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作用 知识点题库

图中不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是(  )

A . 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B . 细胞质壁分离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C . 发生渗透失水的细胞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 . 氧气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
如图是达到平衡的渗透装置,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此时漏斗内(S1)和漏斗外(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液面的高度差为  h,初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初始时水分子从S1到S2的速率小于S2到S1的速率 B . 此时漏斗内外液体浓度大小关系为S1小于S2 C . 若向漏斗内加入蔗糖酶,则  h逐渐变大直至重新达到平衡 D . 若漏斗内外是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平衡时S1的浓度大于S2的浓度
把相同的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2

A . 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 B . 曲线中的b点时,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C . 若B溶液的浓度增大,则到达失水量最大点的时间推迟 D . 两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A、B溶液的溶质种类不同
某渗透装置如图烧杯中盛有蒸馏,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成单糖)。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图片_x0020_34147694

A .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 .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再下降 C . 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 . 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下列细胞中,不能保持活细胞状态的是(   )
A . 用健那绿染色后的人口腔上皮细胞 B . 置于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 C . 置于蒸馏水中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D . 红墨水浸泡10min后的小麦种子,剖开后呈白色的胚细胞
在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⑧渗透作用

A . ①③⑤⑦ B . ②③⑥⑧ C . ①③⑥⑧ D . ②④⑥⑧
将六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去皮之后,分别置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其重量,增减的重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马铃薯细胞液浓度与下列哪项最为接近(   )

A . 0.4 B . 0.8 C . 1.0 D . 1.6
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 .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 . 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C .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D . 蔗糖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用浓度为 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两组外表皮,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子运出细胞的主要方式分别是(   )
A .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 .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 .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 .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自由扩散
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不同的细胞用不同的机制解决这种危机。下图表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B . 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C . 若将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升高 D . 三种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如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比较保卫组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 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校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情况,选取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红色月季花花瓣均分2组,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1乙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物质的主动运输 B . 图2中曲线Ⅱ和图1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C . 第4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乙溶液 D . 曲线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不同
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不同的细胞用不同的机制解决这种危机。下图表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只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 B . 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C . 若将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升高 D . 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与动物细胞、原生生物不同
如图,漏斗被半透膜密封,漏斗内的液体为蔗糖溶液,水槽内的液体为清水,保持液面相平。已知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体积 ,半透膜面积 ,蔗糖溶液浓度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 B漏斗内液面开始时上升的速度比C漏斗快 B . 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漏斗内液面的高度相同 C . 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同 D . 两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速度均是先快后慢
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试剂与用具:新制备的数条5 cm长的萝卜条、蒸馏水、蔗糖、三角尺、烧杯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渗透现象。
  1. (1) 写出实验思路:

    ①用蒸馏水与蔗糖配制成具有一定的蔗糖溶液。

    ②将数条5cm长的萝卜条分别浸泡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并求平均值。

  2. (2) 预期结果:用曲线图预测萝卜条长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在坐标系中(至少画出四条变化曲线) 

     

  3. (3) 萝卜条长度的蔗糖浓度即为萝卜的细胞液浓度。
将新鲜萝卜切削成酒杯形,放在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萝卜的内外有两种液体,只知道其中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30%的蔗糖溶液,开始时两个液面等高。一段时间以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萝卜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通过上述现象说明萝卜细胞的原生质层就是一层半透膜 B . 液体A是30%的蔗糖溶液,液体B是清水 C . 图乙中C处的细胞正处于吸水状态,此时它的细胞液浓度应该比B溶液的浓度高 D . 图乙中D处的细胞正处于失水状态,此时它的细胞液浓度应该比A溶液的浓度低
如图,漏斗被半透膜密封,漏斗内的液体为蔗糖溶液,水槽内的液体为清水,保持液面相平。已知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体积VC>VB , 半透膜面积SC<SB , 蔗糖溶液浓度NC=NB)。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 B漏斗内液面开始时上升的速度比C漏斗快 B . 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漏斗内液面的高度不相同 C . 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同 D . 两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速度均是先快后慢
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甲、丙装置中A、B、a、b溶液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乙、丁装置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甲、丙装置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 , Ma=Mb>MA , 则达到平衡后(   )

A . h1<h2、Ma>Mb B . h1<h2、Ma<Mb C . h1>h2、Ma<Mb D . h1>h2、Ma>Mb
图 A为两个渗透装置,②处半透膜,溶液 a、b为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 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A中的②相当于图B中的⑤、④、⑥ B . 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 C . 图B发生的内在因素是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D . 图B中的⑦与图A中的②控制物质进出的原理有差异
蛙红细胞置于清水中迅速吸水涨破,蛙卵置于清水中只能缓慢的吸收少量水且不会涨破。研究发现蛙红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而卵细胞膜上没有,且两种细胞吸水均不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蛙红细胞膜水运输方式主要是易化扩散 B . 蛙红细胞吸水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减小 C . 蛙卵细胞膜水运输方式是扩散 D . 蛙卵细胞吸水不属于渗透作用