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维的奥妙 知识点题库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材料二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为赢得民族的独立尊严奠定重要基础的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战。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然而近年来,某些抗战剧的创作出现了怪现象:创作者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便开始艺术创作,作品存在失实与讹误;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任意篡改和戏说历史,“徒手撕鬼子”的雷人剧情充斥其中;创作者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忽略了艺术创作自身的特殊规律,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经典作品。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谈谈抗战剧创作者应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一颗核桃能干什么?”核桃仁可做核桃乳、核桃粉、食用油,核桃青皮可提炼染发剂、除虫剂,核桃壳也能开发工艺炭雕及工艺品……这是云南楚雄摩尔农庄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这一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自然物的客观属性是我们利用自然物的前提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意识的直接现实性促进对客观事物的改造

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改造客观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 科学的方法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 . 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D . 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正确的经验和方法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用孩子的眼晴看世界”说明(    )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②认识世界要从实际出发

③认识世界应当遵循客观规律

④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
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印证了100年前爱因斯坦对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人类探索引力波经历了长期的历程,引力波的发现将让人类了解宇宙起源真相。这说明(    )
A . 科学家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可以破解任何自然界难题 B . 自然科学的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C .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个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过程 D . 权威科学家的科学预言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如图漫画“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启示我们(    )

①成功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个人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客观前提

③重视外部联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④尊重规律利用条件才能获得成功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2017年我国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  )

①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自1993年起,M县立足当地山区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扶贫之路。20多年来,该县政府通过引导下山群众退耕还林、退宅还林,积极做好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文章,带动下山后农民增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挖掘山区生态、地理地貌和民族风俗等资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换血式扶贫致富模式,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县域样本”。

结合材料,说明该县扶贫致富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提取了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克隆出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成功突破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的世界难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克隆猴的成功源自科研人员对基因遗传规律认识的深化

②猕猴的体细胞和卵细胞是科研人员克隆成功的物质基础

③克隆猴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物质形态

④猕猴胎儿的基因和克隆猴都是人类意识能动活动的产物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习.平在深入贵州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根据所学《世界的物质性》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回答:

  1. (1) 我们为什么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
  2. (2) 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
从下列诗词对秋的不同描写中,我们可知(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活动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诗句的不同描写源于人的主观认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昔日福建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森林覆盖率仅为0.12%,百娃生活极为难。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为了找到适宜种植的树种,他成立了实验小组,定时观察气候、溫度、风向、风力对新种的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终于摸清了规律,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谷文昌率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历经14年的拼搏奋战,终于把一座荒岛变成宝岛。谷文昌去世后,当地群众深切怀念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他的事迹得到广泛传播,他的精神成为干部和群众心头的“塔台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
  2. (2) 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东山怎样从荒岛变成宝岛。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 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 .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 .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下图漫画(作者:石松涛)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 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B . 把别国经验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 C . 把立足整体和重视部分结合起来       D . 把价值选择和投身实践结合起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说“强大的物质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中华文化自觉、自信和认同。“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中国来说,解决好民族性的问题就是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问题。因此,中华文化的以文化人,就是全体人民的“中华民族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成员各有其名,都姓“中华”。由此可以引申一种认知,外来的文化如宗教信仰,必须走中国化的道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是本土文化,在集大成地丰富和整合为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实现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化。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

今天中国的青少年,正是明天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担当者。如何增强我国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新时代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1)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认同。
  2.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意义。
  3. (3) 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提两点建议。
国家主席习.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这说明(    )

①认识自然就能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表明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漫画《只欣赏鸡的脚印,便看不到天上的雄鹰》的寓意告诉我们(    )

①一个人的价值目标追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

②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避免因小失大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与信念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