促进贫困地区实现享受资料为主的消费

④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成色。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下面选项中,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

①加大农村交通设施投入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一促进农民增收一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治理模式一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一农民生活质量提高

③树立农村公共服务优先导向一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促进城 乡均衡发展

④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一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费扶贫,是指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将爱心行为、慈善行为与经济行为、消费行为有机结合,形成“万企帮万村”、“以购代捐”、“以销助贫”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消费扶贫在行动。广东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博览会,为1200多家贫困地区的扶贫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介优质农产品,销售结对地区特色农产品共计84.36亿元,带动十多万群众增收。湖南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提升到95%以上。云南利用互联网、朋友圈,搭建农民与消费者的直通车,并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消费扶贫”让消费更高尚,让贫困群众获得新的“幸福点”。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消费扶贫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际上一般有这样的认识,一个国家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10%,这个国家就进入到老龄化社会。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18.70%,其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有明显增加。与2010年相比,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会扩大

②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将减少

③我国老龄化城乡差异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大

④我国老龄人口质量不断提高,可以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